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

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38609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2010全国临床免疫学学术会议等;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文献由99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泽涛、刘尧、张琳珺等。

免疫微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8609 占比:99.93%

总计:338856篇

免疫微环境—发文趋势图

免疫微环境

-研究学者

  • 陈泽涛
  • 刘尧
  • 张琳珺
  • 方荣焕
  • 李健
  • 李斌
  • 杨宁
  • 杨永生
  • 杨筱凤
  • 梁力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力宸; 陈亮; 顾勇
    • 摘要: 背景: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与甲基丙烯酸明胶合成的仿生骨膜可在骨缺损局部释放钙硅磷离子,促进成骨。其中硅离子还有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作用,因此仿生骨膜对骨缺损局部炎症微环境的影响仍需探索。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无机离子仿生骨膜调控炎症微环境与促进骨修复之间的联系。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与甲基丙烯酸明胶共混后光交联得到无机离子仿生骨膜,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检测仿生骨膜浸泡于人体模拟体液中7 d内的Si^(4+)释放。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与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中,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活死荧光染色与碱性磷酸酶染色。将骨巨噬细胞分别接种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与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中,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一氧化氮合成酶(巨噬细胞M1表型)和CD206(巨噬细胞M2表型)免疫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建立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将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和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分别植入骨缺损处,术后7 d,通过RT-PCR检测骨缺损局部巨噬细胞表型;术后8周,通过骨缺损处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仿生骨膜的成骨性能。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仿生骨膜24 h内释放Si^(4+)达到最大浓度,在之后6 d内缓慢释放。共培养3 d后的活死荧光染色显示,各组干细胞生长良好,有较好的细胞活性,无明显死亡。共培养7 d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巨噬细胞多为M2型,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和对照组多为M1型。共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染色强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和对照组。②体内实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仿生骨膜组骨缺损局部巨噬细胞大多呈M2型,空白组和GelMA水凝胶组大多呈M1型。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骨缺损处新生骨多于空白组和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③结果表明:无机离子仿生骨膜通过Si^(4+)释放促进了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M2极化,可抑制炎症、促进成骨。
    • 郭晓鹏; 幸兵; 马文斌
    • 摘要: 垂体腺瘤(PAs)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数可通过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治愈.但是,部分PAs经过传统治疗后仍反复复发并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远端转移,缩短了患者生存期并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逐渐兴起,尤其在胶质瘤领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有效靶点,为提高患者生存创造了条件.但是,既往研究仅对PAs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动物和人PAs的免疫治疗研究刚刚起步.
    • 柯冀; 崔健; 杨兴国; 杜鑫; 马波波; 于磊
    • 摘要: 背景与目的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肺癌的发生与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调节肿瘤免疫进而影响疾病预后。目前很多集中在某些特定的m6A效应器的差异表达及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但单个效应器表达的变化远远不足以反映m6A修饰特征的全貌,且关于m6A修饰对肺腺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拟探讨不同m6A修饰模式对肺腺癌中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泛癌全基因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库(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Xena,UCSC Xen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肺腺癌相关数据信息。使用Maftools R分析肺腺癌队列中24个m6A效应器的基因突变,比较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6A效应器的表达差异,并通过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nsensus Cluster Plus R非监督聚类的方法构建m6A修饰模式,进行m6A聚类生存分析、GSVA通路富集分析、免疫评分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在68例肺腺癌组织中,通过免疫组化分析LRPPRC蛋白表达水平与CD8、CD68的表达水平,验证LRPPRC与CD8;细胞毒性T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在567例肺腺癌样本中有150例发生了m6A效应器突变,频率为26.46%。与正常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中共有6个读取器和3个写入器的表达明显上调。IGF2BP1和HNRNPC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各效应器之间也存在大量的相互作用。构建了3种具有不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和临床预后的m6A修饰模式。发现LRPPRC的表达与包括杀伤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并在68例肺腺癌组织中得到验证。结论m6A修饰对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LRPPRC有可能作为预测抗PD1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 侯健; 王君颖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肿瘤。骨髓微环境对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其中大量免疫细胞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是该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以近年来开展的骨髓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为基础,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手段、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研究领域的同道提供参考。
    • 摘要: 远端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难以避免的并发症,脑转移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患者通常预后较差,自然中位生存期仅有3个月左右。传统上,针对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的治疗策略有局部干预的外科手术、放疗及系统性干预的化疗等,而有明确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的患者可采用新一代靶向药物治疗,但两类患者颅内治疗疗效均欠佳。
    • 李钊璇; 罗云萍; 陈翀
    •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不需要人工重建就可以保留免疫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的小鼠来源的肿瘤类器官的气液交互法。方法利用气液交互法建立并培养小鼠来源的肿瘤类器官;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肿瘤类器官的组织学形态;用流式细胞测量术分析肿瘤类器官中各类免疫细胞的比例;用白细胞介素-2(IL-2)维持肿瘤类器官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小鼠CT26结肠癌、Lewis肺癌和MC38结肠癌这3种肿瘤类型的肿瘤类器官都分别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组织形态;与小鼠CT26结肠癌原始肿瘤组织相比,肿瘤类器官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巨噬细胞比例从66.7%减少到44.3%,树突状细胞的比例从66.5%减少到7.25%;与小鼠Lewis肺癌原始肿瘤组织相比,肿瘤类器官中CD4^(+)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CD8^(+)T细胞的比例从5.6%减少到1.95%;与小鼠MC38结肠癌肿瘤组织相比,肿瘤类器官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巨噬细胞的比例从33.5%减少到17%,树突状细胞的比例从46.8%减少到1.2%;IL-2可以增加3种肿瘤类型来源的肿瘤类器官中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论小鼠肿瘤类器官保留了原始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类免疫细胞。IL-2可以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
    • 郭光然; 张兰军
    •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免疫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非小细胞肺癌通常伴有广泛的基因改变,有着特殊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治疗的出现推动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但大部分患者仍未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很好的应答。深入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别是各免疫细胞的功能,是理解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
    • 颛孙雪梅; 周庆; 孙茂民
    • 摘要: 目的:探讨半相合细胞移植的移植物对CT-26结肠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取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取18只CB6F1小鼠(受体),随机分成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移植组,每组6只,皮下种植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然后分别于尾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环磷酰胺+脾细胞+骨髓细胞,连续4周;于不同时间点检测3组小鼠肿瘤体积变化;于2周时取3组小鼠肿瘤、肝脏、小肠和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IL-4、IL-10、IFN-γ、TNF-α和TGF-β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组3 d、2周、4周时小鼠外周血细胞(H-2Kd/b)嵌合率;结果:2周时,环磷酰胺组和移植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相比,移植组肿瘤组织中IL-2、IL-10、IFN-γ与TNF-α含量明显增高(P均<0.05),IL-4和TGF-β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与移植3 d时相比,2、4周时移植组小鼠外周血中H-2Kb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C57BL/6(H-2Kb)小鼠来源的脾细胞和骨髓细胞通过改变CB6F1(H-2Kd/b)小鼠肿瘤部位的免疫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荷瘤模型小鼠结肠癌效应。
    • 蓝莉; 黄英举
    • 摘要: 目的探究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免疫微环境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M0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静息状态下肥大细胞、静息状态下树突状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丰度高于正常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M1巨噬细胞、CD8+T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丰度低于正常细胞;不同性别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浸润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腺外浸润患者M2和M0巨噬细胞、静息状态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丰度较高(P<0.05),幼稚B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富较低(P<0.05);M0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静息状态树突状细胞高浸润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较短(P<0.05),幼稚B细胞、CD8+T细胞高浸润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较长(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免疫微环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与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和预后有紧密联系。
    • 徐明; 薛波新; 阳东荣; 朱进
    • 摘要: 目的挖掘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免疫相关基因。方法从遗传病控制(GDC)网站下载534例ccRCC基因表达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以ESTIMATE算法对所下载的数据进行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按照评分高低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研究其对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确定差异表达与预后显著相关基因。应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在GEO数据集中进一步验证。结果挖掘出12个可预测ccRCC无病生存期的免疫微环境相关基因(BCL3、F3、HLF、HNRNPAB、SHOX2、SNRPB2、USP5、ALX1、FAM50A、USP39、DBF4、SPIN1)(P<0.05),1个蛋白互作网络枢纽基因(RAC3)。其中DBF4、USP5和HLF基因均出现于TCGA、GEO数据库和差异表达的预后PPI网络中。结论本研究所筛选的核心免疫微环境相关基因可能与ccRCC预后相关,其中HLF、USP5、DBF4和RAC3有望成为ccRCC治疗的新靶点,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阐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