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93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9篇、会议论文107篇、专利文献533篇;相关期刊620种,包括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神经肿瘤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等;垂体腺瘤的相关文献由632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任直、王守森、雷霆等。

垂体腺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9 占比:81.06%

会议论文>

论文:107 占比:3.17%

专利文献>

论文:533 占比:15.77%

总计:3379篇

垂体腺瘤—发文趋势图

垂体腺瘤

-研究学者

  • 王任直
  • 王守森
  • 雷霆
  • 刘运生
  • 李士其
  • 张亚卓
  • 苏长保
  • 任祖渊
  • 章翔
  • 马文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晓鹏; 幸兵; 马文斌
    • 摘要: 垂体腺瘤(PAs)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多数可通过手术、药物或放射治疗治愈.但是,部分PAs经过传统治疗后仍反复复发并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远端转移,缩短了患者生存期并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关于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逐渐兴起,尤其在胶质瘤领域,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有效靶点,为提高患者生存创造了条件.但是,既往研究仅对PAs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细胞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动物和人PAs的免疫治疗研究刚刚起步.
    • 郭晓鹏; 幸兵; 连伟; 马文斌
    • 摘要: 垂体腺瘤是第二位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糖皮质激素常作为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常规替代治疗药物,用以预防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或肾上腺危象发生.但近年随着临床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认识程度的加深、对患者围术期激素动态变化研究的深入,并结合既往研究,使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的做法受到质疑.本文就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得出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及术前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垂体腺瘤患者,需在围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但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正常的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是否必须应用糖皮质激素仍在讨论中,且尚缺乏指南对此进行明确指示.
    • 游涛; 赖丹; 谭兴萍; 胡稻; 叶世阳; 刘先波
    • 摘要: 目的分析鼻内镜经蝶窦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垂体腺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经蝶窦手术,分析两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肿瘤全切率的差异,比较术后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两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相对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与显微手术对比,鼻内镜经蝶窦手术在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更具优势,能使患者恢复更快。
    • 靳利敏; 孙箫音; 李爽; 陈媛; 张培苗; 刘沛; 姜炎
    • 摘要: 目的分析CT诊断鞍区垂体腺瘤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8例垂体腺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密度、有无囊变、坏死及增强方式等影像学特征,分析CT、MRI检查诊断垂体腺瘤的准确率。结果58例患者中微腺瘤16例,大腺瘤42例,病灶外观为圆形者30例,不规则形者14例,“花生”状者14例。CT平扫微腺瘤多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快速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早期可见低密度区,延迟扫描为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晰。大腺瘤CT呈等或稍高密度,多数均匀强化。MRI示垂体微腺瘤T;WI呈低信号,T;WI上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情况与CT大致相同。大腺瘤MRI平扫T;WI上呈略低或等信号,T;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均匀或不均匀。58例垂体腺瘤患者经CT诊断,共检出47例,诊断准确率为81.03%,误诊11例,后行MRI检查,正确诊断10例。结论垂体腺瘤的CT、MRI影像学征象典型,其中CT检查时间短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可作为垂体腺瘤临床首选检查手段,对于CT检查缺乏明显征象者可行MRI检查提高诊断准确度。
    • 赵昭; 阎晓玲
    • 摘要: 目的探讨ESM-1在免疫组化水平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ESM-1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复发组相较首发组有更高的ESM-1表达(P=0.004),而年龄、性别及肿瘤最大径均与ESM-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患者复发前后的ESM-1表达无明显差异,ki-67蛋白阳性表达指数与ESM-1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ESM-1的表达与肿瘤复发有明显相关性,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及预后有指导作用。
    • 王明国; 乔卿均; 饶克成; 廖磊; 高飞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肿瘤切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d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复发率。
    • 钟琴; 陈武标; 刘碧华; 庞燕华
    • 摘要: 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病灶,起源于垂体前叶的细胞,局限于蝶鞍的并且直径≤10 mm者为微腺瘤,直径>10 mm者为大腺瘤。垂体腺瘤患者逐渐出现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以双眼颞侧偏盲为主,是垂体性腺瘤向上生长,超过了蝶鞍,压迫其上方的视交叉的最重要的临床标志。普通磁共振成像虽然能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但无法检测出视路的功能变化和细小结构的改变。扩散张量成像(DTI)通过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弥散各向异性,跟踪神经纤维的走向,重建整个视觉通路,判断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可作为检测视觉通路损伤的客观工具,结合MRI常规序列,对肿瘤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术中病灶切除范围,术后判断组织残留/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磁共振扩散张量对垂体腺瘤所致的视路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郭强; 翟海程; 蒋继虎
    • 摘要: 目的探讨MR预测不同质地垂体腺瘤可靠性及其与胶原含量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且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2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RI信号不同垂体腺瘤质地及其胶原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质地垂体腺瘤T_(1)WI/白质信号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T_(2)WI/白质与T_(2)WI/脑桥信号比值以质地软瘤体最高,质地硬瘤体最低,三组T_(2)WI/白质、T_(2)WI/脑桥信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地软的垂体腺瘤其平均胶原含量为(2.42±0.98)%,质地中等垂体腺瘤胶原含量为(7.24±1.12)%,质地硬垂体腺瘤胶原含量为(17.97±1.07)%,质地硬瘤体胶原含量显著高于质地软、中等瘤瘤体,三组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显著(F=931.08,P<0.001)。T_(2)WI肿瘤白质信号与垂体腺瘤胶原总含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_(2)WI可反映肿瘤内胶原含量,白质信号与垂体腺瘤胶原总含量均呈负相关,根据信号值可有效评估肿瘤质地。
    • 孙凯颉; 李英斌; 李清泉; 褚冬; 张光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NFPA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评估术后肿瘤切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分泌检查结果、有无并发症、肿瘤复发率。结果肿瘤全切43例(95.6%),次全切1例(2.2%),部分切除1例(2.2%)。多数患者激素水平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并发症5例,3例短暂性尿崩症,1例肾上腺功能减退,1例脑脊液鼻漏,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发现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NFPAs手术疗效确切,相较于显微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高,可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 吕婷婷; 张子睿; 李尚; 孙岚; 杜冠华
    • 摘要: 目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药物重定位策略从上市药物中探寻潜在的垂体腺瘤治疗药物。方法: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分析垂体腺瘤的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出评分最高的Hub基因;利用药物重定位策略从全球上市药物数据库中找到靶向Hub基因的治疗药物,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验证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细胞实验中,CCK8法检测他莫昔芬对小鼠垂体腺瘤AtT-20细胞和大鼠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凋亡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巨腺瘤与微腺瘤中鉴定出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评分最高的基因是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从数据库中重定位找到靶向STAT6的治疗药物是他莫昔芬;联合人工智能技术及分子对接确证他莫昔芬与靶点STAT6相互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及激素分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他莫昔芬能抑制垂体腺瘤生长,为垂体腺瘤的靶点研究及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