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鼻蝶入路

经鼻蝶入路

经鼻蝶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4814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解剖与临床、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2011北京市神经外科年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等;经鼻蝶入路的相关文献由1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亚卓、王守森、宗绪毅等。

经鼻蝶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4814 占比:99.55%

总计:75154篇

经鼻蝶入路—发文趋势图

经鼻蝶入路

-研究学者

  • 张亚卓
  • 王守森
  • 宗绪毅
  • 李俊
  • 李储忠
  • 冯春国
  • 刘俊
  • 刘宏毅
  • 吕世刚
  • 周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姚庆东; 殷会咏; 孟艳举; 张一平; 张福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与小脑脚MRI T_(2)加权成像信号强度(TCTI)比值预测肿瘤质地在颅底中线脑膜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ETA)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行ETA切除的20颅底中线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MRI T_(2)像,计算TCTI比值。以术中评估为准,判断肿瘤质地,分为质软和质韧。结果根据术中评估,肿瘤整体质韧6例(质韧组),肿瘤整体质软14例(质软组)。质韧组2例(33.3%)和质软组11例(79.0%)获得肿瘤全切除。质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质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20例TCTI比值中位数为1.7(四分位间距1.3~2.4);质韧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6(四分位间距1.3~1.7),4例(66.7%)TCTI比值<1.6;质软组TCTI比值中位数为1.8(四分位间距1.3~2.4),13例(92.9%)TCTI比值≥1.6。TCTI比值≥1.6判断肿瘤质软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6.7%。术后随访6~37个月,中位数25.0个月;质韧组1例复发,TCTI比值为1.3。结论肿瘤质地与ETA切除颅底中线脑膜瘤的效果相关。术前TCTI比值可作为预测肿瘤质地的可靠指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质韧的脑膜瘤,建议采用传统的经颅入路手术。
    • 刘乐; 冷晓磊; 宋憧; 魏伟; 金点石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瘤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功能性垂体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42例为A组,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的38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和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肿瘤全切除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检测两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评价患者应激反应情况;比较两组不同垂体瘤类型激素改善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 AngⅡ、E、NE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均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死亡及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B组1例(2.63%)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瘤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应激反应较轻,而在改善激素分泌及安全性方面相似。
    • 龙潮新; 郭铭; 官春城; 冯金福; 罗文韬; 梁晓华; 李平安
    • 摘要: 目的探究鞍底骨窗大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3D-Slicer软件计算标准化鞍底骨窗面积,根据标准化骨窗的大小分3组:小骨窗面积组,(60.97±3.80)mm^(2),n=29;中骨窗面积组,(71.00±2.37)mm^(2),n=28;大骨窗面积组,(80.83±2.07)mm^(2),n=30。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鞍底骨窗大小与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瘤切除程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质地、肿瘤Knosp分级、肿瘤形态进行交互和亚组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3组的比较中,标准化鞍底骨窗大小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程度显著相关(经调整后OR,4.18;95%CI,1.73~10.1)。在亚组分析中标准化骨窗大小与垂体瘤切除程度的相关性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OR,1.16;95%CI,1.06~1.27),表明鞍底骨窗大小与垂体瘤切除程度的关联独立于影响切除程度的其他因素。结论鞍底骨窗面积大小是影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鞍底骨窗大小的不足,是导致术后肿瘤残留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垂体大腺瘤,Knosp分级Ⅲ-Ⅳ级、肿瘤质地韧的垂体瘤,需要做大面积鞍底骨窗,有利于肿瘤全切。
    • 李鹏涛; 王西宪; 王昀; 周凯; 云经纬; 王华一; 张庭荣
    • 摘要: 1病例资料56岁男性,因垂体大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后6个月发生意识丧失2次、间断发热2 d入院。6个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垂体大腺瘤(无功能型;图1A、1B),并行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2 d前,突发意识丧失,持续约2 min后苏醒,并出现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9.1°C,有小便频率及尿量减少(具体不详).
    • 郝晓静; 孙晓祯; 李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联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防治侧颅底脑膜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经颅入路联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20例侧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未延伸至海绵窦或眶上裂的肿瘤实现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为减少术后眼神经损伤的风险、有小块肿瘤残留在海绵窦或眶上裂。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脑膜瘤(WHO分级Ⅰ级)。术后随访12~41个月,平均24.4个月,无脑脊液漏;13例肿瘤复发或进展,其中11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2例术后12、15个月再次手术。结论经颅入路联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侧颅底脑膜瘤,可有效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当肿瘤切除导致经颅入路侧的带血管蒂皮瓣不可用、肿瘤延伸至副鼻窦时,建议优先考虑该种联合入路手术方式。
    • 蔡凤婷; 陈黎芸; 吴芸
    •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促康护理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42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促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焦虑、口渴程度、疲劳程度、术后12 h及24 h疼痛评分、术后3 d炎性因子水平、术后早期发热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促康护理能够提高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炎性反应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邵云; 浦毅; 羊正祥; 吴一平; 缪伟锋
    • 摘要: 目的探讨单鼻孔或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单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单鼻孔组,将同期于我院行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双鼻孔组。比较2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泌乳素(PRL)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等。结果纳入本研究的80例患者术后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6.25±2.64)个月。术前2组视力视野受损均为40例,术后单鼻孔组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者34例,双鼻孔组则为36例;术后2组患者头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2组患者肿瘤总体切除率及垂体微腺瘤、1~2级垂体大腺瘤、3~4级垂体大腺瘤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鼻孔组手术时间较双鼻孔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双鼻孔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及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均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单鼻孔入路相比,双鼻孔入路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对于瘤体较小的患者可选择单鼻孔入路手术,而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则适合选择双鼻孔入路手术。
    • 杨瑾; 吴瑾; 丁艳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成果导向宣教理念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9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成果导向宣教理念。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应对方式、嗅觉功能、鼻腔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嗅觉功能、鼻腔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患者采取成果导向宣教策略,有助于患者术后嗅觉和鼻腔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问题解决和应对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马磊; 孙成丰; 李振强; 王东峰; 金建祥; 陈茂送; 王洪财
    • 摘要: 目的总结3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案及患者转归。结果3例患者均接受外科引流联合抗感染治疗,最终2例患者被成功救治,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外科引流脓性脑脊液是关键,同时联合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敏感抗生素,结合脑室内或鞘内注射阿米卡星,以有效控制颅内感染,挽救患者生命。
    • 亓乾伟; 刘增强; 巨涛; 岳新鹏; 王鑫超; 李鑫; 赵茹; 雷鹏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50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96.0%),次全切除2例。86.36%的病人术后视力改善,95.24%的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改善。术后40例出现全垂体功能减退,9例内分泌功能正常,1例出现生长激素缺乏。术后38例(76.0%)出现尿崩症。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7例。5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2.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2例肿瘤复发。结论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咽管瘤,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疗效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