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侵袭性

侵袭性

侵袭性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35809篇;相关期刊517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侵袭性的相关文献由3742位作者贡献,包括雷霆、刘运生、胡佳等。

侵袭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1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809 占比:99.71%

总计:437065篇

侵袭性—发文趋势图

侵袭性

-研究学者

  • 雷霆
  • 刘运生
  • 胡佳
  • 曲元明
  • 吴文灿
  • 潘昭琪
  • 章翔
  • 舒凯
  • 霍钢
  • 丁学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岳成; 石文健; 刘永亮; 李景武; 张于; 董桂兰; 张欢; 董伟
    • 摘要: 背景 研究表明,垂体肿瘤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增加,且HIF-1α 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密切相关,但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 分析侵袭性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HIF-1α 诱导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收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58例,根据Hardy-Wilson分级和Knosp分类方法将其分为侵袭性组(n=28)和无侵袭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D31、Ki-67表达情况及免疫组化评分.结果 侵袭性组患者有视野缺损、肿瘤体积≥6.92 cm3、全切及次全切者所占比例及肿瘤复发率高于无侵袭性组(P<0.05).侵袭性组患者中HIF-1α、VEGF-A、EGFR、CD31、Ki-67高表达者所占比例高于无侵袭性组(P<0.05).侵袭性组患者HIF-1α、EGFR、VEGF-A、CD31、Ki-67免疫组化评分高于无侵袭性组(P<0.05).结论 侵袭性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HIF-1α、VEGF-A、EGFR呈高表达,其机制可能为低氧环境下HIF-1α表达增加后上调VEGF-A、EGFR表达,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增加肿瘤侵袭性.
    • 王雨竹; 彭梅; 姜凡; 王圣应; 刘建军; 陶堃; 杨杨; 何杰
    • 摘要: 目的建立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超声联合基因风险评估模型,为主动监测PTMC侵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月264例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PTMC的患者。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集的154例纳入模型组,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110例纳入验证组。分析模型组15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特征及BRAF V600E基因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TMC侵袭性的危险因素,再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将建立的模型代入验证组110例PTMC患者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5 mm、超声疑为腺外侵犯、超声疑为淋巴结转移、BRAF V600E基因突变型为建立模型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赋分模型,得分越高则风险越高。在110例验证组中评估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685~0.848),cut-off值为0.4502,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2.9%。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超声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模型对PTMC侵袭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摘要: 研究人员根据GLOBOCAN 2020数据库对侵袭性黑色素瘤新发病例及其导致的死亡进行全球流行病学评估。根据国家/地区和社会发展水平计算了年龄标准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估算2040年的病例数和黑色素瘤致死率。2020年,全球约共有325000例新发黑色素瘤和57000例死亡。各国和世界各区域之间的发病率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最高(42/100000人·年和31/100000人·年),其次是西欧(男性和女性均是19/100000人·年)、南美(18/100000人·年和14/100000人·年)和南欧(17/100000人·年和18/100000人·年)。
    • 宋瑞; 吕杨波; 陈震宏
    • 摘要: 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是由一个形成孔道的α亚基与相关联较小的β亚基组成的一种调控细胞膜上钠离子流量的跨膜蛋白,根据α亚基不同可分为Nav1.1-Nav1.9,除Nav1.5、Nav1.8、Nav1.9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外,其他几型均敏感[1]。VGSC功能异常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引发多种疾病[2]。
    • 张志红; 朱真如; 盛海龙; 孙景苑; 曹传辉
    • 摘要: 目的探讨TRIM21基因在肝癌侵袭表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siRNA敲低肝癌细胞MHCC 97H,HCC LM3中的TRIM21、β-catenin基因,将肝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TRIM21敲低组:转染siTRIM21 RNA;CTNNB1敲低组:转染siCTNNB1 RNA;双敲低组:共转染siTRIM21 RNA及siCTNNB1 RNA。利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敲除效率及相关通路的激活或抑制情况。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性。通过尾静脉注射敲低TRIM21的HCC LM3细胞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以观测其肺转移能力。在HEK 293细胞中过表达TRIM21,将HEK 293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转染试剂;过表达组:转染flagTRIM21。并利用Co-IP检测TRIM21蛋白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及泛素化水平。生信分析TCGA数据库中CTNNB1^(high)TRIM21^(high)和CTNNB1^(high)TRIM21^(low)两种亚型肝癌的预后。结果敲低TRIM21可以显著增强肝癌细胞MHCC 97H和HCC LM3的侵袭能力(P<0.01,P<0.05)和HCC LM3细胞的肺转移能力(P<0.01)。机制研究发现,TRIM21可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降解β-catenin以减少其入核,进而降低肝癌细胞的的侵袭性(P<0.0001,P<0.05)。由于TRIM21表达水平降低使肝癌细胞中Wnt信号通路激活,最终使CTNNB1^(high)TRIM21^(high)亚型肝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优于CTNNB1^(high)TRIM21^(low)亚型肝癌患者(P<0.05)。结论TRIM21能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β-catenin来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性,这可能导致了CTNNB1^(high)TRIM21^(low)肝癌患者预后较差。
    • 郭晓波; 杨琳; 范敏妮; 曹幻荣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指标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并手术病理确诊的278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存在腺外侵犯将PTMC患者分为侵袭性PTMC组和非侵袭性PTMC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超声检查病灶特征。结果在278例PTMC患者中,侵袭性PTMC组65例(23.4%),非侵袭性PTMC组213例(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C病灶特征如最大径、多灶、微钙化和包膜侵犯与PTMC侵袭性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最大径、多灶和包膜侵犯是PTMC侵袭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的超声检查指标如病灶最大径、多灶性和包膜侵犯可能是PTMC侵袭性的高危因素。
    •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SkálováA; Agaimy A; Vanecek T
    • 摘要: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类目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涎腺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广泛,常与涎腺良恶性肿瘤形态交叉,易被误诊、忽视。肌上皮癌通常具有侵袭性和高复发率,其遗传特征和预后标志尚不明确。作者收集94例具有显著透明细胞的涎腺肌上皮癌,行FISH检测EWSR1重排,EWSR1基因重排阳性者再行NGS检测,NGS阳性者再经RT-PCR或FISH验证。检测结果显示26例(26/94,27.6%)透明细胞肌上皮癌FISH显示EWSR1信号断裂,其中6例(6/26,23%)EWSR1基因扩增。
    • 张道宝; 徐建国
    • 摘要: 目的检测miR-200家族及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30例和鳞状上皮乳头型颅咽管瘤(PCP)30例的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失活脑组织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qRT-PCR测定miR-200家族成员及与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见ACP呈“指样”或“岛样”深入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侵袭性明显。免疫组化示,ACP的β-catenin的表达升高,且分布在细胞质或者细胞核,PCP中β-catenin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ACP相对于鳞状细胞型E-cadherin的表达下降。qRT-PCR示,与PCP相比,ACP中miRNA-200家族表达整体下降,组织中mRNA(ZEB1/ZEB2,CTNNB1)表达整体上调。结论miRNA-200家族在颅咽管瘤中可能起到类似于抑癌基因的作用。
    • 摘要: 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乳腺癌被归类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其他亚型相比,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预后差的特点。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9卷第2期刊发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余科达教授撰写的关于TNBC辅助治疗的综述,该文总结了TNBC的传统治疗策略和最新的辅助治疗临床试验,同时评估了TNBC中几个潜在靶点的预后价值和靶向治疗进展。
    • 高杨; 陈炜越; 陈春妙; 施倩; 舒恩芬; 纪建松
    • 摘要: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特征对其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均为单发)ccRC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侵袭组25例、非侵袭组62例。2组术前均行常规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对比2组病灶的生长方式、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密度、瘤内血管等,测量并比较2组病灶实性成分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密度值及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的强化程度。绘制ROC曲线评价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密度及强化程度对ccRCC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肿瘤形态、边界、假包膜、肾包膜突破及瘤内血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侵袭组肿瘤实性成分平扫CT值[(39.27±6.31)HU]高于非侵袭组[(35.15±7.00)HU],皮质期强化程度[(65.56±32.51)HU]低于非侵袭组[(83.15±28.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期密度、髓质期密度、排泄期密度、皮质期强化程度、髓质期强化程度、排泄期强化程度预测ccRCC侵袭性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629、0.560、0.553、0.659、0.620、0.620,其中仅皮质期强化程度具有鉴别价值,最佳临界值为60.5 HU,敏感度80.65%,特异度52.00%。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假包膜和/或肾包膜不完整、瘤内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多提示ccRCC具有侵袭性行为,侵袭性肿瘤具有更高的CT平扫密度值及更低的皮质期强化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