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

基因重排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00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87902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三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等;基因重排的相关文献由194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兵、赵彤、朱梅刚等。

基因重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00 占比:0.68%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7902 占比:99.30%

总计:88526篇

基因重排—发文趋势图

基因重排

-研究学者

  • 徐兵
  • 赵彤
  • 朱梅刚
  • 刘卫平
  • 李甘地
  • 周淑芸
  • 吕鸣
  • 王鲁群
  • 邓飞
  • 韩西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炎添; 张雅西; 郭翼华; 苏雪棠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经治疗病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后,采用RT-PCR法检测其IgH基因重排残留量,总结检测IgH基因重排残留量在MM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经6个周期的化疗后,其中病情达到CCR的患者有54例,达到部分缓解(PR)的患者有9例,未缓解(NR)的患者有2例。在经治疗达到CCR的5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的IgH基因重排呈阳性。这31例患者在治疗前及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无显著变化(P>0.05),其骨髓瘤细胞的比例有显著变化(P<0.01)。在65例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分型为IgG型和IgA型的患者经治疗达到CCR后,其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偏高。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MM患者治疗后的IgH基因重排残留量能指导临床治疗,有助于预防其病情复发,提高其临床疗效。
    • 王婷(摘译); 余英豪(审校); SkálováA; Agaimy A; Vanecek T
    • 摘要: 涎腺肌上皮癌是一类目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涎腺恶性肿瘤,其组织形态广泛,常与涎腺良恶性肿瘤形态交叉,易被误诊、忽视。肌上皮癌通常具有侵袭性和高复发率,其遗传特征和预后标志尚不明确。作者收集94例具有显著透明细胞的涎腺肌上皮癌,行FISH检测EWSR1重排,EWSR1基因重排阳性者再行NGS检测,NGS阳性者再经RT-PCR或FISH验证。检测结果显示26例(26/94,27.6%)透明细胞肌上皮癌FISH显示EWSR1信号断裂,其中6例(6/26,23%)EWSR1基因扩增。
    • 杜诗雨; 张康琴; 潘达; 孙红英
    • 摘要: 格氏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 grayi(Alcock,1909))(=Parathelphusa(Parathelphusa)chongi Wu,1935)是一种分布于中国云南和印度Moung Sal的束腰蟹属淡水蟹物种.本文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该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近全长序列,测定的线粒体基因组为一个未闭合的环状DNA,长度为17654 bp,包括37个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AT含量为72.8%(35.1%A,18.4%C,8.8%G,37.7%T).除trnS1-AGN缺少一个稳固的双氢尿嘧啶(DHU)臂外,其余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短尾下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祖先排列顺序比较发现,该种线粒体基因组共涉及6个tRNA基因(trnR,trnN,trnF,trnP,trnQ和trnC)和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ad5)的顺序变化,与此前报道的两种束腰蟹的基因排列顺序一致.这些基因的重排可以用置换和复制/随机丢失(TDRL)模型进行解释.研究发现,这种重排的线粒体基因组顺序还见于两种在我国江西和海南岛异域分布的束腰蟹种类.提示这种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序是束腰蟹属重要的共近裔特征.本研究可以为格氏束腰蟹的分类厘订,以及束腰蟹属近缘物种的系统分类和拟地蟹科类群的分子进化研究提供新的分子证据.
    • 赵婉清; 李巧; 李莹; 杨柳; 郑茜之; 张虎芳
    • 摘要: 线粒体基因组是系统发育常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旨在对猎蝽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基因重排、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等特征,并构建基于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在GenBank数据库下载猎蝽科11亚科30属代表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通过Geneious 8.0.4抽提各编码基因的序列。利用MEGA 7.0统计碱基组成、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信息位点、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相对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等序列基本信息。另外,利用DnaSP 6.0计算蛋白编码基因的非同义替换率(K_(a))和同义替换率(K_(s)),并通过K_(a)/K_(s)值比较基因的核苷酸进化速率。通过jModelTest选择进化模型,在MrBayes 3.2.2软件中构建基于贝叶斯法(BI)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猎蝽科线粒体基因组均呈共线性结构,没有发现大面积的基因重排现象,只有部分序列中rrnS和trnT基因编码方向与原始序列编码方向相反,trnR和cytb基因出现多拷贝的现象。猎蝽科线粒体最常使用ATN起始密码子和TAA终止密码子。BI系统发育树对猎蝽科各亚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解析,光猎蝽亚科(Ectrichodiinae)和猎蝽亚科(Reduviinae)为并系群,真猎蝽亚科(Harpactorinae)和锥猎蝽亚科(Triatominae)为单系群。本研究为猎蝽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后续研究该科系统发生关系奠定了科学基础。
    • 王桂芳; 马青; 宋洋; 陈露
    • 摘要: 髓外浆细胞瘤(EMP)指原发于骨髓和骨骼以外的浆细胞肿瘤,由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软组织浆细胞瘤,多以局限性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头颈部,也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由于该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也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目前对其生物学行为及诊疗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常常导致临床误诊、漏诊而影响患者的预后。该疾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对其合理的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本文根据此罕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
    • 邢正文; 吴滢; 王雪莉; 王庆煜; 王文婷; 李治; 张彬; 金晶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CRS)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以提高对2020年第5版WHO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新提出的小圆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确诊的54例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患者资料,筛选出有完整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的儿童CRS 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CRS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5个月~10岁。无症状患儿3例,首发症状为胸背部疼痛1例,喷射性呕吐1例。CT影像学:均表现有大小不等的囊性、实性或混合性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病理学检查:肿瘤平均长径12.5 cm,切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外观呈烂鱼肉样。组织病理学:主要为小圆形细胞弥漫片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CD99呈弥漫膜阳性或局灶阳性,WT1呈弥漫核阳性,并不同程度地表达BCL2、CD56、FLI1、ERG等免疫标志物。5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显示EWSR1(22q12)阴性,CIC(19q13)基因重排,同时部分患儿还检测出CIC融合基因突变,包括2例CIC-DUX4融合和1例CIC-NUTM1融合。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术后辅助化疗。5例都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4个月,其中1例患儿死亡、2例带瘤生存、2例无肿瘤残留。结论·儿童CRS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多表现无症状或症状非特异,易转移且预后极差;对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尤文肉瘤样改变的软组织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并加做EWSR1和CIC重排等相关分子检查有助于诊断,同时CIC融合基因的进一步检测对估计预后可能有提示意义。
    • 肖琳; 许晶晶; 张丹丹; 韦娜; 寇俊娜; 李晟磊; 李文才
    • 摘要: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BL/ALL)的细胞病理学诊断线索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确诊为LBL/ALL的浆膜腔积液标本45例,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及细胞形态学特征,其中22例标本被制成细胞块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行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行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Ig)基因重排分析.结果 45例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3.5:1.0,中位年龄15岁.39例(86.7%)患者有纵隔肿块,34例(75.6%)患者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增高;显微镜下,细胞量较为丰富,弥漫散在分布;细胞成分相对单一,小至中等大小;细胞核形不规则或曲核,可见核裂或乳头状突起,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胞质少或无,背景均可见到核碎裂及凋亡小体.22例细胞块免疫表型为19例(86.4%)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20例(90.9%)表达CD99,Ki-67阳性指数65%~95%.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的3例标本均显示TdT、CD2、CD3和CD7高表达的异常T细胞,行基因重排检测的5例标本中,4例呈TCR单克隆重排,1例同时发现TCR和IgK单克隆重排.结论 结合临床特征(青少年男性伴有纵隔肿块)和细胞形态特点(大量散在分布的形态单一的中小淋巴细胞,明显的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核碎裂及凋亡小体),可以对浆膜腔积液LBUALL进行初步诊断,辅以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及其他辅助检测技术可进一步提高LBL/ALL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王蓓; 张彤; 刘宏艳; 陈蓉蓉; 张晓岩; 张红雷; 翟振国; 钟定荣
    • 摘要: 目的 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 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 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o、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 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 白雪; 胡嘉成; 赵一帆; 侯展文; 苏永忠; 陶红芳
    • 摘要: cqvip: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s,HGBL)是一种形态学和遗传学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之间的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一种独立的疾病^([1]),包括两种类型:伴有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double/triple-hitlymphomas,D/THL);不伴myc和bcl-2或bcl-6重排的非特指型淋巴瘤(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HGBL,NOS)[1]。依据细胞起源又可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和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like,ABC)两种亚型(基因表达谱分型)^([2])。D/THL约占DLBCL的7.9%,多数为GCB亚型[3,4],好发年龄60~70岁,也可见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起病时即表现为广泛的疾病侵犯,如累及多个结外病变,骨髓及中枢侵犯。HGBL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0.2~1.5年,预后极差。本文报道利妥昔单抗联合来那度胺(R2)方案治疗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