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48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4篇、会议论文118篇、专利文献144167篇;相关期刊1328种,包括生物学教学、国际免疫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1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免疫细胞的相关文献由986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徐智峰、李财新等。

免疫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4 占比:2.21%

会议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44167 占比:97.71%

总计:147549篇

免疫细胞—发文趋势图

免疫细胞

-研究学者

  • 张新
  • 徐智峰
  • 李财新
  • 杨光华
  • 刘明录
  • 任江涛
  • 王亮
  • 韩露
  • 王延宾
  • 王立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正桓; 邹红军; 宋志文; 刘锦波
    • 摘要: 背景:以往的研究显示单一改变脊髓损伤区域某一基因表达或者某一细胞的状态,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而大量证据表明调控脊髓损伤后紊乱的细胞微环境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目的:对脊髓损伤前后细胞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调控以及细胞外组分对损伤神经修复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lial cell,neuron,immune cell,neural stem cell,extracellular matrix,cytokine,extracellular vesicle,regeneration”。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筛选出6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在细胞微环境的细胞组分中,占比最高的胶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调控作用最为关键。②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组分中,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凝胶模仿天然细胞外基质,可有效模拟和重建损伤区域内的细胞微环境,促进轴突伸长。③在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外调节因子中,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等加剧了细胞微环境的炎症反应,应用受体抑制剂或阻断相关通路抑制上述促炎因子的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在脊髓微环境中增加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损伤区域炎症发展的研究也陆续出现。④最近被重视起来的细胞外囊泡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细胞微环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⑤文章揭示了脊髓损伤后细胞微环境中的包括细胞组分和细胞外组分之间的多组相互调控关系,证实了细胞微环境中各组分之间所发挥的神经修复作用并不是孤立的。
    • 高煜; 韩佳慧; 葛新
    • 摘要: 背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损伤修复和预后。目的: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inflammaion,Microglia,Astrocytes,Macrophages,Crosstalk”为英文检索词,以“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细胞交互”为中文检索词,检索发表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和修复具有调控作用,如小胶质细胞通过活化为M1/M2表型来调控炎症反应抵御传染源、清除凋亡和受损细胞、重塑不适当的神经连接从而帮助神经系统恢复稳态;星形胶质细胞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通过活化为A1/A2表型调控免疫过程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和神经元功能;以及巨噬细胞通过活化为M1/M2型来调控免疫过程修复损伤的脊髓组织,它们互相影响着彼此,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彼此也相互影响,如脊髓损伤时,小胶质细胞最先活化并释放炎症因子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释放相应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Ca2+等来调节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通过维持免疫炎性微环境稳态才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关键。
    • 田静; 佘威; 胡雪宁; 王爽; 崔莹; 林冬静
    • 摘要: 细胞代谢已成为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维持活力和功能的关键因素。线粒体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探索线粒体与肿瘤细胞代谢、免疫细胞代谢的联系对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作用价值。本文旨在以线粒体作为肿瘤综合干预靶点,针对线粒体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对肿瘤和免疫细胞代谢的影响进行归纳述评。
    • 李西娟; 张慧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固肾安胎中药联合传统西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性激素及外周血免疫细胞,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以60例原因不明RS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固肾安胎中药+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与对照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对比两组性激素及外周免疫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升高,观察组β-HCG、P、E2水平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细胞水平升高,NK细胞水平降低,观察组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46.67%,P<0.05);观察组流产孕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固肾安胎中药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用于原因不明RSA的治疗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可能与调节机体性激素分泌,纠正T细胞、NK细胞的平衡有关.
    • 陈财; 曾平; 刘金富; 钱晓芬; 陆冠宇; 熊波; 陈莉华; 黄悦
    • 摘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目的: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鉴定骨性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芯片原始数据集4组,利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浸润分析;通过R语言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http://string-db.org/)在线工具得到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文本文件,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编辑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条形图获取degree值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整合4组芯片数据集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共表达模块的基因,采用Venn分析法筛选出交集基因.收集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和4例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共筛选出10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61个;②基因本体论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骨化和细胞黏附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主要富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免疫浸润结果表明在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M0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含量较高;③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是获得的交集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性;④筛选出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
    • 宋春晖; 秦玉芳; 陈明
    • 摘要: 了解肿瘤组织的免疫细胞比例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化可以作为一种细胞分子特征来量化复杂肿瘤混合物中的多种细胞类型。本研究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并结合部分DNA甲基化建立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比例预测模型。在预测肿瘤混合物中细胞类型的比例时,选择已知的对每种免疫细胞类型差异显著的DNA甲基化水平矩阵作为特征矩阵,将其和肿瘤混合物的DNA甲基化水平输入到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细胞类型的比例预测。噪声和肿瘤含量不同设置下的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预测的免疫细胞比例与真实比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均方根误差较小。将该模型应用到4种真实的肿瘤样本上,得到每种样本中浸润水平最高的免疫细胞,结果与之前其他学者的生物学发现相一致。本研究的模型能准确预测组成肿瘤混合物的细胞类型比例,为肿瘤的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师艳娜; 柴璐; 高美艳
    • 摘要: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评价治疗干预后的美容效果、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93.9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34±2.41)、TNF-α(51.62±10.17)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41%)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美容效果好,可能与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 罗永金; 胡晓霞; 王丹; 刘珍; 张侃; 洪翠萍
    •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宫颈癌免疫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获取24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8例宫颈癌组织数据。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306例宫颈癌组织和3例正常宫颈组织数据。通过R软件ESTIMATE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免疫、基质评分,分析评分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根据免疫评分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通过韦恩图显示其上调、下调情况,取两数据库所得交集。对关键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应用GEPIA2和UALCAN在线网站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验证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联性。结果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高免疫评分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低免疫评分组(log-rank检验:χ^(2)=4.400,P=0.035)。基于TCGA数据库数据,根据免疫评分高低进行筛选,共获得了1063个DEGs,其中包括640个上调基因和423个下调基因。基于GEO数据库数据共筛选出1903个DEGs,包括了1698个上调基因和205个下调基因。取两者交集最终得到7个下调基因和100个上调基因。针对该107个DEGs进行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提示DEGs参与了免疫调节的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和GSEA结果提示DEGs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分子通路。通过PPI网络进一步筛选到13个关键基因(节点数≥8),免疫细胞相关分析发现其与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这13个基因中,只有SELL和CXCL9与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P<0.05)。GEPIA2和UALCAN在线网站分析结果显示,CXCL9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5)。但仅UALCAN的分析结果显示CXCL9高表达组的生存预后优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宫颈癌DEGs参与免疫调节过程。CXCL9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患者的潜在治疗靶标。
    • 钱丽华; 周留林; 杨纪实; 印慧琴; 杨强
    • 摘要: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高危型HPV (high-risk HPVs, HR-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与宫颈癌的发生。除了众所周知的转化特性外,HPV感染的细胞还会主动指导局部环境,并创造一个支持性的感染后微环境(post-infection microenvironment, PIM),这被认为是病毒持续、传播和恶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从HPV感染到发生癌前病变、直至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了解PIM有助于探讨HPV持续感染并导致CIN及宫颈癌的可能机制,可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总结了目前对PIM中关键信号通路、成分的理解,就HPV感染后微环境的变化进行综述。
    • 许晅; 李璋; 马群飞; 柳春燕; 邵太丽; 袁平川; 陈靠山(指导)
    • 摘要: 胞内补体系统(ICS)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可调控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胞内生物效应系统。近年研究表明,ICS广泛存在于多种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在细胞静息态与激活态维持与转变、基本代谢与增殖分化、凋亡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对胞内补体的研究也加深了对受补体调节的胞内病原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胞内补体研究为治疗多种与补体有关的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