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22595篇;相关期刊371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2014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08北京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等;基底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2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林嶓、郭瑞珍、李政霄等。

基底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3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2595 占比:99.20%

总计:123578篇

基底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基底细胞癌

-研究学者

  • 刘林嶓
  • 郭瑞珍
  • 李政霄
  • 党倩丽
  • 罗素菊
  • 邓列华
  • 冯义国
  • 孙桂珍
  • 张莹
  • 杜金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师艳娜; 柴璐; 高美艳
    • 摘要: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对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基底细胞癌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评价治疗干预后的美容效果、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93.9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IL-1(8.34±2.41)、TNF-α(51.62±10.17)的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41%)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美容效果好,可能与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 孙业晓; 申志华; 张艳峰; 缪希红; 段庆华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角蛋白CK10,CK19在脂溢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这两种蛋白在组织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在不同组织中角蛋白CK10,CK19的表达差异,分析两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40例脂溢性角化病和40例基底细胞癌中CK10和CK19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在脂溢性角化中CK10阳性表达远高于基底细胞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底细胞癌中CK19阳性表达远高于脂溢性角化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进一步证明脂溢性角化病分化良好,为良性病变;而基底细胞癌癌细胞保持未分化,为恶性病变,两者分化差异明显。
    • 郭亚飞; 张其俐; 郭瑞君
    • 摘要: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其转移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其可通过局部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准确的病理分型及确定手术边界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高频超声在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陈美余; 陶识丞; 陈国生; 唐弈遥; 麦华明
    • 摘要: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又称基底细胞痣综合征或Goltz-Gorlin综合征,是一种复杂且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大量研究文献证实PTCH1基因与NBCCS有关。本文报道1例NBCCS伴先天性左眼缺失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进一步了解该综合征。
    • 张良; 杜蕾
    • 摘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探讨甘草在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分析甘草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应的作用靶点。筛选疾病数据库中BCC相关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互相作用可视化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R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与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甘草中81种有效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共199个,其中189个靶点基因与BCC相关。甘草中主要发挥治疗BCC作用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和甘草查尔酮甲。MAPK1,MAPK3,STAT3,CCND1,AKT1,JUN等蛋白是甘草治疗BCC的主要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甘草可参与细胞对氧化应激、化学应激等反应的生物学过程。靶点主要为膜结构组成部分,有核受体活性配体的激活,转录分子结合,药物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显示甘草作用靶点主要参与癌症相关信号通路和免疫调节信号通路,如化学致癌-受体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甘草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显示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甘草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能调控多靶点基因,调控化学致癌物受体激活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同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细胞炎性反应和Th17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治疗BCC的作用。
    • 王寒; 次仁曲珍; 廖瑞倩; 罗含欢; 霍真
    • 摘要: 目的探讨Ber-EP4免疫组化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来病理确诊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并收集同时期病理确诊的其他皮肤病变3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Ber-EP4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表现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结果研究组均可见肿瘤细胞与表皮基底部相连,均成团、巢或条索排列,细胞大小较一致、核质比增高,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方面:研究组18例(90.0%)Ber-EP4呈阳性表达,其中2例为复发病例;对照组中7例(20%)Ber-EP4呈阳性表达,其中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全部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er-EP4对于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有助于基底细胞癌与皮肤鳞癌、脂溢性角化病的鉴别诊断。
    • 曹晓佳; 尹萌萌; 葛芸; 刘建军; 吕世超
    • 摘要: 患者女,71岁,左面部褐色丘疹3年。皮肤科查体:左侧面部可见1个0.5 cm×0.5 cm大小淡褐色丘疹,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破溃,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质韧,无压痛。皮肤镜检查:淡紫色均质背景,可见蓝灰色小球、树枝状血管、粟粒样囊肿。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毛母细胞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肿瘤,皮肤镜表现有特点,但确诊仍需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 邱凤贞; 雷少榕; 张力方; 蒋旭蕾; 左琛琛
    • 摘要: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多发性颌骨角化囊肿和基底细胞癌、儿童髓母细胞瘤及各种骨骼和软组织发育异常。2020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1例以面部基底细胞癌为主的NBCCS患者。该患者为老年女性,10年前出现全身特别是面部多发肿物,未予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增多,并表现出侵袭性。因鼻部肿物破溃化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就诊。鼻部肿物分泌物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雷氏普鲁威登菌。鼻腔鼻窦增强MRI示右侧面颊部皮下软组织及左侧鼻腔前外侧黏膜受侵,考虑为皮肤多发恶性病变。入院后行局部麻醉后手术切除部分肿物。肿物病理检查结果示基底细胞癌。后于全身麻醉下行全身多处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侵及真皮深层近皮下脂肪层,结合临床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诊断为NBCCS;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侵犯神经现象。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及新发肿物。NBCCS发病率低,患者生活质量差,临床症状差异大,治疗方案需个体化且治疗时间长。
    • 云玉会; 吴慧鸿; 罗宇榕; 黄嘉琪; 唐曼曼; 梁云生
    • 摘要: 报告1例足底基底细胞癌。患者男,70岁,右足底皮肤黑色斑片2年。皮肤专科检查:右足底见一2 cm×3 cm大小的黑色斑片,边界尚清,皮损表面可见一表浅性溃疡,病灶无红肿、渗液,无流血、流脓,无触痛及压痛。皮肤镜检查可见黄白色结构伴少许蓝灰色结构,见个别不典型溃疡伴少许点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浅层的基底样细胞癌团形成,见收缩间隙。诊断为基底细胞癌(浅表型)。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每周1次,共4周,序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隔日1次。治疗2个月后皮损愈合,恢复皮肤颜色。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 王路; 刘柱; 张俊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使用改良菱形皮瓣转移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医院2015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54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行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缺损部位采用改良菱形皮瓣转移术修复。对术后患者皮瓣成活、创面愈合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4例中,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成活率100.00%。供区未见感染病例,愈合良好。5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随访结果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厚薄适中,外形无臃肿;术区未见明显瘢痕残留,无局部牵拉变形情况,外观形态及局部结构功能正常,无复发病例,治愈率100.00%。结论:改良菱形皮瓣设计灵活、取材简便、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皮瓣血运重建迅速、成活率高,局部外观形态及功能恢复较好,是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