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14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4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107468篇;相关期刊520种,包括解剖学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泰山、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文献由669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王少峡、胡利民等。

小胶质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4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7468 占比:98.11%

总计:109537篇

小胶质细胞—发文趋势图

小胶质细胞

-研究学者

  • 王伟
  • 王少峡
  • 胡利民
  • 王蕾
  • 孙圣刚
  • 杨曌
  • 罗晓光
  • 任艳
  • 王晓民
  • 尉杰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史旭; 李瑞语; 张兵; 陈奇; 左华
    • 摘要: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 赵峰; 樊少卿; 程晓燕; 李小娜; 李长生; 马浩杰
    • 摘要: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繁多,miR-13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传导通路中异常表达,影响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探讨miR-132-3p在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小鼠神经性疼痛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经100μg/L脂多糖刺激建立活化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的表达,RT-qPCR检测miR-132-3p的表达。将miR-132-3p mimic或inhibitor分别转染至BV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BA1以及P2X4R的表达。预测并验证miR-132-3p的靶向调节作用,将Ptch1表达载体pcDNA-Ptch1或si-Ptch1转染BV2细胞24 h后用脂多糖刺激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BA1、P2X4R以及Shh信号通路标记蛋白的表达。BV2细胞共转染miR-132-3p-mimic和pcDNA-Ptch124 h后用脂多糖刺激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②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NC-mimic组(n=6),miR-132-3p-mimic组(n=6),后两组经鞘内注射NC-mimic和miR-132-3p-mimic,检测各组小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阈值,行为学检测后取背根神经节,采用RT-qPCR检测miR-132-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ch1、P2X4R和Shh通路标记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验证miR-132-3p在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小鼠神经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刺激促进BV2细胞的激活(P<0.05),下调miR-132-3p的表达(P<0.05);②miR-132-3p通过靶向调节Ptch1抑制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进一步抑制BV2细胞的激活以及P2X4R的表达,过表达Ptch1可以逆转miR-132-3p-mimic的作用(P<0.05);③成功建立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模型,与注射NC-mimic组相比,鞘内注射miR-132-3p-mimic下调Ptch1的表达(P<0.05),抑制Shh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减少P2X4R的表达(P<0.05),并显著提高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小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阈值(P<0.01);④结果表明,miR-132-3p通过靶向调节Ptch1抑制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小鼠的神经性疼痛。
    • 刘卿; 王笑; 谷成旭; 郭绮萱; 李希凯; 张璐萍; 黄飞
    •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Apelin/APJ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血管重建等方面显示出功能。因此,推测Apelin在脊髓损伤中具有类似的功能。目的:评价Apelin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选用大鼠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采用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Apelin-13组。脊髓损伤组和Apelin-13组大鼠采用横断损伤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Apelin-13组每日腹腔注射Apelin-130.2 mg/kg,其余2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14 d。于大鼠造模后第1,3,7,14天采用BBB运动评定量表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第14天收集大鼠脊髓,用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等分析。②体外实验利用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加入不同浓度(1,2,4μmol/L)的Apelin-13,CCK8法检测其对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探索Apelin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完全丧失,损伤后3 d开始观察到运动恢复,但脊髓损伤组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pelin促进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②脊髓损伤导致脊髓局部连续性破坏,Apelin促进了大鼠损伤脊髓形态的修复;③假手术组仅有少数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导致局部该阳性细胞数量和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增加,Apelin干预减少了局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P<0.05);④脊髓损伤后严重脱髓鞘,LFB染色阳性面积明显降低,Apelin减少了脊髓损伤带来的脱髓鞘;⑤脊髓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量显著增加(P<0.001),给予Apelin进一步增加了生长相关蛋白43蛋白的表达;⑥Apelin增加了H2O2诱导的PC12损伤的细胞活力(P<0.05)。总之,Apelin促进了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和脊髓形态的修复。
    • 林彦琛; 李晶晶; 陆广旭; 代二庆; 陈静; 钟士江
    • 摘要: 背景:神经炎症是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体外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鼠体内能否抗炎,其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G93A-SOD1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鉴定神经干细胞后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将78只70日龄G93A-SOD1小鼠分为脑室内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对照组,适应性喂养后,于84日龄经侧脑室移植入5×10^(5) 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从85日龄开始,每周进行1次改良Wrathall运动评分、旋转实验来评价运动功能,记录起病时间、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10^(5) 日龄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情况,采用Nissl染色检测运动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ChAT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euN的表达,采用ELISA和RT-PCT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的蛋白和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iNOS、CD206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腓肠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提取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良好,可被绿色荧光蛋白转染;②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途径更利于神经干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并提升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iNOS并提升CD206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减缓运动功能损害进展,减轻骨骼肌病理损害程度;③起病后超早期,2种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延长小鼠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的能力均有限;④结果表明,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可能是神经干细胞更好的移植途径,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高煜; 韩佳慧; 葛新
    • 摘要: 背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损伤修复和预后。目的: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微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inflammaion,Microglia,Astrocytes,Macrophages,Crosstalk”为英文检索词,以“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细胞交互”为中文检索词,检索发表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免疫炎性微环境的变化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和修复具有调控作用,如小胶质细胞通过活化为M1/M2表型来调控炎症反应抵御传染源、清除凋亡和受损细胞、重塑不适当的神经连接从而帮助神经系统恢复稳态;星形胶质细胞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通过活化为A1/A2表型调控免疫过程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和神经元功能;以及巨噬细胞通过活化为M1/M2型来调控免疫过程修复损伤的脊髓组织,它们互相影响着彼此,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彼此也相互影响,如脊髓损伤时,小胶质细胞最先活化并释放炎症因子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释放相应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Ca2+等来调节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通过维持免疫炎性微环境稳态才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关键。
    • 刘闯; 谭龙旺; 周禾山; 张弛
    • 摘要: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强大的损伤修复功能、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通过血脑屏障、取材方便及易于大量生产的特点,使其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目的:对近年来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评述其研究成果及局限性,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供作者的个人建议。方法:第一作者采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病理”及“Adipose,mesenchymal stem cells,exosomes,traumat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spinal cord injury,traumatic brain injury,pathology”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主要通过以下机制治疗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核转录因子kB、MAPK等通路抑制损伤区炎症,通过JNK3/c-jun及SRSF2-PKCδII-Bcl2途径抗神经元凋亡,通过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神经丝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途径促进神经再生。②但目前以上研究成果均来自临床前实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过表达的miR-133b在文章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其他研究中的结论有差异,需要进一步验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领域中可能存在导致肥胖和脑出血的风险,临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目前研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成分及治疗机制挖掘不够深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标准化制备、储存、运输及给药策略(包括时间、途径及剂量)目前无统一共识。③综合而言,脂肪间充干细胞外泌体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成果并逐步过渡到临床研究中,以期为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 许慧芳; 单萍; 李俐娟
    • 摘要: 背景: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对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体外个体化细胞的获得受限。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培养体系,将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诱导成为小胶质样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裂解2周龄小鼠角膜上皮组织获得上皮细胞,先后加入含有白细胞介素34(100 ng/mL)、集落刺激因子1(5 ng/m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ng/mL)、白细胞介素6(1 ng/mL)、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ng/mL)的改良培养基,并且持续处理到16 d。通过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流式分析和形态学观察多角度评估诱导后的细胞性质。结果与结论:诱导后获得表达TMEM119、CXCL11、CD11b、CD68小胶质细胞特征分子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分析和荧光检验后确定其表达产物具有较高丰度,与小胶质细胞极为相似。
    • 李传鸿; 俞兴; 杨永栋; 赵赫
    • 摘要: 背景:大量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被激活,发挥着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的双向作用,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目的:对脊髓损伤后M1/M2表型小胶质细胞的特征、以M1/M2表型为靶点的脊髓损伤干预研究进展及针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在2021年5月以"microglia,spinal cord injury,M1 phenotype,M2 phenotype,polarization,activation,activated,regulation"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在阅读文题及摘要后根据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检索到的文章,最后共纳入文献76篇进行归纳总结与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小胶质细胞独特的细胞起源与发育环境赋予它特殊的生物学功能,生理状态下的小胶质细胞依靠高度活跃的分枝状突起持续监测脊髓组织内微环境变化,发挥免疫监视功能.②脊髓损伤发生后,小胶质细胞快速响应微环境异常信号,极化为M1和M2表型,分别发挥神经毒性与神经保护作用.③大量基础实验证实,中药提取物、现代临床药物、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移植、生物材料等干预措施可调控小胶质细胞的M1/M2表型,改善啮齿动物脊髓损伤模型的预后.但目前对于M1/M2型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及比例的最佳调控目标尚无统一结论,同时缺乏靶向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活体给药方式,未来应深入探究促进M1/M2型小胶质细胞功能平衡的方法,将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限定在有利于损伤脊髓修复的水平上,随着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精准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应的基础研究成果有望用于临床治疗.
    • 董苗苗; 赖涵; 李曼玲; 许秀洪; 罗梦; 王文豪; 周国平
    • 摘要: 背景: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损伤对于治疗方法的探索至关重要.电针基于传统针灸和电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通路,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2只,后3组应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抑制剂用Z-YVAD-FMK干预,穴位选取"合谷""尺泽""三阴交""足三里".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症状,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电镜观察神经元焦亡,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减少(P均<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神经元焦亡减轻;③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小胶质细胞减少,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④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⑤表明电针可通过减少小胶质细胞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元焦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董苗苗; 赖涵; 李曼玲; 许秀洪; 罗梦; 王文豪; 周国平
    • 摘要: 背景: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损伤对于治疗方法的探索至关重要。电针基于传统针灸和电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目的: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通路,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2只,后3组应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抑制剂用Z-YVAD-FMK干预,穴位选取“合谷”“尺泽”“三阴交”“足三里”。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症状,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电镜观察神经元焦亡,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减少(P均<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神经元焦亡减轻;③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的小胶质细胞减少,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④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⑤表明电针可通过减少小胶质细胞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元焦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