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412927篇;相关期刊21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论坛等;三阴乳腺癌的相关文献由1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雯平、谢晓冬、黄泳立等。

三阴乳腺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2927 占比:99.90%

总计:413331篇

三阴乳腺癌—发文趋势图

三阴乳腺癌

-研究学者

  • 卢雯平
  • 谢晓冬
  • 黄泳立
  • 刘宇
  • 刘瑞磊
  • 姜华
  • 张翘楚
  • 张鹏
  • 李文新
  • 王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丽丽; 邓姗
    • 摘要: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80%的病例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以选择性ER调节剂(SERMs,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和托瑞米芬)为代表的内分泌治疗在预防乳腺癌复发的同时,存在诱导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的风险;而针对子宫内膜病变治疗的孕激素制剂,包括宫腔局部作用的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又存在增加乳腺癌复发的风险。这些均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就1例第2次放置曼月乐术后8个月发现乳腺癌的病例,展开对孕激素制剂与乳腺癌关系的讨论。不表达E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三阴乳腺癌(TNBC)似乎与雌、孕激素的关联不大,但是否可以使用曼月乐也需持审慎态度。
    • 王晓东; 陈大鹏; 彭永强
    • 摘要: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TNBC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TNBC患者经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恢复较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英英; 陈伟克; 蔡皎皓
    • 摘要: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手术患者化疗后病灶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三阴乳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及术后化疗,分析其病灶转移规律及预后情况。结果79例化疗后单器官转移26例,多器官转移24例。单器官转移26例中肺转移10例、肝转移6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7例。多器官转移患者转移后五年生存率低于单器官转移患者(P<0.05),进行局部挽救治疗的患者在病灶转移五年后的生存率高于未进行局部挽救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位置多集中于肺部、骨骼、肝脏及大脑,多器官转移患者预后差于单器官转移患者,对病灶转移患者实施局部挽救治疗,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 雷海
    • 摘要: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MCM7基因变化及其临床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52例病检确诊为三阴乳腺癌病例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中MCM7的蛋白及MCM7 mRNA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化疗前后肿瘤影像学的变化,分析化疗前后MCM7蛋白及MCM7 mRNA变化与肿瘤变化情况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47例患者肿瘤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为90.4%;新辅助化疗后MCM7 mRNA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CM7蛋白表达低于新辅助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M7 mRNA及MCM7蛋白的表达具有一致性,能比较准确反映肿瘤的化疗退缩情况,可作为判断三阴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MCM7 mRNA和MCM7蛋白联合检测能提高判断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准确性。MCM7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 陈付凉; 刘飞; 吴楠; 孙利; 李芮; 周杰; 黄银久; 薛伟; 钱中清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重组杨梅素抑制4T1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对杨梅素化学式改造合成一种新的杨梅素衍生物;CCK-8细胞增殖力抑制实验,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划痕与Transwell实验观察新型杨梅素对4T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4T1细胞在合成杨梅素干预后其周期与凋亡的变化情况,小鼠体内移植瘤模型评估新型杨梅素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对小鼠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抑制作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移植肿瘤组织切片的细胞坏死与凋亡。最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4T1细胞干预后其相关蛋白(p53、Bcl2、Bax、Caspase 3)的表达。结果:IC50为5.5μmol/mL。与DMSO组相比,5.5μmol/mL新型重组杨梅素在作用于4T1细胞24 h,细胞计数和迁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和肿瘤组织切片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DMSO组相比,5.5μmol/mL新型重组杨梅素细胞凋亡细胞数增高,G_(1)期细胞比例较低,G_(2)期细胞比率增高,肿瘤生长体积和肿瘤重量均较小,p53和Bcl2蛋白下调,Caspase 3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新型重组杨梅素可在体外和体内诱导4T1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通过下调p53抑制4T1细胞增殖,通过Bcl2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4T1细胞凋亡。
    • 王一晴; 曾冬阳; 龚智逊; 王雅阁; 杨作磊
    • 摘要: 目的:寻找预后不良的三阴乳腺癌(TNBC)潜在的预后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76275的基因表达谱。该微阵列由67个非TNBC和198个TNBC共265个样本组成。综合分析所有P<0.05和倍数变化≥1或≤-1的差异表达基因(DEG)。结果:鉴定出138个上调基因和210个下调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途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蛋白水解、蛋白质同源二聚化活性、钙离子结合、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细胞周期和PPAR信号通路的生物学过程。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鉴定了10个中枢基因,利用GEPIA进一步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BIRC5为TNBC的预后关键基因。结论:鉴定出的这些途径和基因可以帮助理解TNBC的发展机制;BIRC5可能是TNBC治疗的潜在靶点。
    • 陈敏; 胡绍勇; 何成思; 邹争志
    • 摘要: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亚型,表现为很高的转移潜能。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在促进TNBC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乳腺癌作为一种实体肿瘤,往往处于缺氧环境中。低氧环境能够促进癌细胞的转移,然而低氧环境中巨噬细胞在促进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THP1细胞被诱导成TAM,经过缺氧培养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促进三阴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尾静脉注射,将MDA-MB-231细胞移植于祼鼠体内,CT扫描,分析了TAM促进TNBC细胞的器官转移能力;通过ELISA实验检测低氧对TAM分泌的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影响,通过GDSC在线软件分析了CCL22受体CCR4和其他CCR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CCL22的表达来促进三阴乳腺癌细胞迁移:经过缺氧培养后的TAM显著增强了TNBC细胞迁移能力,以及促进癌细胞在体内向肺转移;低氧诱导TAM分泌CCL22;CCL22受体C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组织中的。
    • 崔永佳; 王雅楠; 卢雯平
    • 摘要: 目的:观察化毒三阴方防治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患者一般状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状态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取单臂研究方法,纳入完成术后辅助治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给予化毒三阴方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3年,观察其3年无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一般情况、肿瘤特点、不同体质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134例,失访7例(4.96%),复发转移有18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86.5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Piper疲乏量表中文版(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 RPF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评分有所下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breast cancer-specific, FACT-B)总分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FACT-B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各项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气虚质患者生存曲线比非气虚患者生存曲线低,下降陡峭;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三阴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化毒三阴方可以提高三阴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三阴乳腺癌患者疲乏、体力、焦虑抑郁等症状,缓解患者睡眠问题,安全性较好;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体质状态可影响三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其中肿瘤大小是其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石雅倩; 耿梦丽; 李红娜; 黄思源; 李丽霞; 黄怡; 钟一真; 欧叶涛
    • 摘要: 研究星毛冠盖藤乙酸乙酯部位(PTE)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MDA-MB-231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剂量PTE处理,MTT、台盼蓝、TUNE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TE对MDA-MB-231的增殖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500μg/mL的PTE处理48 h后,PTE组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TUNEL染色检测到明亮的绿色荧光颗粒;Western blot检测到明显的Caspase-3激活。由此可见,PTE对MDA-MB-231细胞具有明显抑增殖、促凋亡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 杨楠; 冯苗苗; 岂铭伟; 严晓丽; 王明娟; 薛晶
    •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SS)D对人三阴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DA-MB-231细胞株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SSD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选择SSD的处理浓度,再用Western印迹检测对照组(不加SSD)、实验组(加入20μmol/L SSD)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人缺氧诱导因子(HI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20μmol/L以上浓度的SSD对TNBC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HIF-1、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IGFBP-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SSD可抑制人TNBC 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机制与HIF-1、VEGF蛋白的表达降低和IGFBP-6蛋白的表达升高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