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10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09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45126篇;相关期刊973种,包括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7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膀胱肿瘤的相关文献由16089位作者贡献,包括叶章群、曾甫清、韩瑞发等。

膀胱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09 占比:16.46%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45126 占比:83.38%

总计:54120篇

膀胱肿瘤—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晓冬; 雷治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98例膀胱肿瘤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IL-6、TNF-α、CRP及凝血指标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Ⅲ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Ⅱ期组、Ⅰ期组、0期组(P<0.05);Ⅱ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Ⅰ期组、0期组(P<0.05);Ⅰ期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0期组(P<0.05).Ⅲ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Ⅰ期、0期组,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Ⅰ期、0期组;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高于Ⅱ期组、Ⅰ期组、0期组(P<0.05);Ⅱ期组aPTT低于Ⅰ期组、0期组,PT、Fbg、D-D高于Ⅰ期组、0期组(P<0.05);Ⅰ期组aPTT、PLT低于0期组,PT、Fbg、D-D水平高于0期组(P<0.05).血清IL-6、TNF-α、CRP与aPTT、PLT呈负相关(P<0.05),与Fbg、D-D呈正相关(P<0.05).TNF-α、CRP与PT呈正相关(P<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凝血功能随病理分期的增加,紊乱加重,血清IL-6、TNF-α、CRP与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存在联系.
    • 祝颖; 蒋智铭; 周隽; 徐耀庭; 邹强; 王洋; 陈春燕; 茅培青; 陈艺琳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免疫组化法对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进行分子分型的可操作性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对197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CK7、GATA3、FOXA1、CK20、CK14、CD44、CK5/6、p53、Ki-67等9种尿路上皮癌常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项免疫组化标记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各组织学变异的相关性,从中选择可用于分子分型的抗体和模式。结果FOXA1和CK20可作为腔面型癌的标记;CK14、CK5/6、CD44可作为基底样型癌的标记。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组织学变异中,腺样、微乳头、浆细胞样和巢状变异大多为FOXA1和CK20表型的腔面型癌,约占76.8%(43/56);而鳞样、肉瘤样变异大多为CK14、CK5/6、CD44表型的基底样型癌,约占93.1%(27/29)。结论联合使用5种常规免疫组化标记(FOXA1、CK20和CK14、CK5/6、CD44)检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可将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大致分为腔面型和基底样型癌两种类型。
    • 谢强; 郭琦
    •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复习1例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的诊治经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文报道1例患者为女性,69岁,以反复尿频尿急尿痛3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其12年前曾患宫颈癌,行放射治疗并临床治愈。超声及X线片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结石,膀胱镜检查见附着于膀胱左侧壁的结石样肿物,经CT平扫+增强检查后诊断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术后经本院病理、外院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膀胱原发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膀胱间叶性软骨肉瘤是极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其病因目前不清楚,常以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也有以下尿路刺激症状、排尿困难、上尿路梗阻积水为首发症状者,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病变内可出现点状或不规则的钙化影,明确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该病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早、预后差,一旦确诊应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
    • 林宝东; 吴紫扬; 黄炎松; 林嘉玲
    • 摘要: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3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诱导及维持灌注,观察组77例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住院时间以及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2、IFN-γ水平、KPS评分高于对照组,VEGF以及术后灌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块状切除术+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 张开能; 张涛; 柯昌兴
    • 摘要: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逐年升高。膀胱癌转移以淋巴结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与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密切相关。当膀胱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会出现蛋白水平的异常,包括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亚基、多形性腺瘤基因蛋白2和亮蛋白等异常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此文介绍膀胱癌中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 梁美丹; 张文武; 李峰; 宁鑫
    • 摘要: 去分化脂肪肉瘤是临床较为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80%~90%为原发,10%的病例可发生于继发性去分化[1]。多位于盆腔和后腹膜软组织间隙内,发生于膀胱罕见,且组织学形态多样,诊断较难。现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 黄文鹏; 李莉明; 詹鹏超; 韩懿静; 高剑波
    • 摘要: 病例男,13岁,因“血压升高半月余”于2019年1月2日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外科就诊。患儿半月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最高160/120 mmHg(1 mmHg≈0.133 kPa),于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给予口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酚苄明等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20/90 mmHg,波动幅度较大,控制效果较差,行腹部CT检查发现盆腔肿物,遂转往本院进一步治疗。患儿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未见异常。入院体格检查:体温(T)36.4°C,脉搏(P)80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30/80 mmHg,自发病以来精神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饮食稍差,体质量无减轻。
    • 王俊雅
    • 摘要: 目的研究并解析精细化护理在冬凌草热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膀胱肿瘤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冬凌草热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率,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进而减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治疗效用,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 钟辛; 李方; 李冠奕; 许晖; 吴上超; 牛文斌; 杨增祥; 袁源湖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入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运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对照组运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但对照组IL-6、IL-10、TNF-α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电切术均可用于非肌层膀胱肿瘤的治疗,铥激光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较低,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术后复发率较低。
    • 罗瑶; 尚攀峰; 侯子珍; 王伟; 田俊强; 米军; 王家吉; 罗创; 杜天赐; 杨树军
    • 摘要: 目的归纳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一般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3月—2020年8月所有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术前明确诊断2例。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2例术程平稳;2例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经过积极降压1例最终完成手术、另1例取活检后终止手术(院外积极酚苄明准备,3月后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程平稳;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3例(包括上述因术中血压无法有效控制中止手术者1例),平均手术时间130(30~180)min,平均术中出血30(20~50)mL。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5 d后恢复良好出院。1例发现肿瘤远处转移建议转外院继续治疗。7例均获随访,全身转移1例于外院治疗效果不佳,其余6例症状均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征象。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往往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手术为一线治疗方式,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体现出微创优势,术后恢复快,部分选择性病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同样可取得良好临床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