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量子点
石墨烯量子点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9882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广州化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中国光伏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光伏学术年会、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等;石墨烯量子点的相关文献由289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利斌、丁古巧、向斌等。
石墨烯量子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9882篇
占比:99.90%
总计:220109篇
石墨烯量子点
-研究学者
- 唐利斌
- 丁古巧
- 向斌
- 潘登余
- 李在均
- 莫尊理
- 朱星群
- 李明
- 王亮
- 郭瑞斌
- 刘湘
- 孔泳
- 申佳露
- 奚凤娜
- 崔旭东
- 廖廷俤
- 张璐
- 陈卫丰
- 程如梅
- 王现英
- 吴明红
- 李妍
- 王刚
- 肖琦
- 谢晓明
- 陈达
- 黄珊
- 刘妮娟
- 吴琦
- 姬荣斌
- 李学铭
- 李珍
- 郑玲玲
- 陈爱英
- 颜少彬
- 李伟涛
- 杨思维
- 徐安丽
- 戴黎明
- 李瑞怡
- 杨培志
- 欧阳美璇
- 江绵恒
- 史浩飞
- 孙静
- 吕果
- 唐涛
- 徐海波
- 王鲁敏
- 盛家荣
-
-
赵宝茹;
王健恺;
黄鑫;
王悦;
杜小雨;
张永;
马文辉
-
-
摘要: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在纯水系中荧光增强识别抗坏血酸(AA)的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NB-GQDs@MOF-5,利用TEM、FT-IR和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B-GQDs与MOF-5成功复合.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在纯水体系中,NB-GQDs@MOF-5可在考察的有机小分子及阳离子范围内专一性地识别AA,滴加AA后引起荧光增强8.1倍,检出限为0.039μmol/L.
-
-
孙悦;
王璇
-
-
摘要:
以淀粉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反应法获得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N-GQDs),在190°C下,调控原料配比(淀粉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1、1∶2、1∶3)及反应时间(4、6、8 h),获得9组不同条件下制得的N-GQDs。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仪对N-GQDs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灯照射对不同条件下N-GQD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N-GQD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与尿素质量配比为1∶3,反应时间为4h。
-
-
尹国校;
何青松;
于敏;
吴雨薇;
徐显锐
-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s)的驱动性能,本文利用溶液筑膜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含量为0,0.1 wt.%,0.5 wt.%,1.0 wt.%,2.0 wt.%和4.0 wt.%的Nafion/GQDs杂化膜,以此杂化膜作为基底,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相应的IPMC驱动器。测试了杂化膜的含水率和弹性模量,观察了杂化膜和IPMC的形貌结构,并对IPMCs的工作电流、交流阻抗、输出力和位移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GQDs的加入不仅能降低杂化膜的弹性模量,增加其含水率,还能有效提升IPMC的驱动性能。当GQDs含量为1.0 wt.%时,IPMC表现出最佳的驱动效果,其电流、离子电导率、输出力和位移比不掺杂GQDs的IPMC分别提升了94.67%,311.11%,53.66%和66.07%。这一结果为高性能IPMC驱动器的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拓宽了IPMC在生物医学和仿生机器人方面的应用。
-
-
李忠涛;
陈颂;
郝利国;
郭靖;
谷弘谦;
刘强;
王丽;
王雷;
李国华
-
-
摘要:
目的构建以羧基化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为载体的荧光-磁共振双模态分子探针(Gd@GQDs),探讨其性能及细胞成像应用。方法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催化下将双氨基聚乙二醇(2000)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tetraacetic acid,DOTA)结合,将NH_(2)-PEG-DOTA-PEG-NH_(2)连接到GQDs表面,最后将Gd^(3+)螯合于DOTA中,合成Gd@GQDs,检测其大小、荧光性能、细胞毒性等。结果Gd@GQDs透射电镜图显示粒径为(31.58±11.82)nm;水合粒径为(39.7±21.5)nm;探针中Gd^(3+)所占质量分数为2.46%。结论Gd@GQDs探针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激发波长宽、弛豫率高的优势,对细胞成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刁娟娟;
王婷婷;
李莉
-
-
摘要:
为克服现有量子点制备技术中存在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一种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其荧光量子产率为94%。N-GQDs粒径在20~40 nm之间,最大激发波长为39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N-GQDs呈现亮蓝色荧光,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作用。N-GQDs通过细胞活性比色法检测,生物相容性好,低细胞毒性,可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体系中。量子点可成功进入HeLa活体细胞内进行荧光标记,实现细胞成像。N-GQDs在生物成像和药物示踪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田梦园;
陈桥
-
-
摘要:
采用紧束缚近似方法研究了吸附对锯齿状六边形石墨烯量子点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吸附浓度为100%时,零能附近存在体态,边缘态被排斥到远离零能区域,且打开量子点能隙.进一步研究表明,零能附近的体态完全位于吸附原子上,边缘态则同时位于吸附原子和碳原子上.在量子点尺寸较小时,由于吸附原子的作用,导致量子点的能隙被关闭,但随着吸附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的耦合强度增强,能隙又被打开.研究发现量子点的光吸收峰会随着吸附浓度的增强而发生蓝移.
-
-
朱韬;
吴可馨;
贺煜添;
朱凤池;
杨冬芝
-
-
摘要:
将具有光动力性能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包载于可降解的水凝胶(Gel)内,形成酸度敏感型GQDs@Gel复合体系。经光学和结构性能表征,显示GQDs成功包载于Gel,Gel在弱酸性条件下可降解,使GQDs的释放具有酸度响应性。抑菌实验证实,GQDs@Gel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呈现明显的酸度依赖性和光敏感性。
-
-
魏林生;
郭园园;
章亚芳;
赵晓阳;
陆向东;
陈金城;
吴仁芽
-
-
摘要:
石墨烯量子点(GQDs)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结构,使其在抗菌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以石墨粉为原料,采用震荡冲击法制备GQDs,探究在808 nm激光的照射下,GQDs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0 mg·mL-1的GQDs在光照20 min的情况下,可将大肠杆菌完全杀灭,而将光照时间提高至25 min时,0.6 mg·mL-1的GQDs即可将大肠杆菌完全杀灭。若提高GQDs质量浓度或光照时间,GQDs可短时、高效地杀灭抑菌。GQDs在抑菌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活性氧,其自身结构也能对大肠杆菌的细胞膜造成破坏,在抗菌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
郭峤志;
杨振华;
张月霞;
孟雅婷;
曹宇娟;
孙宣森;
张琪琦;
双少敏;
董川
-
-
摘要:
石墨烯量子点(GQDs)是一种新型碳基准零维材料,不但具有石墨烯的独特平面结构,同时具备碳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边界效应。GQDs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低毒性、高荧光稳定性和高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检测、传感、催化、细胞成像、药物递送和污染治理等领域。GQDs的合成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前者将大尺寸的石墨烯、石墨、碳材料切割成纳米级的量子点,后者使用不同的前驱体,通过水热法、热裂解法等方法合成石墨烯量子点。柠檬酸(C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室温下是白色结晶状粉末,是自下而上法合成GQDs的一种常用前驱体,近年来有许多关于以CA为前驱体合成不同GQDs的研究,以CA为前驱体合成的GQDs(CA-GQDs)在生物医药、荧光检测、成像等领域均有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基于CA的合成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旨在将现有CA-GQDs的相关成果尽可能汇总和展现,以对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并对未来CA-GQDs较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
李慧;
倪频越;
缪臣琳;
龚艳;
乔玮;
陈付学;
冯诗倪
-
-
摘要:
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促使肿瘤治疗的研究转向纳米技术方向。利用纳米技术能够开发和制备纳米尺寸的功能材料,并将其用于疾病治疗、诊断和成像剂等方面。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兼具石墨烯片状结构和量子点发光性质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低生物毒性、高荧光量子产生率、稳定的光致发光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生物成像、医学诊断以及肿瘤治疗等不同的领域,也因此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热点。结合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文章主要综述了石墨烯量子点在药物递送、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以及荧光成像与示踪等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
-
吴颖;
章泽飞;
郭昱良;
桂馨
- 《第二届世界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由于石墨烯和脂质分子之间强烈的分散相互作用,纳米片层石墨烯可以渗透到细胞膜中,并且提取出大量的磷脂,从而抑制细胞和细菌的生长.然而,大尺寸的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抗菌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更多的手段来提高抗菌的活性.其中零维石墨烯纳米片,即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作为石墨烯家族的重要一员,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侧重于药物输送、肿瘤治疗和生物检测,在抗菌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
-
-
DONG Yue;
董玥;
张苏;
ZHANG Su;
郭莎莎;
GUO Sha-sha;
MA Jing;
马靖;
SHI Li-luo;
石利泺;
CHEN Ya-xin;
陈亚鑫
- 《第十三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工作基于液相氧化法对氧化石墨进行进一步的氧化处理,得到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的石墨烯量子点,再经过水合肼还原制备还原量子点.通过表征发现,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具有蓝绿色的荧光,其荧光发射表现出双波长的特征,并且发射峰不存在激发依赖的现象.经过还原处理后,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大大下降,并且随还原程度的提高,两个波长的发射峰的变化趋势不同.基于本文工作,提出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可能的荧光机理.本工作有助于加深研究者们对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性能的理解,为石墨烯量子点荧光特性来源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
-
-
-
-
黄冬冬;
刘毅;
王浩;
刘永峰;
杨武;
邸多隆
- 《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摘要:
本文结合石墨烯量子点可增强机械强度和赋予多重作用力,采用反胶束溶胀法,以VIM、AAM为单体,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复合多孔色谱材料,并对该色谱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通过石墨烯量子点的引入,其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均发生较大变化.考察了石墨烯量子点的加入量对该多孔材料分离效率的影响.通过石墨烯量子点的引入,其对牛胰岛素的富集量大幅度增加,由于作用位点的减少,对谷胱甘肽的富集量减少,进而可以实现牛胰岛素和谷胱甘肽的分离.
-
-
-
-
-
-
-
-
- 上海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4-0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应用和微波辅助下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采用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从小分子1,3,6‑三硝基芘为前驱物,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合成石墨烯量子点。本发明石墨烯量子点能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细胞成像和暖白光LEDs,本发明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制备周期短,甚至在3分钟内即可制备好荧光稳定的石墨烯量子点。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周期短,重复性高。所得石墨烯量子点均匀、稳定、荧光强,量子产率高,在暖白光LED和生物探针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