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

水热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9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569621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大连工业大学学报、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全国保温材料科技信息协会2015年会暨电力、石化、建筑行业绝热技术交流会等;水热反应的相关文献由150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同江、李焕龙、申少华等。

水热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69621 占比:99.93%

总计:570012篇

水热反应—发文趋势图

水热反应

-研究学者

  • 彭同江
  • 李焕龙
  • 申少华
  • 张强
  • 张术根
  • 王大伟
  • 王广伟
  • 陈卫祥
  • 徐光亮
  • 李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程; 袁阳; 杨芳; 谭思雨; 李婉静; 唐柯贞; 王丽平
    • 摘要: 首先采用Improved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而后将氧化石墨烯、硫酸亚铁和环糊精进行水热反应,经冷冻干燥处理获得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接着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三维磁性氧化石墨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对水体中的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呈黑色,疏松多孔,表面官能团丰富。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吸附量随着六价铬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六价铬初始浓度为12 mg/L时,吸附量达到118.485 mg/g。当振荡时间为10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量达到最大值39.514 mg/g。吸附量随着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为1 mg时,对六价铬的吸附量高达392.074 mg/g。酸性条件有利于六价铬的吸附,当pH值为2时,三维磁性氧化石墨烯对六价铬的吸附量最高为39.657 mg/g。
    • 魏菲菲; 项腾飞; 刘剑; 吕忠; 周殷康; 宗志芳; 陈德鹏
    • 摘要: 以低碳钢为基体,先电沉积Zn–Ni合金,再在硝酸铝和碳酸钠组成的溶液中水热反应7 h,最后采用豆蔻酸-乙醇溶液修饰2 h得到“玫瑰状”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膜层。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超疏水膜层性能的影响。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00°C时,所得超疏水膜层具有160°的水接触角,3°的滚动角,表现出优异的自清洁和防结冰性能。
    • 朱源; 盛绍顶; 潘育松; 潘成岭
    • 摘要: 以硝酸铋(Bi(NO_(3))_(3)·5H_(2)O)为铋源、钨酸钠(Na_(2)WO_(6)·2H_(2)O)为钨源以及碱性碳化钛(Ti_(3)C_(2)-OH)为助催化剂,在CTAB的辅助作用下用简易的水热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性能复合Ti_(3)C_(2)-OH/Bi_(2)WO_(6)光催化剂,在可见光(300 W氙灯)的照射下,以降解罗丹明B(RhB)染液来评估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最终分析其降解机理。结果表明,纯相Bi_(2)WO_(6)在可见光照射20 min后,对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了60.8%,而负载助催化剂Ti_(3)C_(2)-OH后,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具体的,当Ti_(3)C_(2)-OH负载量为20 mg时,复合催化剂20 mg-Ti_(3)C_(2)-OH/Bi_(2)WO_(6)(简记为20 mg-TB)对RhB的降解效率在20 min内达到96%,光降解性能明显优于纯的Bi_(2)WO_(6)。动力学分析表明,纯Bi_(2)WO_(6)动力学常熟为K=0.0262 min^(-1),而20 mg-TB的K=0.1239 min^(-1),为纯Bi_(2)WO_(6)的4.72倍。我们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和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为了明确光降解过程中机理,我们进行了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的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为h^(+)。
    • 韩杨兵; 邓建平; 李雪; 王晶斌; 邵庄; 李涛
    • 摘要: 析氧反应是水分解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反应,而开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剂对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三维花瓣状NiFe-LDH/NF、CoFe-LDH/NF纳米片,其层状多孔的泡沫镍为层状双氢氧化物提供了较大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丰富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而Ni^(2+)与Fe^(3+)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其析氧反应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溶液中,NiFe-LDH/NF和CoFe-LDH/NF比其相应的单金属化合物具有更强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NiFe-LDH/NF的过电位仅为180 mV,其Tafel斜率为47.4 mV/dec,优于大多数非贵金属催化剂;NiFe-LDH/NF在电化学耐久性测试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0.8 V的阶跃电位下持续电解36000 s,其电流密度为63 mA/cm^(2),且无明显衰减.
    • 何坤富; 陶从喜; 滕灼光; 周靖
    • 摘要: 0引言蒸压养护是将水泥同其他材料在高温度相对应的饱和蒸气压下进行水热反应,在短时间内得到高的强度,是管桩混凝土获得高强度的重要手段[1]。高铝水泥由于其C_(3)A及C_(4)AF含量较高,使得水泥水化早期速度较快,造成水化产物形貌、结构存在缺陷[2-3]。在蒸压养护加速高铝水泥水化过程会将这一缺点放大,导致蒸压养护强度不足。因此,针对高铝水泥在蒸压养护过程后强度偏低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研发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 杜意恩; 帖鑫龙; 马文香; 郭彦青
    • 摘要: 以层状钛酸盐K_(2)Ti_(4)O_(9)/K_(2)Ti_(6)O_(13)/K_(4)TiO_(4)复合物为钛源,通过质子交换、插层和剥离等化学反应,得到了含H_(2)Ti_(4)O_(9)/H_(2)Ti_(6)O_(13)/H_(4)TiO_(4)纳米片的胶态溶液。向上述胶态溶液分别加入NH_(4)F、HCl、H_(2)O_(2)、NH_(3)·H_(2)O等形貌控制剂,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不同晶型、不同形貌的TiO_(2)纳米晶。研究表明,在紫外光照射90 min时,NH_(4)F-TiO_(2)纳米晶对罗丹明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78.5%),约为H_(2)O_(2)-TiO_(2)(77.3%)、工业-TiO_(2)(65.0%)、NH_(3)·H_(2)O-TiO_(2)(54.9%)、HCl-TiO_(2)(22.2%)和空白样品(4.2%)的1.02、1.21、1.43、3.54和18.70倍,归因于其主要成分为锐钛矿型TiO_(2)、颗粒尺寸最小和比表面积最大。
    • 马延龙; 杜玉成; 王金淑; 李杨; 甄爽; 林彭辉; 史默涵
    • 摘要: 以硅藻土为原料,引入NH_(4)OH、KOH、CaO等碱性组分,通过水热法制备能有效提供可溶性硅酸根离子的K_(2)Ca_(4)Si_(7)O_(17)(OH)_(4)/硅藻土矿物材料。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种类及用量对产物可溶性硅溶出率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_(2)Ca_(4)Si_(7)O_(17)(OH)_(4)产物呈球状结构分散于硅藻土表面,可溶性硅溶出率随该产物组分增加而提高,最佳条件下可溶性硅释放量可达1534 mg/L。
    • 孙悦; 王璇
    • 摘要: 以淀粉和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反应法获得氮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N-GQDs),在190°C下,调控原料配比(淀粉与尿素的质量比为1∶1、1∶2、1∶3)及反应时间(4、6、8 h),获得9组不同条件下制得的N-GQDs。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仪对N-GQDs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灯照射对不同条件下N-GQD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N-GQD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与尿素质量配比为1∶3,反应时间为4h。
    • 邓志敢; 杨源; 樊刚; 魏昶; 孙朴; 朱应旭
    • 摘要: 湿法炼锌过程赤铁矿法沉铁渣可通过高温水热反应制备高附加值的氧化铁红。为揭示赤铁矿沉铁渣在高温水热转化过程中氧化铁、碱式硫酸铁、铁矾等的行为特点,采用热力学计算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温水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180~260°C下,铁矾和碱式硫酸铁的热稳定性差,氧化铁的热稳定性强,高温水热条件有利于铁矾的分解、三价铁水解生成氧化铁、碱式硫酸铁转化为氧化铁。经220°C高温水热反应后,铁含量提高到了66.83%,其中97.79%的铁为氧化铁,氧化铁含量达到93.36%,但仍有0.79%的S以碱式硫酸铁的形式存在,0.18%的锌和小于0.002%的钾、钠以物理夹杂的形式存在。
    • 曾永康; 徐晋扬; 陈远远; 卢昱昕; 黄秋玲; 常学义
    • 摘要: 本文在活性碳布表面用恒电流法沉积一层聚吡咯,然后再在聚吡咯表面通过水热反应原位生成一层二氧化锰,获得了新型二氧化锰-聚吡咯-改性碳布柔性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增加了聚吡咯中间层后的复合物构筑的超级电容器电容性能有显著提升。其中,C@P@M-400电极获得了1201 m F·cm^(-2)的高比容量;并且其比电容随着电压扫描速率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恒流充放电的电流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此外,在50 m A·cm^(-2)的电流密度下,C@P@M-400电极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保留了92.0%。这归因于复合材料增加聚吡咯中间层后会显著增加其比表面积,提高离子通过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