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酸
甲酸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0篇、会议论文83篇、专利文献21187篇;相关期刊610种,包括精细化工经济与技术信息、广东化工、化学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第十九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分子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等;甲酸的相关文献由35625位作者贡献,包括畅延青、不公告发明人、张伟等。
甲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187篇
占比:94.50%
总计:22420篇
甲酸
-研究学者
- 畅延青
- 不公告发明人
- 张伟
- 王嘉兴
- 张复兴
- 朱庆才
- 王英
- 邝代治
- 马汝建
- 冯泳兰
- 庾江喜
- 张秀清
- 王磊
- 蒋伍玖
- 于凌波
- 张海涛
- 崔溶文
- 徐杰
- 周强
- 朱小明
- 李家星
- 李会泉
- 陈大伟
- 肖忠斌
- 史君
- 李希
- 倪萌
- 王利国
- 坂田耕一
- 张强
- 李波
- 赵富贵
- 过学军
- 周光远
- 杨桂生
- 朱小丽
- 张勇
- 李斌
- 李磊
- 莫测辉
- 陈坚
- 高进
- C·N·耶基斯
- 成有为
- 朱锦
- 李慧
- 吴建平
- 堵国成
- 张大为
- 李彦文
-
-
许贻乔;
吴磊;
郑天怡
-
-
摘要:
为解决水中硝态氮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甲酸为还原剂、以紫外光为活化手段的硝态氮还原(ARP)方法.通过组分分析和自由基测定研究了体系的还原效能、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C_(0)(HCOOH)=9mmol/L、初始pH=3.0和N_(2)曝气条件下,紫外光照90min后50mg/L硝态氮的还原率和气体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99.8%,同时96.7%的甲酸被消耗并转化为气体.该体系还原硝态氮的反应中不仅存在首先生成亚硝态氮再进一步被还原为气体的过程,还存在硝态氮直接转化为气体的过程.硝态氮的还原主要由活化HCOOH/HCOO^(-)产生的二氧化碳自由基(·CO_(2)^(-))实现,而羟基自由基(·OH)是·CO_(2)^(-)的前体物.硝态氮还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提高,初始pH值对还原效果影响较大,而Cl^(-)、H_(2)PO_(4)^(-)和HCO_(3)^(-)/CO_(3)^(2-)等无机阴离子的影响则较小.甲酸初始浓度和紫外光强是还原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
-
陈秀强;
段喜鑫;
时君友
-
-
摘要:
以合成的钼钒同多酸Na_(6)[α-Mo_(6)V_(2)O_(26)]·16H_(2)O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为酸催化剂,在水相介质和O_(2)气氛中,考察了钼钒同多酸将纤维素选择性转化为甲酸(FA)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钼钒同多酸催化剂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在纤维素0.2 g,Na_(6)[α-Mo_(6)V_(2)O_(26)]·16H_(2)O 0.1 g,对甲苯磺酸0.15 g,去离子水10 mL,O_(2)压力为1 MPa,温度140°C条件下反应3 h,纤维素转化率为98%,甲酸的产率为47%。此外研究了该催化剂将单糖类(木糖和葡萄糖)转化为甲酸的催化性能,其中以木糖为底物时的甲酸产率最高,达到63%。
-
-
徐道明;
卜孝祥;
胡晖
-
-
摘要:
在甲酸溶剂中,2-氯吡啶与溴化氢反应合成2-溴吡啶,考查了溶剂种类、温度、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得出优化的反应条件:在甲酸溶剂中,2-氯吡啶与溴化氢110°C回流反应12 h,反应收率达82.3%,溴化氢采用浓磷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备。
-
-
-
滕雪;
牛艳丽;
巩帅奇;
刘璇;
陈作锋
-
-
摘要:
在各类CO_(2)还原电催化剂中,锡基材料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其总体催化性能仍然受催化剂电极的组成,形貌和结构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Sn低熔点(m.p.232°C)的特性,在聚多巴胺碳化的同时实现Sn的熔化与再结晶,合成了由氮掺杂碳层网络分散的异质结构Sn/SnO_(2)纳米颗粒自支撑电极(Sn/SnO_(2)@NC)。氮掺杂碳层网络有利于电子的富集,可提高催化剂电极的导电性,防止超细纳米粒子的团聚,并保护其不在电解液中溶解。在CO_(2)饱和的0.5 mol·L^(-1) NaHCO_(3)水溶液中,所制备Sn/SnO_(2)@NC电极与没有碳层网络包覆的电极相比,其CO_(2)还原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该Sn/SnO_(2)@NC电极在-0.9 V(vs.RHE)的电解电压下,电流密度为17 mA·cm^(-2),甲酸盐产物的选择性为83%。通过偶联该CO_(2)还原催化电极与商品化RuO2催化剂作为水氧化阳极,可实现持续的CO_(2)/H_(2)O电解。此外,以Sn/SnO_(2)@NC为阴极,Zn箔为阳极,我们还构建了可充放电的水系Zn-CO_(2)电池。该电池的输出开路电压为1.35 V,峰值功率密度为0.9 mW·cm^(-2)。本研究为高性能CO_(2)还原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可充放电Zn-CO_(2)电池的构建为绿色能源转换和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方案。
-
-
李文斌;
于畅;
谭新义;
崔崧;
张亚方;
邱介山
-
-
摘要:
基于可再生、间歇性的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CO_(2))电还原制甲酸(HCOOH)技术是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CO_(2)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电还原生成HCOOH的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碳基材料在电还原CO_(2)制HCOOH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无金属的碳催化剂和碳负载型催化剂。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述了电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策略。以CO_(2)电还原耦合甲醇电氧化反应为例,分析了CO_(2)杂化电解技术的优势。最后,提出了目前电还原CO_(2)制HCOOH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
-
贾红伟;
贾艳虹;
李斌;
于婷;
何辉
-
-
摘要:
以硝酸亚铈与甲酸反应后的甲酸铈为煅烧原料,在不同条件下煅烧后进行表征,分析煅烧产物的粒径、比表面积、形貌、碳含量、氮含量和氧与铈原子比(简称O/Ce比)。结果表明,煅烧后的颗粒粒径和形貌与煅烧前的颗粒粒径和形貌有关。16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棒状结构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粒径稍有减少,在煅烧温度高于700°C时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而20 mol/L甲酸与硝酸亚铈反应制备的甲酸铈颗粒煅烧前为接近球体的团聚体,煅烧后形貌不变,但煅烧后即产生大量粒径小于0.100μm细颗粒。比表面积的降低是由孔结构减少引起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体结构重新排列,晶格内缺陷减少,造成孔结构不断减少。煅烧后颗粒的碳含量和氮含量主要与煅烧温度有关,升高煅烧温度能有效降低碳含量和氮含量,而煅烧时间对碳含量和氮含量的影响较小。二氧化铈的晶体结构稳定,O/Ce比基本上维持在2.000±0.010之间。两种甲酸铈的煅烧工艺均选择煅烧温度为700°C,煅烧时间为1 h,煅烧时需要通入足量空气或氧气。
-
-
寿婕;
相巧明;
董建淼
-
-
摘要:
建立一种便捷的测定大气降水中甲酸乙酸的方法。水样经0.22μm膜过滤后直接进入Integrion离子色谱仪进行分离,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用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将样品的色谱峰与标准溶液中离子的色谱峰相比较,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在优化条件后,甲酸乙酸浓度在0.25 mg/L~5.00 mg/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7%-106%,甲酸的检出限为0.004 mg/L,乙酸的检出限为0.007 mg/L,能满足大气降水中有机酸的检测,是降水样品中检测有机酸的理想方法。
-
-
武小芬;
雷舒婷;
储奕;
苏小军;
陈亮;
齐慧;
赵彩凤;
邓明;
王克勤
-
-
摘要:
研究5 MeV电子加速器辐照(吸收剂量400 kGy)对甲酸循环分离南荻纤维素、木质素和木糖的影响,并对南荻纤维素酶解效果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辐照组南荻经甲酸循环分离,纤维素平均纯度达81.13%,木质素和木糖回收率分别为28.68%和10.16%,均高于对照组样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木糖浓度和木质素纯度升高,最终对照组和辐照组南荻木糖浓度分别为31.35 mg/mL和37.35 mg/mL,木质素纯度均超过9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经甲酸分离的南荻纤维素发生甲酰化修饰,结晶度提高,同时,南荻甲酸纤维素酶解120 h转化率达到54.30%~57.47%,显著高于南荻原料。采用甲酸循环分离工艺能够有效分离南荻木质纤维素组分。
-
-
王香婷;
王思哲;
胡奋
-
-
摘要:
以水热法制备TiO_(2)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等表征手段考察结构及形貌,以Pt和Pd为助催化剂,甲酸为牺牲剂,使用光催化反应器评价TiO_(2)光催化含甲酸废水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O_(2)为锐钛矿型、尺寸均匀的球形颗粒,具有较强的光吸收能力。Pt和Pd助催化剂加入明显提高了TiO_(2)光催化产氢活性,选择性最好的是Pd/TiO_(2),产氢速率为1.457 mmol/h。
-
-
申艳萍;
王洁;
张明;
孙珮石;
张艮林;
邹平;
毕晓伊
-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在循环液中添加甲酸,来探究甲酸对甲醛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甲醛进口浓度在50~170mg/m3时,随着甲醛进口浓度的增加,空白组的生化去除量最高为18.3mg/(L·h),加甲酸组的生化去除量最高可达17.7mg/(L·h);喷淋液流量在5~20L/h范围时,喷淋液流量对甲醛净化效果影响较小,空白组在10L/h时,生化去除量就最高为15mg/(L·h);加甲酸组的在相同的喷淋量下,生化去除量最高可达17mg/(L·h);气体流量在0.05~0.25m3/h实验范围内,空白组生化去除量最高为13mg/(L·h),加甲酸组的生化去除量最高可达15mg/(L·h).通过在循环液中添加适量的甲酸不仅可以使循环液的PH更适合优势菌群的生长,而且本身作为产物的甲酸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
-
-
冯兴文
- 《首届中国氚科学与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氢气热值高、环境友好、清洁,产物只有单纯的水,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能量载体.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贮存和应用.其中,氢气的贮存是氢能使用的关键环节.目前,报道较多的贮氢方法主要有低温液态或高压气态贮氢、金属合金贮氢、碳材料吸附贮氢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碳吸附材料贮氢质量密度低,金属氢化物具有释氢温度高、价格昂贵、连续循环性能差等特点.因此,还需要从质量贮氢密度、体积贮氢密度、能量效率、安全、成本等方面进一步考虑,寻找高效低成本且又能规模化利用的贮氢方法就成为关键.尽管甲酸作为贮氢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的催化剂主要是基于贵金属,催化剂的价格限制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其价格便宜,毒性低,生物兼容性好。发展铁催化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化学的要求,目前广受关注。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如何调控以提高铁基催化活性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虽然目前铁催化的甲酸释氢有少量研究报道,但是研究仍不够深入,反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因此,深入开展甲酸释氢用铁基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2015全国气体标准化联合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中国磷矿资源和水电资源较为丰富,黄磷工业的发展较快,是黄磷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产量达到80万吨/年左右,其中云、贵、川、鄂四省的黄磷牛产能力和产量均占伞国90%以上.黄磷尾气是黄磷生产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随着原料的组成、生产操作条件的不同,其组成有所变化.国外生产甲酸有四种工艺路线,即甲酸钠工艺、丁烷(轻油)液相氧化工艺、甲酰胺工艺和甲酸甲酯工艺。黄磷尾气制甲酸的关键技术有两点,其一在于从黄磷尾气中净化提纯CO,其二在于甲酸甲醋的水解。目前工业上从含CO的混合气中提取纯净CO主要有三种方法:深冷分离法、Cosorb法和变压吸附(PSA)法。采用二段法PSA从黄磷尾气中净化提纯CO技术,能满足甲醇羰基化合成甲酸甲酯生产对CO原料气的要求。目前工业中甲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甲醇羰基化—直接水解法。传统的甲醇羰基化—直接水解制甲酸工艺单程转化率不高,后续工艺需将未反应的甲醇和未水解的甲酸甲酯分别再分离,循环返回到甲酸甲酯反应器和水解反应器。返回率为产物的5-8倍。催化精馏技术是以非均相催化剂作为精馏填料的反应分离耦合技术,该技术对于受化学平衡所限的可逆反应,尤其是平衡常数较小的反应尤为有效。本工艺还具有环保的优点,整套装置基本无废水排放,工艺废气可循环利用,催化剂盐泥可回收利用,催化剂利用率为传统用量的10%左右。
-
-
-
Muge Niu;
牛牧歌;
Yucui Hou;
侯玉翠;
Shuhang Ren;
任树行;
Qitian Zheng;
郑淇天;
Weize Wu;
吴卫泽
- 《第十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生物质储量丰富、来源广泛,是宝贵的可再生含碳资源.甲酸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从生物质制取甲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近临界水中以NaVO3-H2SO4为催化体系,以氧气为氧化剂,研究了生物质催化氧化制备甲酸的反应.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以纤维素为原料,研究了催化氧化与酸水解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NaVO3-H2SO4催化体系中,催化氧化(生成甲酸)和深度水解(生成副产物)之间是竞争关系.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调控催化氧化和深度水解的相对强弱,从而达到了调控反应产物分布的目的.(2)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真实木质纤维素在NaVO3-H2SO4体系中的转化.研究表明,小麦秸秆催化氧化可以生成甲酸(47%)和乙酸(7.2%).甲酸主要来自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乙酸主要来自于乙酰基降解和深度水解产物的氧化.
-
-
胡忠良
- 《2015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气相色谱分析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酸技术成熟,但操作较为繁琐.在样品由超级恒温水浴锅进到气相色谱的过程中,保温条件难以控制,可能影响到实验测定的准确性.手动进样的进样速度、进样位置、停针时间以及拔针速度难以达到一致,在实验中存在较大误差,技术要求较高.用顶空处理器直接衍生样品进样,克服了以上手动进样的缺点,减少了分析步骤,提高了分析精度.通过空白、标准曲线和实际样品的对比测定,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
-
-
WANG Bin;
王斌
- 《第五届火电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总结了羟基乙酸-甲酸应用于超临界锅炉化学清洗的优势,以及在OT给水处理工况下的锅炉结垢特点.详细介绍了华润电力(常熟)有限公司2号机组锅炉化学清洗项目在工艺选择、项目实施、质量控制、废水处理方面的经验.并对清洗成果进行分析,认为羟基乙酸-甲酸复合有机酸清洗工艺适用于超临界给水OT处理锅炉的酸洗,对其他超(超)临界OT处理工艺锅炉的化学清洗具有借鉴意义.
-
-
陈渊
- 《2017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蜂螨是蜜蜂最大的杀手,也是蜂病直接的传播者.养蜂员想把蜂养好,必须把蜂螨控制到最低限度,使之不影响到蜂群正常生活,中华蜜蜂由于具有自行清理蜂螨能力,虽见螨却无碍大局,而意蜂如果不进行人口治螨,就无法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