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3939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第十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的相关文献由806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震宇、谢晓冬、钟国成等。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9390 占比:99.86%

总计:139586篇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发文趋势图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研究学者

  • 丁震宇
  • 谢晓冬
  • 钟国成
  • 韩雅玲
  • 马东初
  • 孙薏
  • 闵敏
  • 陈健
  • 于卉影
  • 刘兆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春媛; 刘巾玮; 王旭梅
    • 摘要: 目的评价CIK或DC-CIK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两名评价员以同种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2017年11月之前发表的关于CIK或DC-CIK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性了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779例患者。与单独化疗组相比,CIK/DC-CIK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ORR(P=0.0007)、PS评分及白蛋白均显著升高(P<0.00001),而浆细胞比例及尿轻链显著降低(P<0.00001)。同时CD3^(+)CD4^(+)亚群、IL-2水平及AgNORS显著增加(P<0.00001),CD3^(+)CD8^(+)、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与TGF-β较单纯化疗组显著降低(P<0.00001)。结论CIK/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比较,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 田大广; 于恒海; 魏晓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负载肝癌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HCC组织制备HCC抗原,采集健康志愿者单个核细胞,诱导并分离出DC,CIK,按是否加入HCC抗原及共培养将细胞分为DC、Ag-Dc、CIK、Ag-DC-CIK四组,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表型后,ELISA检测IL-6、IL-10及IFN-γ水平;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3,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 负载抗原后DC组CD80及CD86表达阳性率,Ag-DC-CIK组CD3+CD56+、CD8+CD56+双阳性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Ag-DC-CIK组IL-6及IFN-γ浓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而IL-10浓度最高(P<0.05);Ag-DC-CIK组VEGF及MMP-2、MMP-3、MMP-9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在DC负载自身抗原的基础上,与CIK共培养,可显著增强DC及CIK活性,有效降低HePG2微环境中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
    • 田大广; 于恒海; 魏晓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负载肝癌抗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切除HCC组织制备HCC抗原,采集健康志愿者单个核细胞,诱导并分离出DC,CIK,按是否加入HCC抗原及共培养将细胞分为DC、Ag-Dc、CIK、Ag-DC-CIK四组,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表型后,ELISA检测IL-6、IL-10及IFN-γ水平;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3,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负载抗原后DC组CD80及CD86表达阳性率,Ag-DC-CIK组CD3+CD56+、CD8+CD56+双阳性细胞均显著升高(P <0.05);Ag-DC-CIK组IL-6及IFN-γ浓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而IL-10浓度最高(P <0.05);Ag-DC-CIK组VEGF及MMP-2、MMP-3、MMP-9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5)。结论在DC负载自身抗原的基础上,与CIK共培养,可显著增强DC及CIK活性,有效降低HePG2微环境中血管形成,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
    • 张伟萍; 应海峰; 贺茹依; 徐有祖
    • 摘要: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凋亡相关基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加用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观察两组凋亡相关基因[原发性小头畸形基因(MCPH1)、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Rad3相关蛋白(ATR)、转录因子21(TCF21)]、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CPH1、ATM、ATR、TCF21分别为(301.11±41.12)、(239.98±30.15)、(270.01±36.01)、(270.01±34.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32±15.32)、(103.00±13.97)、(101.12±14.90)、(100.20±14.99)(t=32.194、29.149、30.644、32.299,均P<0.001);观察组Th1细胞为(29.00±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1±3.22)% (t=9.634,P<0.001);观察组Th17细胞、Th2细胞、CD+4CD+25Treg细胞分别为(0.89±0.10)%、(12.01±1.36)%、(11.02±1.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0.20)%、(17.61±2.20)%、(18.70±2.40)%(t=25.614、15.310、17.670,均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0%(2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 (15/50) (x2=5.002,P<0.05).结论 DC-CIK细胞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诱导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功能,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化疗.
    • 郑乐; 陈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 = 30)及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组(联合组,n=30).2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比较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以上指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33、6.37个月,联合组分别为6.40、8.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化疗组.结论 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杨慧; 姚浩; 陈丹
    • 摘要: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与广泛的基因型改变有关,长期的疾病控制需要多种治疗方法.在过去的3~5年中,随着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分子特异性认识的提高,基于基因水平的AML靶向细胞治疗迅速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免疫疗法治疗AM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断进展,其中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因子诱导型杀伤(CIK)、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肿瘤相关抗原淋巴细胞(TAA-T)和T细胞受体(TCR)修饰型T细胞、CAR-NK和CAR-CIK等细胞治疗,靶基因主要选择CD33、CD123及CLEC12A等髓系抗原.本文综述了以上AML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 孟宪禄
    • 摘要: 目的探讨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5例NSCLC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按不同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DP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CIK细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83.72%(36/43),对照组64.29%(27/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髓抑制、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神经毒性、肝损伤、腹泻/便秘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CIK细胞合用治疗NSCLC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李美鹤; 戴尔珣; 孙丽; 侯雪芹; 张汝建
    • 摘要: 目的 选择高效、稳定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培养基及杀伤肝癌细胞的效靶比.方法采用RPMI1640、GT-T551两种培养基对5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常规诱导培养,两种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00、500 IU/mL的IL-2,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台盼蓝染色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扩增倍数.将CIK与肝癌7721细胞共培养,调整效靶比为10: 1、20: 1、40: 1、80: 1,72 h后进行CCK8检测,酶标仪测OD450值,计算杀伤率.结果 与1640培养基比较,GT-T551培养基组各浓度IL-2下细胞扩增倍数增加(P均<0.05).与效靶比80: 1时比较,效靶比为10: 1、20: 1、40: 1时CIK的杀伤率低(P均<0.05).结论 GT-T551培养基加500 IU/mL IL-2的培养体系更有利于CIK细胞的增殖,CIK细胞与7721细胞的效靶比为80: 1时杀伤效应更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