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性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

恶性胶质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6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2649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等;恶性胶质瘤的相关文献由11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学军、浦佩玉、薛洪利等。

恶性胶质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6 占比:2.5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2649 占比:97.31%

总计:12999篇

恶性胶质瘤—发文趋势图

恶性胶质瘤

-研究学者

  • 杨学军
  • 浦佩玉
  • 薛洪利
  • 陈忠平
  • 齐玲
  • 于洪泉
  • 刘福生
  • 康春生
  • 杨群英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松; 张小东; 覃亚亚; 彭彬
    •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瑞香素抗恶性胶质瘤、肝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共同靶点及可能机制,并对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瑞香素与恶性胶质瘤、肝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瑞香素-三种肿瘤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并筛选出核心靶点,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对瑞香素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验证:采用CCK-8和Western blot法行体外实验验证不同浓度瑞香素对U-251 MG、HepG-2和MDA-MB231细胞系细胞抑制率和P53、RRM2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共筛选出瑞香素抗三种肿瘤核心靶点56个,富集分析显示靶点富集在P53通路和癌症通路,参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DNA生物合成和修复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瑞香素与P53、RRM2有较好的结合作用。体外验证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瑞香素能显著抑制U-251 MG、HepG-2、MDA-MB231的增殖(P<0.01),并显著上调其P53蛋白及下调RRM2蛋白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我们的结果提示瑞香素能抑制U-251 MG、HepG-2和MDA-MB23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RRM2通路有关。
    • 吴喆; 胡逸萌; 曹冶; 刘依婷; 李静; 周荟慧; 吕建国; 孙燕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抑制剂BLZ945对恶性胶质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雄性5~6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恶性胶质瘤动物模型组(模型组)、BLZ945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和BLZ945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使用C6胶质瘤细胞构建恶性胶质瘤动物模型。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生存率;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开颅取全脑,称取脑组织重量,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免疫表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γ干扰素(IFN-γ)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的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IFN-γ和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LZ945可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的生长,并显著提高荷瘤鼠的生存率,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上调肿瘤组织IFN-γ的表达,并下调SOCS3的表达。结论:BLZ945通过调节IFN-γ和SOCS3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由M2型向M1型极化,激活抗肿瘤免疫,进而抑制恶性胶质瘤的生长。
    • 王伟亮; 侯伟良(综述); 梁鹏(审校)
    • 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gliob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总生存期<15个月^([1])。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以手术为基础,辅以放疗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的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2]),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治疗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选择性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其用于复发及新诊断GBM的治疗^([3])。
    • 毛庆
    •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高侵袭、高破坏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现为恶性胶质瘤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不同发病部位的胶质瘤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存在巨大差异。成人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肿瘤外科治疗领域探讨的难点问题之一。近日,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组织专家合作编写并发布了《成人丘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作为国内胶质瘤领域首个根据发病部位进行编写的专家共识,内容上涉及丘脑胶质瘤的诊断、手术治疗、预后、复发处理等多个方面。本文就共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解读,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高行; 王滨; 孙绍伟; 张恒; 姚洪杰; 边瑞民
    • 摘要: 恶性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替莫唑胺(TMZ)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DNA-烷化剂药物。DNA修复蛋白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观遗传沉默是TMZ治疗恶性胶质瘤的重要靶点,因此,对于缺乏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肿瘤患者TMZ不能发挥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治疗降低MGMT水平可显著增加TMZ的治疗作用,降低治疗抗性。因此,本研究对TMZ在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和化学抗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TMZ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 2022年5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刘冲研究员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了题为“Olfactory sensory experience regulates gliomagenesis via neuronal IGF1”的研究论文(DOI:10.1038/s41586-022-04719-9),明确嗅觉感知可以通过激活对应功能神经环路的活动直接调控恶性胶质瘤发生。研究人员构建并系统分析了一个模拟成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作为细胞起源的原发胶质瘤小鼠遗传学模型。
    • 罗孟亚男; 李有强; 曾月; 徐鹏翔
    • 摘要: 目的探讨T-钙黏蛋白与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及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取37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胶质细胞株HEB和胶质瘤细胞系U251、A172,检测其T-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将U251细胞、A172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钙黏蛋白过表达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进行转染,将质粒pcDNA3.1、pcDNA3.1-T-cadherin分别转染至阴性对照组、T-钙黏蛋白过表达组细胞。检测转染后各组U251、A172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能力,T-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对转染后各组U251、A172细胞进行放射干预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相对克隆数。将各组转染后的U251细胞皮下注射至裸鼠右侧腋窝处,观察注射部位的成瘤情况。结果(1)恶性胶质瘤组织中T-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于T-钙黏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与正常胶质细胞株HEB相比,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A172中T-钙黏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2)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T-钙黏蛋白过表达组U251与A172细胞的EdU阳性率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迁移细胞数减少,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T-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4 Gy、6 Gy的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降低,6 Gy的γ射线照射后细胞相对克隆数减少(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T-钙黏蛋白过表达组裸鼠的肿瘤体积缩小(均P<0.05)。结论T-钙黏蛋白在恶性胶质瘤中呈现异常低表达状态。过表达T-钙黏蛋白能够明显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发展,并提高其放疗敏感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彭潇; 饶杰; 吴慧华; 项已桉
    • 摘要: 目的探讨达托利司(DAC)抑制替莫唑胺(TMZ)耐药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构建TMZ耐药U251细胞(U251R细胞),并分为DAC组、DAC干预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低表达组(KD组)、DAC干预的EGFR过表达组(OE组)和对照组。采用钙黄绿素和碘化丙啶双染色法、赫斯特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比例和凋亡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B细胞淋巴瘤(Bcl-2)、切割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GFR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DAC组和KD组细胞死亡比例、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GFR、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OE组细胞死亡比例、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DAC组,EGFR、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D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C组和KD组EGF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OE组EGF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D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AC能通过下调EGFR抑制TMZ耐药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
    • 王一楠; 杨晓波; 袁千惠; 舒晓宏
    • 摘要: 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恶性胶质瘤在颅内重要功能区常呈浸润式生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而易复发,加之血脑屏障的存在,不仅极大地降低化疗药物的疗效,而且影响肿瘤细胞对凋亡信号的应答,导致患者几乎不可治愈。免疫治疗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大脑免疫微环境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认识,为胶质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有望提升患者的生存获益。本文将对恶性胶质瘤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加以综述。
    • 蔡啸; 扆雪涛; 姚菁青; 戴昕妤; 汤忠泉; 欧婷; 赵晓敏; 李云涛
    • 摘要: 目的 探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试剂盒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扫描电镜及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将胶质瘤细胞分为SHG449:SHG449细胞不做特殊处理;SHG449+M0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SHG449+M0+exosome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标记有PKH-67的外泌体使其进入M0型巨噬细胞.结果 (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成功提取,且进入M0型巨噬细胞;(2)外泌体进入胶质瘤细胞SHG449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后细胞形态转化,且M2型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Arginase、CD206以及CCL22,TGF-β表达下降(Arginase:P<0.01,CD206:P<0.05,CCL22:P<0.05,TGF-β:P<0.01),M1型活化标志物iNOS,CD68以及IL-1β,TNF-α表达上升(iNOS:P<0.01,CD68:P<0.01,L-1β:P<0.0001,TNF-α:P<0.001);(3)被外泌体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导致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凋亡能力上升(P<0.0001).结论 人骨髓间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化,并诱导其向M1表型转化,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达到抑癌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