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诱导化疗

诱导化疗

诱导化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7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5984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肿瘤预防与治疗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诱导化疗的相关文献由187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惠霞、吴伟莉、金风等。

诱导化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2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5984 占比:97.87%

总计:26550篇

诱导化疗—发文趋势图

诱导化疗

-研究学者

  • 冯惠霞
  • 吴伟莉
  • 金风
  • 李媛媛
  • 龙金华
  • 房居高
  • 龚修云
  • 曾宗渊
  • 王平
  • 叶茂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于庭; 施险峰; 汪超; 张旭; 彭万仁; 王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不同放化疗模式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放化疗前行CTCs检测的食管癌患者124例,根据同步放化疗前是否接受诱导化疗,分为诱导组和同步组,比较CTCs对两组疗效的影响。结果CTCs指标与T、N、分期、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有关。诱导组与同步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2.6%、58.1%(P=0.089);分层后,CTCs(+)亚组中,诱导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同步组(P=0.046),CTCs(-)亚组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15个月(P=0.021);分层后,CTCs(+)亚组中,诱导组中位生存期高于同步组(P=0.008),CTCs(-)亚组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Cox回归显示肿瘤分期和CTCs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而放化疗模式是OS的保护因素。结论CTCs指标对局部晚期食管癌不同治疗模式生存差异存在影响,可能对放化疗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韦楠; 江傲霜; 马典庆; 汪俭; 屈丽君; 陈天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LL患儿共192例,对诱导期合并败血症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点、病原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52例败血症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4(1~13)岁,病程中均有发热症状。最常见的血流外感染部位是肺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共分离出G+菌16株、G-菌36株,分别以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最终存活43例,死亡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诱导期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2、0.001、0.037、0.040)。结论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者患儿以G-菌感染为主,白蛋白、CRP、PCT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孙于谦; 许兰平; 刘开彦; 张晓辉; 闫晨华; 靳健; 黄晓军; 王昱
    • 摘要: 背景与目的通过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IC)或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前细胞减灭,对进展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治疗作用仍存有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HSCT前细胞减灭或最佳支持治疗对进展期MDS患者疾病控制终点的影响,来评价HSCT前治疗策略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描述了连续228例进展期MDS患者,这些患者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接受了相同方案的骨髓清除治疗后,进行了单倍体相合供者(haploidentical donor,HID;n=162)或同胞相合(matched related donor,MSD;n=66)的HSCT治疗。在228例患者中,131(57.5%)例HSCT前只进行了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ive care,BSC),49(22.5%)例接受了HMA治疗,48(21.1%)例接受了IC加HMA治疗。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多因素分析和亚组分析来揭示不同HSCT前治疗策略对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BSC和细胞减灭组的3年无复发生存(relapse-free survival,RFS)率分别为78.2%和70.0%(P=0.189),BSC、HMA和HMA+IC组分别为78.2%、66.7%和73.2%(P=0.269)。倾向评分匹配分析证实了BSC、细胞减灭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和细胞减灭后非CR组的3年RFS率分别为81.9%,87.5%和66.9%(P=0.05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SCT前细胞减灭、年老、单体核型及确诊到HSCT的时间间隔是RFS的不良预后因素。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年轻患者组、确诊时国际预后评分中风险-2/高风险患者组、以及中度/差的细胞遗传学患者组中,与细胞减灭相比,BSC与更长的RFS相关。结论HSCT前不同的治疗策略未引起HSCT后结局的显著差异。在进展期MDS患者中,即使是细胞减灭后CR的患者,也未观察到与HSCT前细胞减灭治疗相关的HSCT后获益。对进展期MDS患者来说,尽早进行HSCT是非常重要的。
    • 杨晓
    • 摘要: 目的:探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诱导化疗在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ATRA+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的45例复发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将同期我院接受ATRA+蒽环类药物+亚砷酸诱导化疗的45例复发性APL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包括血液学、遗传学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遗传学完全缓解率为95.56%、86.87%,高于对照组的80.00%、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亚砷酸及诱导化疗可显著提高复发性APL患者血液学遗传学疗效,且未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 王峰; 王颖; 龙斌; 舒小镭; 李丛; 李晓宇
    • 摘要: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Ⅲ/Ⅳa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4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完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45例)。诱导化疗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化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3年随访。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3年局部肿瘤控制率和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3级及以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诱导化疗后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普石菊
    • 摘要: 目的:关于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应用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取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40 例(于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入我院就诊),以电脑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 20 例。 对照组通过单纯的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通过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方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①观察组(18 例,占 90.00% )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12 例,占 60.00% )高,符合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理想,符合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结论:通过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荐。
    • 张政; 葛晓峰
    • 摘要: 喉癌是一种男性人群高发的恶性肿瘤。几十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早期喉癌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治性放疗开始成为早期喉癌的主要治疗模式。而对于晚期喉癌的治疗,如何能在治疗疾病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就当下治疗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
    • 肖纪南; 王纪煌; 黄德玉
    • 摘要: 目的分析紫杉醇联合奈达铂(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与试验组(45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试验组接受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较好,可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好。
    • 张朋菲; 战东超; 李明; 宋轶鹏
    • 摘要: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3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先行TP方案(紫杉醇 + 顺铂)化疗2周期,然后同步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所有患者的ORR为80.65% (25/31),DCR为1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55% (29/31);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 (4/31);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安全性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胡燕萍; 李勇; 滕尧树; 倪海峰
    • 摘要: 目的探究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杭州市肿瘤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且接受放疗或合并化疗的鼻咽癌患者81例,根据治疗后病情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在放化疗后出现慢性鼻窦炎且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手术治疗。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比较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评分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初次照射与首次就诊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1.0)个月、(15.0±1.8)个月。基线时手术组患者的SNOT-2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6.2±4.6 vs 15.4±2.5,P=0.014),术后12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患者SNOT-22得分显著改善(-24 vs 1.4,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接受放化疗后发生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