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败血症

败血症

败血症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502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儿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49篇、会议论文98篇、专利文献2601篇;相关期刊1222种,包括临床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84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2第九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等;败血症的相关文献由9721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加林、等、李登峰等。

败血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49 占比:63.27%

会议论文>

论文:98 占比:1.33%

专利文献>

论文:2601 占比:35.40%

总计:7348篇

败血症—发文趋势图

败血症

-研究学者

  • 余加林
  • 李登峰
  • 翁心华
  • 李庆兴
  • 贾杰
  • 杨阳
  • 杨雯雯
  • 刘联国
  • 刘育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韦楠; 江傲霜; 马典庆; 汪俭; 屈丽君; 陈天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初诊ALL患儿共192例,对诱导期合并败血症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点、病原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结果52例败血症患儿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4(1~13)岁,病程中均有发热症状。最常见的血流外感染部位是肺部,其次是口腔黏膜及消化道。共分离出G+菌16株、G-菌36株,分别以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最终存活43例,死亡9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诱导期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2、0.001、0.037、0.040)。结论ALL诱导期合并败血症者患儿以G-菌感染为主,白蛋白、CRP、PCT水平及粒细胞缺乏持续天数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周曼丽; 黄玉焕; 吴靖; 郭静
    • 摘要: 目的:研究败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groupbox 1,HMGB1)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败血症良好为此次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新生儿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LR、HMGB1及PCT水平以及分析影响新生败血症患儿预后的单、多因素。结果:研究组NLR、HMGB1及PC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经随访发现预后良好患儿73例(71.57%),预后不良患儿29例(28.43%),其中预后不良患儿NLR、HMGB1及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NLR、HMGB1及PCT水平是影响新生败血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影响新生败血症患儿预后的因素,NLR、HMGB1及PCT水平可为临床诊断新生败血症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效参考。
    • 陈章宇; 朱惠芳; 罗开源
    • 摘要: 目的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并3 d内转新生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及其产妇分为EOS组(31例)和对照组(137例)。通过ELISA法测定患儿出生时脐血CRP、PCT、IL-6水平,比较两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CRP、PCT、IL-6以及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EOS组新生儿脐血CRP、PCT、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7)。PCT、IL-6的敏感性(>80%)及特异性(>90%)较高,CRP欠佳。与三者单独诊断比较,CRP+PCT+IL-6联合诊断EOS的AUC及特异性略有提高,但敏感性不如PCT、IL-6。结论脐血CRP、PCT、IL-6对EOS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最合适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EOS,但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不大。
    • 杨冬; 白瑞苗; 赵迪; 罗立倩; 刘俐
    • 摘要: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4.13%;革兰阳性菌45株,占24.45%;真菌21株,占11.41%。(2)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起病日龄和出生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120、6.04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起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Z值分别为3.465、22.748、11.49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4.406),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3,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2、81.6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细菌性脑膜炎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6.511),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72.482),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另外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特点上也存在差异。
    • 何琼; 黄月君; 陈运彬
    • 摘要: 目的构建预测早产儿生后7 d内发生败血症的列线图,以供指导临床识别具有败血症高危风险的早产儿。方法采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产科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早产儿生后7 d内败血症的独立风险因素;接着采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即找可以最有效地解释数据且纳入的参数是最少的模型,选取变量纳入列线图模型,然后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早产儿生后7 d内发生败血症的风险系数的列线图。结果纳入2701例早产儿病例,生后7 d内共有371例发生败血症,总发病率为1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绒毛膜羊膜炎(OR=1.468,95%CI=1.059~2.036)、羊水胎粪污染(OR=1.759,95%CI=1.118~2.768)、胎膜早破时间(OR=1.001,95%CI=1.000~1.003)、气管插管(OR=5.434,95%CI=4.126~7.157)、胎龄(OR=0.983,95%CI=0.970~0.996)、体重(OR=0.650,95%CI=0.437~0.967)是早产儿生后7 d内发生败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列线图制作的AIC准则纳入模型的变量为绒毛膜羊膜炎、气管插管、胎龄和体重。列线图的AUC为0.832(95%CI=0.807~0.857)。结论以胎龄、体重、绒毛膜羊膜炎、气管插管为变量构建的列线图,其预测早产儿生后7 d内败血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为早产儿生后7 d内败血症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孙宝华; 刘治理; 赵鑫源
    • 摘要: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的常见致病菌,特征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临床表现腹泻、脱水、败血症等症状。加强生产管理,做好临床诊断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犊牛的病死率!
    • 李亚婷; 张洁; 尹荣华; 杨晓明(指导); 任广明(指导); 葛志强(指导)
    • 摘要: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Abro1(Abraxas brother 1)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对小鼠造血系统及LPS诱导败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Abro1^(flox/+)小鼠,将Abro1^(flox/+)雌雄小鼠自交,子代得到Abro1^(flox/flox)基因型小鼠。Abro1^(flox/flox)与Lyz2-Cre^(+)小鼠交配,子代得到Abro1^(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Abro1^(flox/flox)交配,最终得到的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即MKO小鼠;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作为野生型小鼠,即WT小鼠。提取WT和MKO小鼠尾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其基因型。提取WT和MKO小鼠免疫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检测ABR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检测MKO小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LPS处理WT和MKO小鼠3 h,检测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结果: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WT和MKO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髓系细胞(CD11b^(+)、CD11b^(+)Ly6G^(+)、CD11b^(+)Ly6C^(+))和淋巴细胞组成(CD3^(+)、B220^(+))无差异。LPS诱导败血症实验中,MKO小鼠相关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WT小鼠,表明MKO小鼠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结论:成功构建ABRO1 MKO敲除小鼠,发现MKO小鼠造血系统正常,但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ABRO1 MKO小鼠的建立为揭示ABRO1在免疫细胞亚群中的差异性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姜燕; 任荣; 曹博
    • 摘要: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分化群抗原64(CD64)水平在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95例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观察组)、50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及5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及CD64水平,并评估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功能衰竭(SOFA)评分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CRP、CD64对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SOFA评分、PC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PCT、CRP、CD6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99.688、935.497、617.575,P<0.05),且观察组PCT、CRP、CD64水平高于其余两组,局部感染组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CT、CRP、CD64及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C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124、61.643、26.828、54.887、-17.742,P<0.05);PCT、CRP、CD64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84、0.836、0.795,P<0.05),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17、-0.863,P<0.05);PCT、CRP、CD64及三者联合诊断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敏感度分别为75.6%、60.53%、81.3%、89.8%,特异度分别为82.4%、85.7%、87.9%、90.2%。结论血清PCT、CRP联合CD64对细菌性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可用于临床疗效评估。
    • 刘仕祺; 杜娟; 杨子馨; 李耿; 陈璐; 齐宇洁; 黑明燕
    • 摘要: 背景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新生儿科非常普遍,基于耐药肠杆菌(CRE)败血症存在抗生素选择受限,复方新诺明(SMZco)可口服且其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但说明书不建议在2月龄以下的婴儿中使用。目的总结口服SMZco治疗新生儿CRE败血症的经验和临床疗效。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通过医院药物管理系统,检索并申领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SMZco病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住院、入院时日龄≤28 d或矫正胎龄≤44周、住院期间CRE败血症诊断明确的病例,经新生儿医生、药师和儿科感染科会诊认为应用SMZco获益明显,不良反应可控;患儿家长接受医生建议,签署口服SMZco用药知情同意书。参考>2月龄儿童SMZco推荐剂量,观察用药期间过敏反应、胆红素脑病表现,每周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采集人口学信息,手术或深静脉置管史,有创通气时间,临床表现,标本培养阳性时间,菌种,药敏试验结果,口服SMZco时日龄、剂量,口服SMZco前后WBC、PLT和CRP,口服SMZco后不良反应和临床结局。主要结局指标好转出院和不良事件发生。结果9例口服SMZco的婴儿纳入分析,男5例,女4例;6例患儿的CRE败血症发生在手术后,8例有深静脉置管史;机械通气时间(793±381)h。标本类型:PICC管端和伤口分泌物各1例,单纯血2例,单纯痰3例、血+痰和血+脑脊液各1例。9例均接受>2周静脉广谱抗菌药物治疗;2例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获得CRE阳性培养结果为在我院住院39(23.5,49)d时,其中8例为肺炎克雷伯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均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对阿米卡星耐药3例、敏感6例,对庆大霉素耐药5例、敏感4例,对环丙沙星耐药6例、敏感3例,对氯霉素中介2例、敏感7例,对四环素耐药3例、敏感5例、中介1例,对SMZco和替加环素均敏感。口服SMZco日龄为49(38,70.5)d;3例为停用静脉抗生素后的序贯口服SMZco;6例为联合碳青霉烯类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口服SMZco的剂量以磺胺甲恶唑含量计为40~60 mg·kg;·d;。3例自动出院未完成疗程;6例按计划完成SMZco疗程的患儿应用SMZco的平均时间为(24.3±11.6)d,其中1例病原标本为深部痰、SMZco应用10 d,余5例疗程均>2周。9例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用药后WBC、PLT均恢复正常,7例CRP降至正常,2例自动出院前CRP亦明显下降。9例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无胆红素脑病表现,未出现溶血性贫血、PLT减少,3例仅ALT有2.2~3.5倍的升高,对症治疗后均降至正常,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对于有明确培养和药敏结果的新生儿CRE感染,在充分应用强广谱抗生素治疗仍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情况下,可考虑联合口服SMZco抗感染治疗,但需严格遵守超说明书用药和家长书面知情告知流程,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 罗小龙
    • 摘要: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的仔猪,导致病猪出现急性败血症、慢性坏死性肠炎、顽固性下痢等病症。由于仔猪自身免疫力低下、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导致大量仔猪发病或死亡,因此,应该加强该病的防治,提高养殖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