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23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174082篇;相关期刊506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增强扫描的相关文献由434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韬、李军、等等。

增强扫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23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4082 占比:98.76%

总计:176263篇

增强扫描—发文趋势图

增强扫描

-研究学者

  • 于韬
  • 李军
  • 刘凡
  • 张伟
  • 王敏
  • 陈燕萍
  • 刘艳
  • 崔书君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空军; 申放
    •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门静脉栓子形成患者为对象,病理检查确诊门静脉血栓40例,门静脉癌栓40例.均接受CT扫描.结果 40例癌栓中CT检查显示栓子位置在左支12例(30.00%),右支28例(70.00%).癌栓CT平扫低密度影24例(60.00%)、等密度影14例(45.00%)、高密度度影2例(5.00%).40例门静脉血栓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栓子位于门静主干34例(85.00%),左支3例(7.50%),右支3例(7.50%).螺旋CT平扫显示低密度3例(7.50%),等密度24例(60.00%)、高密度13例(32.50%).结论 门静脉血栓及癌栓在CT检查时密度、强化、管腔充盈程度、栓塞位置等存在差异.
    • 孙永涛
    • 摘要: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准确率与特异度,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成像质量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病理学证实,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阳性31例,阴性84例,CT平扫显示阳性24例,阴性61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总检出率为95.83%,高于CT平扫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94%、96.55%、95.83%,高于CT平行扫描;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8.33%,高于平行扫描的8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操作简单,诊断早期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率、准确率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陈旭; 王梦辰; 张晓茹
    • 摘要: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联合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GIST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总结EUS、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及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9例GIST发病部位:胃部43例,小肠8例,十二指肠5例,食管、结肠、直肠各1例。EUS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4.91%(56/59)、86.44%(51/59),CT三期增强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79.66%(47/59)、52.54%(31/59),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8.31%(58/59)、91.53%(54/59),EUS和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均高于CT三期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9、15.99、10.46、22.25,P均0.05)。结论EUS对GIST定位、定性诊断均较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高,但CT三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GIST病变坏死情况,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
    • 李斐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于孟州市中医院接受诊疗的85例疑似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5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肝细胞癌68例,非肝细胞癌17例;MRI平扫诊断肝细胞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2%、82%;MRI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8%、93%;MRI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灵敏度、准确度高于MRI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增强扫描检查肝细胞癌类型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具有极好一致性(Kappa=0.874)。结论 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MRI增强扫描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并能准确鉴别大肝癌与小肝癌,可为后期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 李亚林; 王巍; 崔丁也; 李爱银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来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肿瘤大小、形态、分期、有无转移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MSCT检查和病理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形态分型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符合率分别为66.13%、87.59%。MSCT对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存在一定的差异,60例经MSCT诊断后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期为Ⅰ期的患者14例符合,2例不符合,Ⅱ期的患者21例符合,2例不符合,Ⅲ期的患者20例符合,3例不符合,Ⅳ期的患者1例符合,1例不符合。其不同分期平均符合率为94.7%,错误率为21.55%。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肿瘤的判断(分期、是否转移)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对减少盲目活检、有效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术后复诊具有重要意义。
    • 艾斯卡尔江·霍加; 迪丽阿热姆·艾海提; 萨拉木·米吉提; 马依迪丽·尼加提; 戴国朝; 董家科
    •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平扫、增强扫描下肝包虫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磁共振诊断肝包虫病的正确率。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肝包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其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之后进行手术,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准,分析MRI检查下表现、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34例为细粒棘球蚴病、6例为泡球蚴病,其中共60个包虫囊肿,病灶大小处于1.81-11.68cm之间,多房型囊肿、单房型囊肿分别48个、12个。MRI检查结果:40名疑似患者中,38例为阳性,32例为细粒棘球蚴病、6例为泡球蚴病,诊断阳性率为95.00%(38/40)。MRI平扫:其囊液高低信号分别为:T2WI、T1WI;囊壁高低信号分别为:T1WI、T2WI,且囊壁T1WI比囊液信号稍高;囊肿周围的肝组织,无异常信号;囊腔周围无晕环。对其进行增强扫描,有3例患者的包囊囊壁,发生了轻微的强化。结论:针对肝包虫病,采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患者病变情况可进行清晰显示,可为临床治疗肝包虫提供参考。
    • 乔斐; 郑宵阳; 赵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测定肝血管瘤(HH)容积的价值。方法2020年6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HH患者88例,接受64层螺旋CT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经后处理系统,测定瘤体容积和增强容积,计算动脉期强化比率,分析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意义。结果在88例HH患者中,CT平扫检出122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54例(61.4%),多发病灶34例(38.6%);肝右叶95例(77.9%),肝左叶27例(22.1%);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00个(82.0%),边界清楚,不规则22个(18.0%);病灶直径为2~10 cm者87个(71.3%),>10 cm者35个(28.7%);CT平扫显示111个(91.0%)为低密度灶,7个(5.7%)为等密度灶,4个(3.3%)为高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122个病灶中有102个(83.6%)存在边缘结节状或斑块状强化,其中轻度强化灶25例(24.5%),中等强化灶37例(36.3%),明显强化灶40例(39.2%);门脉期122个病灶中有98个(80.3%)存在造影剂向病灶内部填充,密度逐渐下降,另24个(19.7%)病灶未观察到增强;在增强扫描后经3D后处理,发现直径大于10 cm的HH病灶瘤体容积和强化容积分别为(370.1±52.8)cm^(3)和(50.7±10.9)cm^(3),均显著大于【分别为(118.8±24.6)cm^(3)和(42.3±10.6)cm^(3),P<0.05】,而动脉期强化比率为(13.7±4.3)%,显著小于直径≤10 cm的HH【(35.6±10.2)%,P<0.05】。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明确肝血管瘤的形态、大小和密度,测定HH动脉期强化比率可准确地反映病变的血供特征。
    • 吕悦雷; 顾华; 孙佳; 蒋涛
    • 摘要: 目的提高对3D-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评价脑膜及听神经转移准确性的认识、以期更早地发现脑膜转移。方法以笔者医院2020年3~12月在3.0 Tesla磁共振进行脑部增强扫描的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3D-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图像,从脑实质转移、硬脑膜及软脑膜转移、听神经及其他脑神经强化情况等方面评价颅内转移瘤的强化特点。结果共纳入13例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病例。脑内转移灶(11/13)以双侧大脑、小脑实质同时出现(5/8)的小结节样强化灶(11/11)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分布在皮质及皮质下,结节多<2cm;11例脑实质内转移灶同时伴有脑膜转移病例,并且9例为全脑膜型强化,2例为只有软脑膜强化;脑膜转移强化方式以线样强化为主型更多见,听神经强化方式与软脑膜强化方式类似,且以线样强化更多见(7/13);听神经侵犯可单独出现(2/13),但多合并其他脑神经强化(11/13),以面神经(7/11)及三叉神经(7/11)最多见。结论3D-TSE 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可以同时较清晰地显示脑内转移瘤灶、脑膜转移情况以及包括听神经在内的脑神经受累情况,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 纪俊雨; 申静; 袁帅; 赵宇明
    • 摘要: 目的:研究脑脊液、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收治的400例颅内结核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检查及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脑脊液改变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40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MRI平扫检查异常患者292例,诊断阳性率为73%;增强扫描检查异常患者341例,诊断阳性率为85.25%;脑脊液检测异常患者305例,诊断阳性率为76.25%。MRI增强扫描诊断阳性率高于脑脊液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22,P<0.05),两者联合诊断阳性率(91.00%)高于MRI、脑脊液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9,x^(2)=31.776;P<0.05);MRI及脑脊液检测对颅内结核诊断存在一致性,且一致性良好(Kappa=0.619,P<0.05)。结论:颅脑MRI及脑脊液检查各具侧重点,且一致性良好,可相互补充,对临床脑脊液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行MRI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颅内结核的诊断鉴别提供可靠证据。
    • 高影
    • 摘要: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宣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5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MRI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结果,患者病灶包膜强化表现,并分析CT增强扫描、MRI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85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阳性72例,阴性13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阳性患者70例,阴性15例,其中仅有65例为真实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2.35%;MRI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阳性患者71例,阴性14例,其中仅有68例为真实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3.53%;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检查,准确度低于CT增强扫描检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检查中,可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进展、家庭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