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23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家庭保健、医疗装备、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第五届国际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感染及传染病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全国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洪欣、王平、丁爱民等。

肝脏占位性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2.7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230 占比:97.15%

总计:8471篇

肝脏占位性病变—发文趋势图

肝脏占位性病变

-研究学者

  • 洪欣
  • 王平
  • 丁爱民
  • 付水平
  • 任向前
  • 全显跃
  • 冯明明
  • 刘学梅
  • 刘洋
  • 刘淑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永涛
    • 摘要: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与平扫,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准确率与特异度,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成像质量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经过病理学证实,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阳性31例,阴性84例,CT平扫显示阳性24例,阴性61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总检出率为95.83%,高于CT平扫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94%、96.55%、95.83%,高于CT平行扫描;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8.33%,高于平行扫描的8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操作简单,诊断早期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率、准确率高,能够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田安娜; 王晓玲; 李慧
    • 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数据管理系统(LI-RADS)超声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54例(858个占位性病变),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各种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其LI-RADS分类结果,统计分析LI-RADS-1与LI-RADS-2的诊断性能。结果疾病类型方面,858个占位性病变中,肝血管瘤147个(17.1%),肝细胞癌135个(15.7%),硬化结节92个(10.7%),肝脓肿86个(10.0%),肝囊肿80个(9.3%),钙化斑70个(8.2%),局灶性增生62个(7.2%),脂肪堆积56个(6.5%),手术瘢痕34个(4.0%),转移瘤30个(3.5%),胆管细胞癌26个(3.0%),炎性假瘤24个(2.8%),肝腺瘤8个(0.9%),静脉畸形4个(0.5%),孤立性坏死结节4个(0.5%);LI-RADS分类方面,1类166个(19.3%),2类190个(22.1%),3类174个(20.3%),4a类136个(15.9%),4b类84个(9.8%),4c类70个(8.2%),5类38个(4.4%)。LI-RADS-1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LI-RADS-2(P<0.05),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LI-RADS-2(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LI-RADS超声分类的价值高。
    • 许建
    • 摘要: 目的:探讨GE 3.0T MRI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FLEX)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2016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采用平扫和LAVA-FLEX动态增强扫描的肝脏占位患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各期的影像表现及病灶强化效果,对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3DMIP及MPR重建后处理。结果:除2例呼吸不佳者导致呼吸运动伪影,致使图像质量下降,其他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这30例患者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共发现36个肝占位病灶。其中平扫能发现33个小病灶,检出率为91.7%;随后进行LAVA-FLEX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发现35个病灶,检出率为97.2%,发现动态增强检出率显著高于平扫;平扫加动态增强确诊率为88.9%,高于单纯平扫的75.0%,可提供更多诊断价值。结论:LAVA-FLEX动态增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四个时期的的动态变化,可观察到血管和病灶的增强效果,对早期微小肝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杨颖; 胡小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纳入该院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测确定患者病灶良恶性。患者均于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前1周行超声成像,由该科室高年资医师基于超声影像对病灶进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以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训练集患者是否为恶性肿瘤为研究目的进行影像组学特征去冗除杂,并构建Rad-score,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诊断效能评估。结果共计提取了943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训练组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特征去冗除杂,保留了30个特征,继而采用套索算法(LASSO)进行Rad-score构建,最终筛选出6个特征。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良恶性患者Rad-sco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vs.0.016)。基于Rad-score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841。结论基于超声成像的影像组学可协助临床评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
    • 周长航; 陈涛; 李忍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影像学图像特征和CEUS的诊断价值。结果:CEUS图像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灶动脉期周边不连续的环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具有部分或完全的向心性充盈;恶性病灶动脉期增强早于邻近正常组织,呈现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CEUS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P<0.05);恶性病灶者的始增时间、始消时间、持续时间均低于良性病灶者(P<0.05)。恶性病灶者的造影剂到达时间、峰值强度高于良性病灶者,达峰时间、拟合曲线尖度低于良性病灶者(P<0.05);CEUS定量参数联合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和敏感度均高于单一参数诊断(P<0.05)。结论:CEUS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价较高,可通过图像特征、动态时相变化及造影剂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为其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
    • 陈孟艳; 栗敏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良性患者80例(良性组),恶性患者8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先进行1.5T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随后进行多b值DWI扫描,当b=600、800、1 000、2 000 s/mm^(2)时,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号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b值DWI在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b=600、800、1 000 s/mm^(2)时,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2 000 s/mm^(2)时,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600、800、1 000、2 000 s/mm^(2)时,恶性组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良性组(P<0.01);b=2 000 s/mm^(2)时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AUC明显高于b=600、800、1 000 s/mm^(2)时(P<0.05),b=1 000 s/mm^(2)时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AUC明显高于b=600、800 s/mm^(2)时(P<0.05)。结论:b=2 000 s/mm^(2)时,DWI可更好地显示良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信号变化,ADC值对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 陈荣焕; 叶永潮; 李雪鹏; 陈国梅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诊断思路.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实施螺旋CT扫描,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发现原发性肝癌14例(40.0%),肝血管瘤13例(37.1%),肝囊肿8例(22.9%).检查结果准确率100%.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成功检出肝脏占位性病变,同时准确程度较高,可予以临床医师丰富的诊疗信息以便明确治疗方案.
    • 黄大办
    • 摘要: 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肿瘤样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据肝脏病变种类分为4组(每组21例),正常组、肝癌组、肝血管瘤组、肝转移瘤组.应用256层螺旋CT对四组患者进行肝脏关注扫描.比较四组灌注值情况.结果 肝血管瘤组BF(55.04±7.12)mL·100mg-1·min-1、肝癌组(53.74±6.98)mL·100mg-1·min-1、肝转移瘤组(50.08±5.75)mL·100mg-1·min-1均高于正常组(5.12±0.66)mL·100mg-1·min-1(P<0.05);肝血管瘤组HAF(0.73±0.15)%、肝癌组(0.66±0.12)%、肝转移瘤组(0.58±0.17)%均高于正常组(0.01±0.01)%(P<0.05);肝血管瘤组BV(5.82±0.7)mL·100mg-1·min-1均高于肝癌组(2.95±0.52)mL·100mg-1·min-1、肝转移瘤组(4.69±0.64)mL·100mg-1·min-1、正常组(3.11±0.41)mL·100mg-1·min-1(P<0.05);肝癌组PS(8.14±1.12)mL·100mg-1·min-1均高于正常组(6.08±0.74)mL·100mg-1·min-1、肝血管瘤组(6.46±0.85)mL·100mg-1·min-1、肝转移瘤组(7.56±1.07)mL·100mg-1·min-1(P<0.05);正常组MTSS(42.51±5.65)s均高于肝癌组(6.89±0.79)s、肝血管瘤组(7.84±1.04)s、肝转移瘤组(10.79±1.25)s(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中灌注参数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教具有实施价值.
    • 黄大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疑似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噪声、X线吸收剂量、伪影差异,并以临床或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平扫与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噪声高于常规平扫,X线吸收剂量低于常规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伪影程度及诊断效能与常规平扫相似,虽噪声较高,但可减少对患者辐射剂量,可将其替代常规平扫,以提高扫描安全性.
    • 徐文杰
    • 摘要: 目的:对DCE-MR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对所有患者均采取DCE-MRI联合DWI扫描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对其在患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作用进行评价.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采用DCE-MRI联合DWI诊断准确率为88.0%,明显高于单一检查(P<0.05);此外,对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ADC(表观弥散系数值)进行对比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DCE-MRI联合DWI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而且能够对不同情况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弥散程度进行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