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

脑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6530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护理与康复、上海护理、循证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2013抗肿瘤药物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北京论坛暨第一届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年会等;脑膜转移的相关文献由348位作者贡献,包括潘振宇、董丽华、杨国姿等。

脑膜转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6530 占比:99.72%

总计:36634篇

脑膜转移—发文趋势图

脑膜转移

-研究学者

  • 潘振宇
  • 董丽华
  • 杨国姿
  • 袁婷婷
  • 何华
  • 吕远
  • 姜镕
  • 孙立伟
  • 庞晓川
  • 朱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悦雷; 顾华; 孙佳; 蒋涛
    • 摘要: 目的提高对3D-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评价脑膜及听神经转移准确性的认识、以期更早地发现脑膜转移。方法以笔者医院2020年3~12月在3.0 Tesla磁共振进行脑部增强扫描的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3D-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图像,从脑实质转移、硬脑膜及软脑膜转移、听神经及其他脑神经强化情况等方面评价颅内转移瘤的强化特点。结果共纳入13例伴听神经侵犯的肺腺癌脑膜转移病例。脑内转移灶(11/13)以双侧大脑、小脑实质同时出现(5/8)的小结节样强化灶(11/11)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分布在皮质及皮质下,结节多<2cm;11例脑实质内转移灶同时伴有脑膜转移病例,并且9例为全脑膜型强化,2例为只有软脑膜强化;脑膜转移强化方式以线样强化为主型更多见,听神经强化方式与软脑膜强化方式类似,且以线样强化更多见(7/13);听神经侵犯可单独出现(2/13),但多合并其他脑神经强化(11/13),以面神经(7/11)及三叉神经(7/11)最多见。结论3D-TSE T_(1)(SPACE或CUBE)增强扫描,可以同时较清晰地显示脑内转移瘤灶、脑膜转移情况以及包括听神经在内的脑神经受累情况,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 李陵君; 张伟英; 王静; 邱云香; 胡玉婷; 查韵; 郑玲
    • 摘要: 胃肠道是淋巴瘤最常见的淋巴结外发病部位,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0%,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8%[1]。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是胃肠道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肠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较胃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少见[2],预后差,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恶性疾病。肠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的胃肠道恶性肿瘤[3]。
    • 汪晓炜; 温凯玲; 宋俊权; 宋新雨; 朱俊; 谷有全; 袁文臻
    • 摘要: 胃癌的脑膜转移(gastric cancer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GCLM)极为罕见,仅占胃癌患者的0.04%[1],但预后极差。本研究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报道的GCLM病例诊治情况,探索诊治方法,改善预后。本研究已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检批准(批准文号:LDYYLL2021-421)。
    • 白云; 杨宇
    • 摘要: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肺癌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差。LM诊断主要依据患者肿瘤病史、临床表现、增强核磁共振(MRI)和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然而常规检查很难做出早期诊断。随着液体活检研究的深入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CSF CTCs)检测作为一种微创性的检测技术在LM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本文针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肺癌早期LM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佟冰; 杨萌
    • 摘要: 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灾难性并发症,发生率约3%~5%,常见于肺腺癌,可引起颅高压和脑神经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其生存期。优化LM治疗策略对于改善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M是累及软脑膜、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癌转移,确诊依靠磁共振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
    • 王婷婷; 苗杉; 张倩; 张春雨; 杨华
    • 摘要: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脑膜转移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既往子宫内膜癌病史,因“发热伴头痛、恶心13 d”就诊。查体颈稍抵抗,颌胸两横指。PET/CT示大脑镰及小脑周围脑膜代谢不均匀升高,胃底部胃壁弥漫性增厚、高代谢,胃小弯侧、肝门处、后纵隔食管旁见多发淋巴结高代谢,考虑转移。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胃部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癌转移。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术后脑膜、胃、胃小弯侧、肝门处、后纵隔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给予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降压、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化疗3周期,患者头痛症状缓解,但腰椎穿刺结果提示治疗效果欠佳,且出现Ⅲ度骨髓抑制。后患者因经济困难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子宫内膜癌脑膜转移罕见,患者症状常与颅内压升高有关,预后差,确诊依靠患者既往病史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该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
    • 赵邱煜; 信涛
    • 摘要: 脑膜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相对少见的并发症.由于脑膜转移的诊断及监测困难,缺少系统且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NSCLC脑膜转移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鞘内注射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其中全身化疗及放疗的疗效并未取得共识,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的进展,脑膜转移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由于鞘内注射治疗直接通过腰椎穿刺注入化疗药物,可以达到高浓度的脑脊液药物浓度,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孙洪林
    • 摘要: 目的:探究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脑脊液癌胚抗原下降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8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基于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进行治疗,甲组仅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治疗,乙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血脑屏障药物联合治疗,丙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铂类化疗联合治疗,丁组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甲氨蝶呤鞘内注射,累积剂量可达到120mg,随着升高甲氨蝶呤鞘内注射累积剂量(30mg、60mg、90mg、120mg),四组患者均升高脑脊液癌胚抗原下降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同甲氨蝶呤累积剂量下,丙组患者癌胚抗原下降率升高程度高于甲组、乙组及丁组,且丁组癌胚抗原下降率升高程度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取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 丁平安; 刘洋; 王冬; 檀碧波; 李勇; 赵群; 张志栋; 杨沛刚; 林叶成; 田园; 徐校胜; 吴娟; 刘颖; 郭洪海
    • 摘要: 背景与目的:胃癌脑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与其他晚期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探讨胃癌合并脑膜转移患者(gastric cancer with 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GCL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生存分析.方法:检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010年—2019年录入的胃癌数据库,筛选出经影像学检查或脑脊液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GCLM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生存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检索出50例GCLM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总数0.82%.其中男性30例(60.00%),女性20例(40.00%);中位年龄54岁(95%CI:41~66岁),其中≤50岁22例(44.00%),>50岁28例(56.00%);病理学类型:低分化腺癌29例(58.00%),印戒细胞癌及黏液腺癌18例(36.00%),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3例(6.00%).50例GCLM患者均为异时性脑膜转移,从胃癌诊断至发生GCLM中位时间为13.8个月(95%CI:5.5~20.9个月),其中出现脑功能损害及脑膜刺激症状者23例(46.00%),出现脑神经功能受累表现者18例(36.00%),出现脊神经功能受损症状者19例(38.00%).全组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平均次数为3次,其中行1次穿刺脑脊液细胞学阳性为46.00%(23/50),第2次腰椎穿刺后阳性率为76.19%(32/42),第3次阳性率为77.14%(27/35).全组患者发生脑膜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95%CI:1.30~8.60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表达阳性(HR=2.458,95%CI:1.189~5.080,P=0.015)、同时合并其他远处脏器转移(HR=3.593,95%CI:1.365~9.456,P=0.010)是影响GCL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发生脑膜转移后进行系统化疗则是保护性因素(HR=0.170,95%CI:0.049~0.591,P=0.005).结论:对临床分期较晚的胃癌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同时伴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应高度警惕GCLM的可能;应用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有助于延长GCLM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 刘小小; 陈秀红; 张中冕
    • 摘要: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病死率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新诊断肺癌病例的85%.脑膜转移(LM)是肺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随着脑脊液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技术进步,LM诊断率不断上升.肺癌LM的治疗方式多样,除常规支持治疗、全身化疗、全脑放疗与颅脊椎照射、鞘内化疗等,还有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和各种联合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多样,提高了NSCLC LM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期,但尚缺乏标准临床治疗措施.如何做到精准化个体治疗,未来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本文就NSCLC LM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