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膜

脑膜

脑膜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59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中国防痨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西部放射肿瘤暨综合治疗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放射肿瘤学分会规范放射治疗研讨会(西北区)、全国创伤学术会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等;脑膜的相关文献由2375位作者贡献,包括M·皮扎、R·拉普奥利、M·斯卡塞利等。

脑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22.0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859 占比:77.67%

总计:1106篇

脑膜—发文趋势图

脑膜

-研究学者

  • M·皮扎
  • R·拉普奥利
  • M·斯卡塞利
  • P·科斯坦蒂诺
  • M·M·朱利亚尼
  • R·拉普奥里
  • V·马斯格阿尼
  • M·肯托尼
  • M·朱利亚尼
  • A·S·安德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艺哲; 韩玮欣; 李军霞; 赵立明; 陈颜强; 何红彦
    • 摘要: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 meningitis, TBM)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2例,根据是否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及鞘内注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头痛消失时间、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下降至正常时间、脑脊液蛋白下降至正常时间、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消失时间,并对比两组病亡率。结果:治疗组平均发热恢复时间为(6.24±4.07) d,对照组为(11.65±3.02) d,治疗组发热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P<0.01)。治疗组头痛消失时间为4.5(0.5,8.5) d,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为3(0,7) d,脑脊液ADA下降至正常时间为10(0,21) d,脑脊液蛋白下降至正常时间为35(0,99) d,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消失时间为33(0,85) 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5(1.5,19.5) d、29(23,35) d、18(9,27) d、94(0,197) d、100(8,19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500、169.000、94.000、 338.500、349.000,P值均<0.05);治疗组颅内压恢复时间为21(0,52) d,对照组为27(19,35) d,治疗组颅内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41.500,P=0.597);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亡率均为4.7%(1/2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可以缩短发热时间,促进意识恢复,缩短脑脊液ADA和蛋白恢复时间,缩短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消失时间,改善临床症状。
    • 蔡丽君; 王代忠; 蔡宇翔; 汪必成; 田素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primary meningeal melanocytoma,PM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2019年诊治的2例CNS PMM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 MRI示右侧海绵窦旁-颞极部短T 1短T2欠均匀强化肿块.例2为第2~3颈椎椎管内硬膜下肿瘤10年后复发.2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组织与硬脑/脊膜相连,肿瘤细胞呈漩涡状、片状或乳头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圆形,其内黑色素颗粒含量不等,无明显细胞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出血、坏死,未见周围神经组织侵犯.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HMB-45及Melan-A均阳性,EMA及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例1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例2第2次手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再次复发.结论 CNS PMM虽为交界性病变,但复发率高,其诊断需充分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并需与其它黑色素性肿瘤鉴别.
    • 吴积宝; 梁寒梅; 贺玉磊; 李海鹏; 姚晓喜
    • 摘要: 本研究报道一例累及皮质软脑膜异常强化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性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明显改善.这种表现为软脑膜异常强化的NMOSD患者临床罕见.
    • 连芳; 王丹丹; 刘雪咏; 赵莉红; 王伟民; 郑莉梅; 卢德宏; 朴月善
    • 摘要: 目的 探讨散发型脑膜血管瘤病(meningioangiomatosis,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分析血管周围梭形细胞的来源.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散发型MA病例1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通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周围梭形细胞来源.结果 17例散发型MA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56岁,以难治性癫痫为首发症状者13例.影像学显示病灶均位于大脑皮质,为单发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大脑皮质浅层见显著增生的血管,并于血管周围见梭形细胞增生,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其中4例合并过渡型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周围增生的梭形细胞波形蛋白均阳性,12例SSTR2阳性,1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Ki-67阳性指数较低,8例AT8染色显示退行性变的神经元轴突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随访时间为1~93个月,17例病例术后均无癫痫发作、无肿瘤复发.结论 MA是一种颅内罕见的良性错构性瘤样病变,可合并脑膜瘤.血管周围增生的梭形细胞倾向于脑膜上皮细胞来源,病变皮质可发生退行性变.手术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 陈颖; 崔亚芳; 吴坚; 李奕; 陈罡; 王晓冬
    • 摘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脑膜淋巴管重塑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 2,COX-2)能否通过调节VEGFR3参与Aβ诱导的脑膜淋巴管功能障碍。
    • 周珂珂; 贾亚珍; 金珂; 秦灵芝; 蒋玙姝; 马伟锋; 张涛; 张梦歌; 李玮
    • 摘要: 本文报道了1例合并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MPO-ANCA)阳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病例,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伴颅神经的损伤.其MPO-ANCA阳性,颅内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及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头颅磁共振(MRI)增强示小脑幕及海绵窦强化.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最终被诊断为MPO-ANCA相关的肥厚性硬脑膜炎.
    • 张华; 袁鹏; 张淑平; 刘广志
    • 摘要: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一种少见病,系由椎间孔处供应神经根或硬脊膜的细小动脉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形成的瘘口所致。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指发生于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脑静脉窦及皮质静脉间的异常动静脉吻合。对于慢性起病、脊髓受累表现的中老年患者,如经激素治疗导致其症状加重时。
    • 张文君; 邵银进; 刘俊; 朱建明
    • 摘要: 脑膜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脑膜的一种罕见颅内占位病变,仅见个案报道,临床较为罕见[1]。本文回顾性报道1例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患者,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基于脑膜生长,且出现脑膜边缘较粗糙、基底较宽的脑膜尾征强化征象,病灶周围脑水肿重,增强后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该患者术前被误诊为恶性脑膜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脑膜原发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
    • 刘梅; 穆宁; 马春华; 李金铎; 李林; 姜镕
    • 摘要: 目的报告1例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脑脊液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初诊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56岁。脑脊液及血液双标本基因检测显示,脑脊液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突变、血液标本呈阴性。予埃克替尼250 mg/次(3次/d)口服,每间隔8周复查胸部CT和头部增强MRI,肺部肿瘤灶呈渐进性缩小,柔脑膜强化程度减轻。通过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与体征。截至2019年9月21日已治疗589天,病情稳定,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仍继续服药并随访。结论对于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EGFR基因敏感突变状态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疗效确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