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移瘤

转移瘤

转移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45097篇;相关期刊386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等;转移瘤的相关文献由295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沛宏、张福君、韩亮等。

转移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1 占比:2.02%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5097 占比:97.92%

总计:46053篇

转移瘤—发文趋势图

转移瘤

-研究学者

  • 吴沛宏
  • 张福君
  • 韩亮
  • 张贵祥
  • 李奎
  • 黄金华
  • 刁勇
  • 卢鸣剑
  • 吴春根
  • 吴月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正国
    • 摘要: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膜瘤、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脑膜瘤34例,胶质瘤38例,转移瘤28例,包含良性脑肿瘤34例与恶性脑肿瘤66例,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54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TI检查,术中联合神经系统导航技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接受传统颅内肿瘤切除术.对比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rFA值,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致残率及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结果 脑膜瘤组肿瘤实质区ADC值、rADC值、FA值、rFA值均高于胶质瘤组及转移瘤组(P0.05).良性肿瘤组ADC值、rADC值、FA值、rFA值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试验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TI检查能够利于颅内肿瘤类别的鉴别诊断,且可反映颅内肿瘤和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 李欣; 王冬女; 谢继承; 吴玲; 张黄琦; 董雪
    • 摘要: 目的探讨MRS、ADC及SWI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皮层下区胶质母细胞与单发颅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累及皮层或皮层下胶质母细胞瘤35例、单发颅脑转移瘤31例,术前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MRS、DWI及SWI检查,对照分析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胶质母细胞瘤实体区的Cho/NAA显著高于脑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水肿带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质母细胞瘤增生血管个数显著高于脑转移瘤(P<0.05)。结论MRS、ADC及SWI多模态成像对胶质母细胞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及肿瘤侵犯范围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赵玲玲; 裴炬盛; 韦荣泉; 兰梅卉; 陈海林; 陈思芮; 陈英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病人衰弱影响因素,为指导外科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脊柱转移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脊柱转移瘤衰弱指数(MSTFI)、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衰弱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脊柱转移瘤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脊柱转移瘤病人衰弱发生率为69%;不同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有无营养风险的病人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衰弱状态病人的血红蛋白(HGB)、清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评分与NRS2002评分、CRP呈正相关(P<0.05),与HGB、ALB、PA、TP呈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L评分、NRS2002评分、HGB、CRP、PA是脊柱转移瘤病人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脊柱转移瘤病人衰弱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病人术前衰弱的评估,关注老年病人以及自理能力低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重视对相关营养指标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手术结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李洪明; 冯晓创; 林佳鑫; 刁德昌
    • 摘要: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PT)是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脂肪、肌肉、神经、淋巴结、血管或淋巴管等腹膜后软组织,但不包括来源于腹膜后脏器如肾脏、肾上腺、胰腺等脏器结构的肿瘤以及转移瘤。腹膜后间隙范围广泛,上至膈肌,下至盆腔,前壁为后壁层腹膜,后壁为腹横筋膜,两侧达腹前外侧壁。
    • 蒲如剑; 刘晓艺; 彭雪婷; 王现亮; 鞠文萍
    • 摘要: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肝细胞癌(HCC)肾上腺转移瘤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HCC肾上腺转移瘤和乏脂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Image软件于动脉期、静脉期轴位图像肿瘤最大层面手动绘制RO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比较两组肿瘤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GLCM纹理参数中熵和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熵和能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乏脂性腺瘤组动脉期、静脉期的熵值均小于HCC肾上腺转移瘤组,能量均大于HCC肾上腺转移瘤组,其中静脉期熵的诊断效能最佳,其AUC为0.862,以6.577为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69.7%。结论CT增强图像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性腺瘤与HCC肾上腺转移瘤,其中静脉期的熵是最佳鉴别参数。
    • 胡萍; 姜楠; 李英华; 赵红光
    • 摘要: 目的:分析1例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并发多处转移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特点,以提高影像科医生对尾骨原发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例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并发多处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儿,女性,10岁,因颈部疼痛2周、发热1周行肺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查体,体温最高达37.5°C,无其他不适。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21.3 U·L^(-1),肌酐38.1μmol·L^(-1)。^(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高代谢团块,考虑为恶性肿物;颈2椎体左侧代谢增高,不除外转移瘤;尾骨密度不均,局部软组织密度结节突向盆腔伴代谢增高,考虑恶性。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枢椎形态不规整,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增强病灶明显强化;骶5水平椎管内、骶5椎体与尾椎间及周围囊片状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骶椎前方软组织条片样强化,考虑占位性病变。右肺下叶占位术后病理,考虑为肺的转移性小细胞型骨肉瘤。综合上述表现及病理学分析决定对尾骨软组织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小细胞型骨肉瘤。本例患儿最终诊断为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肺转移,骨转移。结论:尾骨原发小细胞型骨肉瘤诊断难度大,^(18)F-FDG PET/CT分子影像的应用对明确病变受累部位、肿瘤代谢程度和定位活检组织部位起关键性作用。
    • 杨建峰; 张雅萍; 赵丽; 夏阳; 罗周烨; 魏建国
    • 摘要: 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期显像和MRI增强检查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37例结直肠癌伴肝结节患者,根据结节的病理或随访结果分为转移瘤组和良性组。全部病例进行18F-FDG PET/CT双期显像(常规显像、延迟显像)和肝脏MRI增强扫描,评价两种检查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能,比较转移瘤组和良性组病例PET/CT双期显像和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PET/CT双期显像在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AUC均高于MRI检查(Z分别=4.44、2.93,P均0.05)。转移瘤组病例PET/CT双期显像的准确率与MRI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66、0.15,P均>0.05)。在良性组PET/CT双期显像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PET/CT双期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MRI检查,PET/CT双期显像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准确率。
    • 薛杨央; 汪会; 余文静; 张丹; 许阿磊; 徐慧琴
    • 摘要: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新检出SPN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PLC,n=48)和乳腺癌转移组(BCM,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图像特征,对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PET/CT代谢参数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差异比较,并使用多因素分析探讨SPN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临床病理学指标中,PLC组和BCM组的血清CEA和CA15-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45,CA15-3:P=0.008)。^(18)F-FDG PET/CT代谢特征中,PLC组与BCM组图像FDG摄取、SPN的SUV_(max)、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的SUV_(max)等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P=0.01和P=0.032)。形态学分析中,分叶征(P<0.001)、毛刺征(P<0.001)和胸膜牵拉征(P=0.014)等PLC的典型特征是鉴别PLC与BCM的主要征象。其中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准确诊断SPN的预测因素。结论^(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患者SP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最大。
    • 李逍山; 何效娥; 贺震; 胡建明
    • 摘要: 脂肪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肉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它们约占所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16%~18%。脂肪肉瘤通常见于成人,儿童很少发生。大约90%~95%的肿瘤发生在躯干、四肢或腹膜后,6%发生在头部和颈部区域,胸内起源的脂肪肉瘤很少见,占2.7%[1]。当胸腔内发生时,最常发生在纵隔,起源于肺部的病例极为罕见,文献中报道约20例,通常为转移瘤。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是脂肪肉瘤的一种亚型,肺部黏液性脂肪肉瘤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甚少。因其具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不易诊断、易复发等特点,易误诊,治疗尚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对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现结合相关文献,就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诊断的1例肺部转移性黏液性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予以报道。
    • 凌生泉; 俞咏梅; 周运锋; 裴仁广; 陈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对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与单发肝转移瘤(IH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弋矶山医院2012年12月~2020年9月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IMCC患者49例和IHM患者5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病灶一般资料及MRI平扫特征、强化特征和伴随征象,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病灶特征差异;将上述结果中P<0.10的特征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鉴别诊断价值。结果:IMCC组患者病灶最长径,位于肝左叶、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动脉期断环征、肝包膜皱缩、肝内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结石及瘤周卫星灶征象占比均高于IHM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在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法)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皱缩、动脉期断环征及强化方式b和c是鉴别IMCC与IHM的重要特征(P<0.05),ROC曲线表明联合以上特征建立的模型鉴别价值较高,AUC值0.964(95%CI:0.928~1.00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9%、91.4%。结论:IMCC与IHM的MRI征象互有异同,建立MRI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鉴别诊断IMCC与IHM有重要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