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部外伤

腹部外伤

腹部外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3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019篇;相关期刊418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浙江临床医学、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等;腹部外伤的相关文献由205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印爱、王志伟、刘献棠等。

腹部外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03 占比:17.95%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5019 占比:81.66%

总计:6146篇

腹部外伤—发文趋势图

腹部外伤

-研究学者

  • 吴印爱
  • 王志伟
  • 刘献棠
  • 蒋邦好
  • 谢尚奎
  • 黄建强
  • 叶楠
  • 杨小玫
  • 杨红丽
  • 洪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伟; 曹俊浩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收中不同浓度肝素抗凝剂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80例腹部外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500 U肝素+生理盐水)与对照组(25000 U肝素+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凝血指标及血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回输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回输自体血前、回输自体血后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回输自体血前Hb、HCT水平低于术前,回输自体血后HCT、Hb水平高于回输自体血前(P0.05);两组回输自体血后血小板(PLT)水平降低(P0.05).结论 12500 U肝素用量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腹部外伤患者中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周思维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穿刺术用于腹部外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腹部外伤病患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腹腔穿刺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评估疗效、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记录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调查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0.24±19.36)min、(17.62±2.57)d,对照组分别为(110.58±21.64)min、(25.34±3.01)d,P 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为(2.41±0.53)分,比对照组的(3.68±0.74)分低,P 0.05;研究组出院时的SF-36评分为(87.24±3.15)分,比对照组的(80.55±4.29)分高,P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100.00%,比对照组的80.00%高,P <0.05。结论 于腹部外伤中应用腹腔穿刺术,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疗效,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感,提升满意度。
    • 张燕; 刘明华; 何君; 黄德富; 李文明; 葛健康; 刘表虎
    • 摘要: 患者女,48岁,因体检发现胰腺肿块1周余入院。患者自述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腹部外伤及腹部手术史。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9-94.3 U/ml。腹部超声检查:于胰尾部见一大小约3.8 cm×3.7 cm×3.3 cm团状稍高回声,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边缘尚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散在无回声,呈蜂窝状改变,后方回声增强,主胰管未见扩张;脾静脉沿其后上方走行。
    • 马克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液体负平衡对腹部外伤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82例腹部外伤伴ARD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液体负平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浓度、氧合情况{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机械通气情况[吸入氧浓度(FiO2)、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4.07±0.68)L/min、CI(4.78±0.42)L/(min·m2)与对照组的(3.98±0.65)L/min、(4.75±0.43)L/(min·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VLWI(5.37±0.29)ml/kg低于对照组的(6.91±0.36)ml/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102.74±5.85)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87.57±5.36)mm Hg,P(A-a)O2(7.35±3.51)mm Hg、IL-6(147.05±10.62)pg/ml低于对照组的(15.24±3.68)mm Hg、(194.83±12.59)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时,观察组的PEEP(5.08±0.47)mm Hg、FiO2(40.28±1.69)%、Pplat(11.24±1.48)mm Hg低于对照组的(8.97±1.83)mm Hg、(50.83±1.27)%、(17.93±1.95)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62±0.37)d,短于对照组的(6.29±0.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外伤伴ARDS治疗中维持液体负平衡可有效减轻肺部水肿症状,改善肺部感染、氧合情况,保护肺功能,降低呼吸机支持强度,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推广.
    • 范嵘
    • 摘要: 目的:研究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挑选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外伤大出血抢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案,观察组采用优质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案.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体温达到正常值时间、苏醒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IC出现率与死亡率都为3.33%,远低于对照组的30.00%、23.33%(P<0.05).结论:抢救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时,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与死亡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朱丰宽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与对照组(保守治疗),每组各30例,对其治疗诊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3.33%、63.3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66%、36.66%.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同时,并发症更低,该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韩剑
    • 摘要: 目的 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2020年7月-9月收治的75例腹部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选取本院急诊科2020年10月-12月收治的70例腹部外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模式开展救治.比较两组的急诊反应时间及抢救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送达手术室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出急诊室时的MEW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能够缩短急诊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反应时间,提高抢救率.
    • 杜晓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 T在腹部外伤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治疗的98例腹部外伤患者,98例患者全部安排予以B超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 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脾损伤、肝损伤、肾损伤、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检出情况.结果:B超诊断的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检出率略高于CT诊断,但是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诊断的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CT诊断,组间数据差异均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外伤患者,在临床诊断中,无论是多层螺旋C T诊断还是B超诊断,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前者在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方面的诊断较后者更具优势.
    • 余荣富
    • 摘要: 目的:探讨CT在早期腹部外伤性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2020年在我院经手术治疗证实为腹部外伤性消化道穿孔患者90例,对患者腹部CT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0例患者穿孔部位为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分别为15例、18例、28例、29例;手术结果为68例合并其他腹部损伤,其中肝脏破裂18例,脾脏破裂23例,肾挫伤13例,膈肌破裂11例,骨盆骨折伴尿道损伤3例。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患者45例,肝下缘游离气体26例;超声提示有游离气体21例,发现腹腔积液患者57例,肠壁增厚及肠系膜血肿46例;CT扫描显示气腹征患者84例,另57例肠壁增厚及肠系膜血肿,腹腔积液71例。结论:CT在早期腹部外伤性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效果显著,利于患者早期治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
    • 何敏奎; 李敏怡
    • 摘要: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涉及损伤性阑尾炎的鉴定案件比较少,人们较易先入为主把损伤性阑尾炎和生活中常见的阑尾炎相混淆.在鉴定过程中若未对损伤性阑尾炎加以全面的分析说明,即使最终引用的鉴定标准条款无误,得出的鉴定结论亦易引起分歧,从而延误案件的处理.因此,本文着重从案例出发,全面论述外伤与阑尾炎的因果关系及致残程度的评定,侧面引出鉴定意见中分析说明的重要性,为今后在遇到类似案例进行相关鉴定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