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界病变

临界病变

临界病变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9044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国际老年医学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安徽省第十六次心血管学术年会、第六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06年度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年会等;临界病变的相关文献由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玉杰、王伟民、刘传芬等。

临界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 占比:0.7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044 占比:99.23%

总计:19191篇

临界病变—发文趋势图

临界病变

-研究学者

  • 周玉杰
  • 王伟民
  • 刘传芬
  • 刘健
  • 卢明瑜
  • 汤圣兴
  • 赵红
  • 陈韵岱
  • 马玉良
  • 唐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方方; 程震锋; 潘永康
    • 摘要: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临界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Gensini评分系统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入院后常规检测心肌酶谱、脑钠肽(BNP)等血清学指标,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并运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入院前生活质量,运动平板试验(TET)评估活动耐量。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治疗组各50例。随访周期12个月,复测心肌酶谱及心功能指标,调查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耐量改善程度。复查CAG确定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进展程度,并记录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尼可地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更加明显,SAQ评分中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的项目评分提升程度更高(t=3.275、2.713、3.112,P0.05),但治疗期间尼可地尔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62,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尼可地尔,可减轻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 顾晓艳; 谢玉海; 高续; 张汇斌; 尚文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CAG检查共检出251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其中轻度狭窄53处,中度狭窄137处,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61处。在CTA检查中,3处轻度狭窄病变未被检出,1处轻度狭窄病变被判断为中度狭窄病变,3处重度狭窄病变被判断为中度狭窄病变。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3.9%,阳性预测值为94.9%,阴性预测值为94.7%,准确度为94.8%(P0.05)。结论CTA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准确、简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未明确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指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筛查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李凡奇; 赵东晖; 林小龙; 李秋雨; 孙浩轩; 范谦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临界病变患者功能性缺血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对于功能性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因单支临界病变而接受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4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手术情况,分为FFR 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OR=1.008, 95%CI:1.005~1.012)和总胆汁酸(OR=1.171, 95%CI:1.037~1.321)是FFR <0.8的危险因素,而HDL-C(OR=0.055,95%CI:0.014~0.209)是FFR <0.8的保护因素。尿酸、HDL-C和总胆汁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02和0.599。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单支临界病变,尿酸和HDL-C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指导是否进行血运重建具有一定的价值。
    • 王珂; 李春梅
    • 摘要: 重庆合川的张先生,出现劳力性胸闷(即活动后出现胸痛、胸闷不适)3年,后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3个月前,张先生无论在休息还是活动状态下,胸骨后闷胀不适程度加重,伴头痛、大汗、恶心,休息约20分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CT检查显示,其左冠前降支近段轻-中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轻-中度狭窄;而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前降支狭窄处于临界病变,但分支对角支狭窄严重。
    • 李宇航; 何晋; 王长录; 刘君宇; 尹子辉; 彭建强
    • 摘要: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标准,评估冠脉内心电图在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界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57名诊断为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管直径狭窄50~90%的血管71根,在病变近端和远端使用常规工作导丝记录单极冠脉内心电图,以ST段偏离(抬高或压低)基线≥1mm为阳性.冠状动脉造影后,2天内进行FFR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PCI),以FFR值>0.8为阴性组,FFR值≤0.8为阳性组,评估冠脉内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71根血管中,FFR阳性43例(61%),FFR阴性28例(39%),ICECG检测结果中,真阳性31例,假阴性12例,真阴性22例,假阳性6例,以FFR为金标准,IC-ECG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78%.阳性预测值为83%,阴性预测值为64%,总体准确率为74%.以IC-ECG ST段改变幅度和FFR值两个连续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C-ECG ST段改变与FFR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的临界血管病变,冠脉内心电图是一种良好的评估手段,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 王善花; 姜华丽; 李恒; 陈本发; 陈伟杰
    • 摘要: 目的 当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罪犯病变为临界病变时,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IVUS-VH)特点及IVUS-VH对ACS患者是否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ACS并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罪犯病变为临界病变(管腔狭窄50%~70%)且完成IVUS-VH检查的患者102例(ACS组),诊断稳定型心绞痛(SA)、罪犯病变为临界病变并完成IVUS-VH的患者30例(SA组).测量患者罪犯病变处最小管腔面积(MLA)、外弹力膜面积(EEM-CSA)、面积狭窄率(%AS),利用虚拟组织学分析斑块特点,测量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在ACS组中根据IVUS MLA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介入干预,并观察不同治疗策略组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A、ACS患者MLA无统计学差异,ACS患者EEM-CSA、%AS、正性重构比例明显高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脉造影显示罪犯病变为临界病变时,ACS患者相比SA患者的病变处的外弹力膜面积、面积狭窄率、正性重构比例明显增高,斑块不稳定检出率增加,IVUS-VH可识别斑块的不稳定性,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张瑞涛; 徐昕晔; 何立芸; 米琳; 郭丽君
    • 摘要: 目的 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FFR和iFR检测的6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靶血管iFR和FFR值,并测量同一靶血管的QFR值.以FFR≤0.80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界值,比较QFR和iFR与F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结果 62例患者中,有53例(85.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基线直径狭窄率为48.0%(41.1%,55.7%).iFR、QFR与FFR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3(95%CI 0.649~0.857)、r=0.626(95%CI 0.445~0.757),均P<0.001].QFR、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59(95%CI 0.748~0.935)比0.875(95%CI 0.766~0.945),P=0.801];二者与FFR诊断一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比79.0%,P=0.615).QFR与iFR的相关性较弱(r=0.396,95%CI 0.162~0.587,P=0.0015).QFR对应iFR≤0.89的AUC为0.663(95%CI 0.524~0.801,P=0.028).QFR、iFR联合诊断策略可以与FFR达到88.7%的诊断一致率,同时减少58.1%的压力导丝使用.结论 iFR与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率,但二者相关性较弱.二者联合诊断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耿亮; 汪云开; 郭蔚; 黄瑛; 张奇; 袁圆; 万青; 王兴旭; 游洁芸; 俞帅; 韦苇; 李纪明; 高力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 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 张薇; 王志强; 周志明; 杨士伟; 贾德安; 韩红亚; 周玉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可能对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血流储备分数(FFR)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67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的患者,行左前降支FFR检查,根据FFR值分为FFR≥0.75组(105例)及FFR0.05);FFR<0.75组病变长度[(20.17±7.42)mm比(16.98±6.01)mm,P=0.045]及分支血管积分[(3.36±1.38)分比(2.71±1.04)分,P=0.023]显著大于FFR≥0.7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FR值与直径狭窄率无相关关系(r=0.371,P=0.06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OR 2.197,95%CI 1.608~3.372,P=0.017)、分支血管积分(OR 2.101,95%CI 1.079~3.035,P=0.020)与FFR<0.75相关.结论 左前降支近段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长度及病变以远的分支血管积分可能对FFR值产生影响.
    • 陈济明; 顾方方; 卢孔杰; 程震锋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对冠状动脉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相关参数分析,探讨IVUS和QCA在非左主干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为非左主干临界病变患者102例,对所有病变部位分别行QCA及IVUS测量,测量相关参数包括病变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程度(DS),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程度(AS)及病变长度等,并比较相关参数差异性.?结果 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简单病变的MLD在QCA与IVUS测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2、0.452、0.207,P>0.05),右冠状动脉合并钙化病变MLD在QCA与IVUS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9,P>0.05);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简单病变DS经QCA及IVUS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1、1.449,P>0.05);回旋支病变DS在QCA小于IVUS测量结果(t=2.496,P<0.05);右冠状动脉合并钙化病变中DS在QCA大于IVUS测量结果(t=2.618,P<0.05).无论病变类型如何,在测量MLA上,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QCA所测结果小于IVUS所测量结果.?结论 应用QCA对非钙化、非分叉、非迂曲的简单临界病变在测量MLD及DS一定程度上可以与IVUS所测量的结果媲美,QCA对于这类病变具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