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斑块性质

斑块性质

斑块性质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1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医疗装备、世界中医药、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等;斑块性质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海旺、卫海松、周丽等。

斑块性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718 占比:98.18%

总计:5824篇

斑块性质—发文趋势图

斑块性质

-研究学者

  • 高海旺
  • 卫海松
  • 周丽
  • 彭德强
  • 李光玲
  • 李心娜
  • 林云
  • 梁鹏
  • 殷晨
  • 王亮亮

斑块性质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彦立; 刘华长; 关泽勇; 张英; 薛增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年龄≥75岁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者为低龄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低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反应指数、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CD40、可溶性CD40L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脂联素高于高龄组(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斑块性质,且治疗期间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张旭惠; 冯泽辉
    • 摘要: 目的:评估在冠心病诊断中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鹤山市中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接诊的66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6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斑块性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无斑块率(0.00%)和软斑块率(30.30%)低于对照组无斑块率和软斑块率(28.79%、31.82%),观察组混合斑(33.33%)和硬斑率(36.36%)高于对照组混合斑和硬斑率(9.09%、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I(0.72±0.11)、EDV(18.59±4.23)cm/s、PSV(68.46±13.63)cm/s均大于对照组RI(0.67±0.04)、EDV(17.88±4.15)cm/s、PSV(46.33±10.2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效果显著,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斑块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 苏秦
    • 摘要: 目的:评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冠脉CTA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实施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CTA检查,评估斑块性质,对比重建指数、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比较斑块体积,对比斑块最小密度CT值和斑块负荷,明确冠脉CTA的应用价值。结果:与比较,观察组患者重建指数(1.85±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4±0.10)(P 0.05);观察组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总斑块体积分别为(24.36±6.15) mm^(3)、(58.70±9.40) mm^(3)、(339.48±81.46) mm^(3),与对照组的(23.10±5.20)mm^(3)、(56.15±8,50) mm^(3)、(335.15±88.40) mm^(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最小密度CT值为(41.33±4.95) HU,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18±3.35) HU (P0.05)。结论:利用冠脉CTA评估斑块性质可对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挥鉴别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冠脉CTA推广价值高。
    • 邓艳丽; 蒋哲; 高续; 哈九大; 肖俊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定量参数与伴2型糖尿病(T2DM)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8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56 i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糖代谢指标检测。研究组通过冠状动脉CTA图像判断斑块性质,并对比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患者的CTA定量参数(斑块CT值、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前降支径线、左前降支截面积、回旋支径线、回旋支截面积);分析256 iCT定量参数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共发现36个非钙化斑块、62个钙化斑块、78个混合斑块。含有非钙化斑块的患者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前降支径线、左前降支截面积、回旋支径线、回旋支截面积、斑块CT值均低于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者(P<0.05),钙化斑块CT值高于混合斑块(P<0.05)。研究组回旋支径线、回旋支截面积、斑块CT值均与糖代谢呈正相关(P<0.05),左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左前降支径线、左前降支截面积与糖代谢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256 iCT定量参数均有明显差异,且与糖代谢指标均存在相关性。
    • 杨理丹
    • 摘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4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彩超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左侧和右侧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数量和性质与老年脑梗死疾病发病率有着密切关联,应用彩超可以有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能够为脑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且该诊断方法成本低、安全性高、简单易操作,临床推广应用率更高。
    • 沈沁; 张骁; 吴婷; 陈亮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钙化积分对慢性心绞痛(C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60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CTA检查。以IVUS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评判斑块性质的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随访12个月CAP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对随访12个月CAP患者发生ACS的预测价值。结果2种方法对脂质斑块、纤维斑块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对钙化斑块的检测结果优于冠状动脉I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以IVUS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敏感度为81.4%,特异度为69.4%,阳性预测值为42.9%,阴性预测值为92.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均为随访12个月CAP患者发生ACS的影响因素(OR=2.872、0.559,P=0.020、0.012)。ROC曲线显示,CTA钙化积分截断值为385.5,预测随访12个月CAP患者AC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敏感度为87.4%,特异度为79.2%。结论冠状动脉CTA钙化积分能有效评判C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且评估患者近期预后转归的准确度较高。
    • 申太忠; 谢灵争; 李宝; 王淑荔; 杨欢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脉CTA)检查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受斑块性质的影响,为临床正确判断冠心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0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冠脉管腔狭窄评估金标准,分析CTA在冠脉管腔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并分析CAG冠脉管腔狭窄与斑块病变的评估结果。结果:103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CTA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245节段,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和闭塞组各95、81、69节段,各占38.78%(95/245)、33.06%(81/245)和28.16%(69/245)。冠脉第6段(前降支近段)与其他段相比狭窄程度占比最高(54.69%)。在冠脉CTA检出的245处狭窄节段中,CAG共检测出钙化斑块90个、混合斑块89个、低密度斑块66个,检出率分别为36.73%(90/245)、36.33%(89/245)、26.94%(66/245)。冠脉CTA检出低密度斑块的准确率高于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而混合斑块检出准确率则高于钙化斑块(P<0.05)。结论:冠脉CTA可对冠心病冠脉管腔狭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观察出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在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时结合斑块性质来判断会更为准确。
    • 杨彦林; 吴国良; 田少勇; 王春燕; 赵鹏飞
    • 摘要: 本文探讨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血管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93例下肢血管闭塞病变患者,采用CTA检查,分析CTA诊断病变部位结果、血管狭窄程度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探讨CTA征象与患者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CTA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一致性(P1.41 cm、血管狭窄程度4级、病变血管远端CT值>62.65 Hu、钙化性斑块是下肢血管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CTA检查是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的可靠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病变血管长度、血管狭窄程度、远端CT值及管腔内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降低治疗盲目性,提高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
    • 符艳梅; 周军; 彭川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CTA与DSA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效能的一致性,计算其对颈动脉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诊断效能,对比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患者接受后续手术治疗,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CTA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术前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与术前DSA检查结果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72、0.849,P<0.05)。术前CTA检查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51%,准确度为94.85%;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41%,准确度为98.97%。术前CTA检查对颈动脉轻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诊断效能均与DSA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680、0.978,P<0.05)。术前CTA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方法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31,P<0.05)。结论CT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参考,并可于术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提供较为准确的评估。
    • 刘晓辉; 汤伟伟; 常远
    • 摘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卒中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因头痛、头晕入院患者经相关检查排除颅内血管病变、脑梗死等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IMT厚度、斑块检出情况、斑块性质以及颈动脉血流参数情况。结果:卒中组检出颈部动脉有斑块者105例,斑块数为151个,对照组检出有斑块者15例,斑块数为29个。卒中组斑块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IMT厚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PI、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EDV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性质情况为临床评估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程度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