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9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1031159篇;相关期刊435种,包括临床医学、血栓与止血学、心血管病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暨第一届中国智慧医疗大会等;血小板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生、徐新、等等。

血小板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9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1159 占比:99.92%

总计:1031969篇

血小板功能—发文趋势图

血小板功能

-研究学者

  • 李建生
  • 徐新
  • 阮长耿
  • 周强
  • 柯元南
  • 王志军
  • 于晓风
  • 于长安
  • 余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冶怡; 常荣
    • 摘要: 缺氧是组织细胞供氧不足或因氧化过程障碍不能利用氧而引起的病理过程。高原环境下,随着海拔的上升大气压逐步下降,而空气中氧的百分数不变,氧分压随海拔上升而递减,形成天然的低压缺氧环境。流行病学数据表明〔1〕,在海拔超过3000 m的缺氧环境长期逗留后,脑卒中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30倍;现有的研究显示〔2〕,暴露于高海拔地区与血栓形成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即高原缺氧环境下易发生各种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等。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巨核细胞所产生并释放入外周血中的一种直径为2~3μm的盘形小体,参与止血、血液凝固及血凝块的收缩过程。病理情况下,当血管内皮损伤或受某些病理因子刺激,血小板会发生黏附、聚集及释放等活化反应,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究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与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变化的关系对临床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 杨彦立; 刘华长; 关泽勇; 张英; 薛增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年龄≥75岁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者为低龄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低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反应指数、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CD40、可溶性CD40L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脂联素高于高龄组(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斑块性质,且治疗期间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孔咏梅; 刘亚林; 郭医杰; 张晓林; 王美蓉; 张潇
    • 摘要: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进展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指标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27例进展性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8,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n=59,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功能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CD62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TNF-α、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血小板CD62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血小板功能以及炎症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 赵志刚; 雷梦杰; 王胜楠; 李雅超; 杨彦立; 安蕾; 王敬尧; 周海立; 孙雪; 李彩榕; 薛增明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相关学会年会的摘要和报告中PCI后采取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其中降阶治疗组患者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标准治疗组患者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出血、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最终获得文献6篇,包括6 711例患者,其中RCT 3篇,均有一定偏倚风险;队列研究3篇,均有中等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1,1.02)]、出血发生率[RR=0.74,95%CI(0.51,1.07)]、全因死亡率[RR=1.08,95%CI(0.67,1.75)]、心源性死亡率[RR=0.72,95%CI(0.38,1.37)]、心肌梗死发生率[RR=0.82,95%CI(0.57,1.16)]、卒中发生率[RR=0.61,95%CI(0.30,1.24)]、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69,95%CI(0.21,2.23)]、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RR=1.14,95%CI(0.78,1.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阶治疗组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64,0.89),P<0.05]。结论 在接受PCI的ACS患者中,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可降低患者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同时不增加缺血事件。
    • 刘潺; 陈杰; 李亚峰; 闫保娟; 张静
    • 摘要: 目的通过与透射光法血小板聚集实验(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2种常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法(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PFA)用于监测老年脑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的血小板功能状态,探讨该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139例,所有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 d,联合阿司匹林3d。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分为快代谢组(n=49)、中等代谢组(n=70)与慢代谢组(n=20),分别应用PFA-200 P2Y、LTA与TEG共3种方法检测血小板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制作ROC曲线以评价监测价值。结果血小板功能在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与慢代谢组的平均值:PFA-200 P2Y法分别为206.84 s、192.43 s和180.45 s,LTA法分别为57.55%、57.86%和69.80%,TEG法分别为64.23%、61.58%和56.02%。划分是否为高反应状态后发现,在LTA方法中,不同代谢组间的高反应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作为检验标准时,PFA-200 P2Y的曲线下面积为0.391(P=0.001),大于TEG的曲线下面积0.298(P=0.035),说明PFA-200 P2Y方法的监测价值高于TEG方法。结论PFA-200 P2Y与LTA的一致性与相关性较优,较TEG的监测价值高,可用于监测老年脑梗死患者服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
    • 武俊波; 张基伟; 武俊超; 赵明枝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Strkoe in progression,SIP)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科SIP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20mg·次^(-1)阿托伐他汀加替罗非班,观察组54例施以80 mg·次^(-1)阿托伐他汀加替罗非班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81.13%(P<0.05);血清神经肽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Membrane glycoprotein CD62P,CD62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辅助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IP患者中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效果较常规剂量更佳。
    • 袁勇程; 刘尚军
    • 摘要: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炎性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在我院实施PCI术的100例老年CHD患者信息,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IL-6、TNF-α、CRP、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PAR、PRU、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均能够明显改善老年CHD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及MACE发生率,但替格瑞洛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 黄聪; 李建辉; 王艳君
    • 摘要: 目的:探讨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血清CD40配体(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98名产褥期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并发DVT分为观察组(n=178)和对照组(n=120)。比较两组对象剖宫产率、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指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 (IL-10)、C反应蛋白(CRP)];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褥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pearson分析血清CD40水平与APTT、PT、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血清CD40L、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率、CD40L、APTT、PT、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为产褥期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0L水平与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呈正相关(P<0.05),与APTT、PT呈负相关(P<0.05)。结论:剖宫产术率、CD40L、DD、FIB、PAF、P-selectin、vWF、TNF-α、IL-10、CRP升高及APTT、PT降低是产褥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且血清CD40L水平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对其水平进行监测,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 程林
    • 摘要: 目的:分析持续血液滤过联合前列地尔对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自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研究组采用持续血液滤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与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膜蛋白(GMP-140)]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TC、TG)、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PDW、MPV、GMP-140)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脂水平(TC、TG)、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PDW、MPV、GMP-1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血液滤过联合前列地尔方案对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显著改善其机体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功能,从而能全面改善其预后。
    • 杜东平; 余晓凤; 郭永红; 刘萍
    • 摘要: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n=59)和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n=62)。对比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CD62p]、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P-selectin、血小板CD62p水平、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血小板功能、炎症状态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