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斑块面积

斑块面积

斑块面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12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生态科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等;斑块面积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玮、张大治、赵匠等。

斑块面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5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9126 占比:99.40%

总计:19241篇

斑块面积—发文趋势图

斑块面积

-研究学者

  • 高玮
  • 张大治
  • 赵匠
  • 邓文洪
  • Mintz G.S.
  • 刘相勇
  • 吴光胜
  • 吴都
  • 姜珊
  • 张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星宏; 胡伯宁
    • 摘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12月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IMT和斑块面积,甚至消除颈动脉斑块,但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
    • 张一达; 刘璇; 刘东亮; 李恩静; 赵丹青; 贺雯雯; 谢杰; 齐雪威
    •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35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级22例,2级23例,3级21例。比较对照组研究对象与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状态、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甲基化状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程度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高血压2~3级患者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占比及高血压1~3级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呈升高趋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呈增厚趋势,斑块面积呈增大趋势;与对照组比,完全非甲基化、部分甲基化、完全甲基化患者血浆Hcy水平均呈升高趋势,IMT呈增厚趋势,斑块面积呈增大趋势(均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基化状态分别与血浆Hcy、IMT水平、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437、0.486、0.475,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越严重,则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同时随着高血压分级、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升高,血浆Hcy水平也可升高,IMT增厚,斑块面积增大,且甲基化状态分别与血浆Hcy、IMT水平、斑块面积存在正相关。
    • 陈春兵; 徐贵川; 黄国飚; 范先毅; 江林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脑动脉血管壁成像(HR MR-VWI)在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100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缺血组;将同期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50例非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纳入非缺血组。全部患者接受HR MR-VWI检查,并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重点观察两组HR MR-VWI的影像学特征及参数;分析HR MR-VWI对脑缺血性疾病的评估价值。结果缺血组斑块位于腹侧壁、斑块表面不光整、斑块内出血、斑块明显强化、血管壁正性重构占比明显高于非缺血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WA、PA单独及二者与LA联合评估脑缺血性疾病的AUC>0.80,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当LA、WA、PA的cut-off值分别取10.750 mm^(2)、10.450 mm^(2)、5.750 mm^(2)时,可达最佳评估价值。结论HR MR-VWI对脑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且可依据血管最狭窄处LA、WA、PA参数进行定量评估。
    • 栗伟; 任腾飞; 周荣新
    • 摘要: 75岁的张老伯身体硬朗,精神很好。体格检查可见全身散在多数的红斑、硬肿及苔藓样斑块面积较大。我开始询问他的现病史和既往史,不管是初次发病的时间、可能的诱因、采取的治疗手段,还是日常的保养方式,他都记得很清楚,回答起来井井有条。讲完多年的患病经历后,张老伯感慨道:"10年了,我可是被这个病折磨够了,恨不得立刻就能康复。
    • 李贺; 姬寒蕊; 苏文全; 吴圣贤
    • 摘要: 目的评价内消软脉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二科并口服内消软脉汤3个月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0例,针对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纵切厚度、横切厚度及面积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根据斑块性质及是否合并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72.00%;斑块纵切厚度、斑块横切厚度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是否合并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疗效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内消软脉汤可有效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
    • 马翠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脑梗死伴有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老年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伴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分层抽样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脑梗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颈动脉狭窄及神经缺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以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以及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伴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调理患者的血脂水平,在减少血小板凝集的同时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吴都; 朱鸣雷; 骆乐; 姜珊; 张锐; 陈乐辉
    • 摘要: 目的探讨≥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疗养的684例老年人。所有入选者随访前后行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随访2年后最大斑块面积较基线测量>10 mm2为斑块面积进展截点,分为斑块进展组(167例)及斑块未进展组(517例)。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酸、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他汀用药史。比较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以斑块面积进展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的影响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r=0.2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治疗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0.456,P<0.01)。年龄(OR=1.030,P<0.05)、高血压病史(OR=1.563,P<0.05)、糖化血红蛋白(OR=1.353,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565,P<0.01)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是≥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危险因素,他汀治疗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 郎继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血脂[TG(三酰甘油)、TC(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炎症因子[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对比两组斑块面积及IMT(中膜厚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且斑块面积及IMT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 李栋山
    • 摘要: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效果.选取武威市中医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一般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NIHSS评分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清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指标水平.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组间对比,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T厚度与斑块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小,2组患者IMT厚度与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keto-PGF1α、TXB2、NO、ET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6-keto-PGF1α、TXB2、NO、E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利于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吴都; 朱鸣雷; 骆乐; 姜珊; 张锐; 陈乐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杭州市五云山医院疗养的684例老年人.所有入选者随访前后行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最大斑块面积,随访2年后最大斑块面积较基线测量>10 mm2为斑块面积进展截点,分为斑块进展组(167例)及斑块未进展组(517例).收集所有入选对象的一般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检查(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酸、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他汀用药史.比较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以斑块面积进展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颈动脉斑块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r=0.2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他汀治疗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性保护因素(OR=0.456,P<0.01).年龄(OR=1.030,P<0.05)、高血压病史(OR=1.563,P<0.05)、糖化血红蛋白(OR=1.353,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565,P<0.01)是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糖化血红蛋白是≥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面积进展的危险因素,他汀治疗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