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IHSS评分

NIHSS评分

NIHSS评分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1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054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家庭保健、东方药膳、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08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等;NIHSS评分的相关文献由284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静、刘丹、张莹等。

NIHSS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9 占比:29.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54 占比:70.94%

总计:4305篇

NIHSS评分—发文趋势图

NIHSS评分

-研究学者

  • 王静
  • 刘丹
  • 张莹
  • 李斌
  • 李莉
  • 王丽
  • 许铁
  • 黄丹
  • 丁砚兵
  • 于会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晶晶
    • 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主要危险因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纳入疾病组,同时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血清指标的检测,评定疾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并进行严重程度的划分。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主要危险因子(Hcy、Cys C、FIB)水平,分析血清主要危险因子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患有冠心病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例数均多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疾病组的Hcy、Cys C、FIB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IHSS评分间的各项血清主要危险因子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者的各项血清主要危险因子水平均高于中度者,中度者上述指标均高于轻微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y、Cys C、FIB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r;=0.512、0.547、0.60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主要危险因子水平(Hcy、Cys C、FIB)均呈现异常状态,且与NIHSS评分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在日常诊疗中需要加强对上述血清指标的监测,以方便临床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有效进行预后评估。
    • 沈碧胜; 李旷怡; 张英俭; 梁章荣; 陈景利; 洪丹东; 宁驰; 彭烈标
    • 摘要: 目的:探讨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是否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压降低、头痛、过敏、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其血尿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指标均无异常。结论:用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王跃慧; 李春彦
    • 摘要: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接诊的1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匹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指标、NIHSS评分、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蛋白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DL-C、TG、T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尿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卒中疗效相似,但匹伐他汀降低血脂水平更显著,且可一定程度缓解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
    • 马昀欣; 董友朋
    •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其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和观察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记录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I、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可促进痉挛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的显著改善,从而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
    • 杨洁
    •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共94例,对患者分组采用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各47例,对照组不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仅进行常规吞咽指导,观察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A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确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并且SSA评分也呈明显降低情况,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各项指标方面(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缓解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同时对于改善其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培培; 董少军; 孙田田; 庞青
    • 摘要: 目的:研究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医治前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02%VS72.09%)(χ^(2)=6.541,P=0.01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TNF-α、IL-6及hs-CRP指标水平的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刘娜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伴认知障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与奥拉西坦胶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门诊100例老年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仅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24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HAMD-24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后MoCA、BI、NIHSS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
    • 余雪基; 张树山; 郭钊云; 邓小勇; 邱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前循环近端动脉闭塞性卒中取栓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近端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心源性栓塞型、PCHDs的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NIHSS评分、取栓次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PTR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NIHSS评分高(OR=1.238;95%CI:1.075~1.425)、取栓次数增加(OR=2.528;95%CI:1.342~4.726)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治疗前循环近端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较高的术前NIHSS评分及取栓次数增加相关。
    • 何春林
    • 摘要: 目的:探究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72例行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行传统开颅手术、试验组实施微创手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性信息及术前术后日常活动功能量表评分(ADL)、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后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意义(P0.05),术后两组ADL、GOS评分较术前升高,NIHSS评分较前降低,术后两组患者ADL评分、GO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开颅手术更优。
    • 许香香; 陈宝春; 林凤芹
    • 摘要: 目的探讨流程质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的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未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急诊救治环节所用时间,两组溶栓前和溶栓15 d后NIHSS评分和MMSE评分情况,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卒中小组到达时间、检查单缴费时间、血液送检时间、CT检查等待时间、家属决策时间、取药时间、办理入院时间、血液检查时间、入院之溶栓药物使用时间(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1.39±6.63)d短于对照组的(16.46±7.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1,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采用流程质控干预能够明显缩短各救治环节所用时间,可提高救治效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