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生率

发生率

发生率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7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38篇、会议论文299篇、专利文献146099篇;相关期刊2254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基层医学论坛、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95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发生率的相关文献由2324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M.、李静等。

发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38 占比:7.66%

会议论文>

论文:299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146099 占比:92.16%

总计:158536篇

发生率—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弓前楠; 王珏; 范亚伟
    • 摘要: 目的了解山西人群的下颌磨牙后管形态学特征,测量相关数据,为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系统随机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400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影像,使用锥形束CT及数字化软件测量相关数据,进行磨牙后管分型,建立磨牙后管三维模型,观测并统计磨牙后管数量、分布及走形,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样本368例,84例样本中存在磨牙后管,发生率为22.83%。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左侧55侧,右侧52侧,性别、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下颌角与磨牙后区后缘为界,将磨牙后管起始位置分为A(下颌支区)、B(磨牙后区)两区,磨牙后管按形态及走形可分为A1~A5、B1~B4共9型,其中磨牙后管起自下颌支区沿下颌骨内侧弯曲向上行走的A3型最为多见,其次是B3型,A4型最少见。磨牙后管平均长度为(10.95±2.76)mm,起始位置平均直径为(1.22±0.50)mm,磨牙后孔平均直径为(1.05±0.39)mm,磨牙后孔距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平均距离为(9.50±3.66)mm。结论山西人群磨牙后管发生率较高,行磨牙后区及下颌支部位手术时需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 周西文; 侯召宁; 谈莹莹; 王林; 李修真
    • 摘要: 针对传统吸收制冷机组存在溶液发生率偏低的问题,搭建了一套超声波强化发生器内溶液发生过程实验装置,对超声强化溴化锂水溶液发生过程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热流密度下超声,强化发生过程更明显,双超声振子较单超声振子具有更好强化溶液发生过程。基于超声作用的发生压力分别为4.15 kPa、5.02 kPa和6.18 kPa时的系统发生率较无超声作用时,分别提高了5.69%、6.15%和6.62%。尽管系统发生率随着发生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但超声作用下系统发生率较无超声作用时的提升效果随发生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溶液初始质量分数49.57%,超声频率25 kHz,超声功率90 W,冷却水流量400 L/h时,产生相同量冷凝水,超声强化溶液传热热源温度可降低2.0°C左右。在低能耗下超声强化溶液发生过程对降低热源温度具有明显作用。
    • 丁黔川; 冯红超; 韦敬; 叶彬; 王朝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下颌神经管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1000例,观察其下颌前行管及其余分支,统计前行管在下颌升支区、磨牙后区、磨牙区的发生率以及到下颌骨各位点的距离。结果本研究最终观察患者901例(1802侧),有386例患者发现了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2.84%;有182例患者发现前行管(男性97例,女性85例),占总人数的20.20%(182/901),共发现225侧下颌骨有前行管,左侧下颌有101例,右侧有124例,性别和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行管主要发生在磨牙区、磨牙后区和升支区,而前行管起点在升支区最好发,止点在磨牙区发生最多(P<0.05)。前行管平均长度(L1)为(10.364±3.833)mm;前行管到下颌神经管主干的平均高度(L2)为(3.623±2.035)mm;前行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L3)为(9.280±3.240)mm。结论下颌神经管分支普遍存在,男女及左右侧分布无差异;下颌前行管在磨牙区发生率最高。
    • 丁黔川; 冯红超; 韦敬; 叶彬; 王朝辉
    • 摘要: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下颌神经管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1000例,观察其下颌前行管及其余分支,统计前行管在下颌升支区、磨牙后区、磨牙区的发生率以及到下颌骨各位点的距离。结果本研究最终观察患者901例(1802侧),有386例患者发现了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2.84%;有182例患者发现前行管(男性97例,女性85例),占总人数的20.20%(182/901),共发现225侧下颌骨有前行管,左侧下颌有101例,右侧有124例,性别和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行管主要发生在磨牙区、磨牙后区和升支区,而前行管起点在升支区最好发,止点在磨牙区发生最多(P<0.05)。前行管平均长度(L1)为(10.364±3.833)mm;前行管到下颌神经管主干的平均高度(L2)为(3.623±2.035)mm;前行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L3)为(9.280±3.240)mm。结论下颌神经管分支普遍存在,男女及左右侧分布无差异;下颌前行管在磨牙区发生率最高。
    • 孙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进入会昌县中医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其可能引发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00例患者中出现手术室感染40例,感染发生率为6.67%(40/600)。发生手术室感染者中有糖尿病史、术中参观、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引流时间≥2 d、手术用时≥160 min、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及以上占比均高于未发生手术室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有糖尿病史,术中参观,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引流时间及手术用时长,ASA分级高是引发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要给予关注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其发生率
    • 卢层层; 石晶; 马欣; 季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048例,以前者578例行气管插管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方案;以后者行气管插管的47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FMEA理论分析UEE发生的失效模式构建的改善方案。比较两组失效模式RPN评分、UE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RPN评分、UE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基于FMEA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UEE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田云旭; 张可欣; 田苗; 李秀婷
    • 摘要: 心脏不良事件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会延长住院天数,加重经济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现从年龄、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贫血与输血等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 刘勇; 周加军; 高潮清
    • 摘要: 目的:观察肌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门诊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观察肌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24例)及非肌少症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同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为24.00%。≥60岁的透析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为35.48%;<60岁的透析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为18.84%。肌少症组的MQSGA评分、年龄、透析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较非肌少症组高(P<0.05),而体质量指数、人体蛋白质含量、去脂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磷较非肌少症组低(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QSGA评分高(OR=1.422,95%CI:1.154~1.751)、透析时间长(OR=1.028,95%CI:1.007~1.050)、hs-CRP水平高(OR=1.361,95%CI:1.115~1.662)是肌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少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老年透析患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营养状况、透析时间、炎症状态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张昭昕; 李守琴; 虎洁婷; 何雄; 杨娟; 张修斌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衰弱发生率。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CKD患者衰弱发生率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30日,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0项研究,共9496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衰弱发生率为32.5%(ES=0.325,95%CI:0.261~0.390,P<0.001),衰弱前期发生率为39.6%(ES=0.396,95%CI:0.348~0.444,P<0.001)。结论CKD患者衰弱和衰弱前期发生率均较高。不同地区、性别、治疗方式、评估工具的CKD患者衰弱发生率均存在差别,医护人员应尽早评估患者衰弱现状,制定干预计划,以延缓衰弱的发生和进展。
    • 冀敏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化疗的60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按照血液病化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针对引起患者便秘的主要因素进行运动指导、腹部及穴位按摩、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及肛周坐浴一系列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及首次排便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3.3%,首次排便时间为(33.56±6.11)h,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53.3%,首次排便时间为(52.95±6.85)h。对比两组数据,可见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为患者提供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著降低血液病化疗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优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