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颅内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3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6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177516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由15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拥军、赵性泉、李吕力等。

颅内动脉狭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6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77516 占比:99.70%

总计:178043篇

颅内动脉狭窄—发文趋势图

颅内动脉狭窄

-研究学者

  • 王拥军
  • 赵性泉
  • 李吕力
  • 李瑶宣
  • 钟维章
  • 李天晓
  • 王子亮
  • 黄清海
  • 刘建民
  • 宁加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费敏; 谢飞
    • 摘要: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体检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IAS)的发病情况进行筛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共6237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TCD检查的体检者的体检结果,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史、血压、体质量指数、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以及TCD结果包括狭窄动脉的部位及数量等,分析IAS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7例诊断为IAS,发病率为5.1%,年龄(62.6±16.9)岁,其中58.0%为男性。病变最常见累及的血管为大脑中动脉(53.0%),有261例(82.3%)体检者为单支动脉狭窄。≥65岁是IAS最高发的年龄段(4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发生I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499(1.886~3.310)、2.584(1.952~3.422)、1.743(1.304~2.331)、1.388(1.072~1.796)]。结论TCD有助于在体检人群中进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IAS,对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及HHcy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将TCD作为常规体检项目。
    • 林琬; 林麒
    •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4例,根据入院后72 h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42例)和正常组(8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史、空腹血糖、血脂、凝血相关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前循环狭窄占比、闭塞占比、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动脉闭塞[OR=1.231,95%CI(1.035,4.099)]、hs-CRP[OR=1.104,95%CI(1.007,3.234)]、入院时NIHSS评分[OR=2.471,95%CI(1.192,5.114)]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闭塞,血hs-CRP含量升高,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尽早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改善炎症状态,有利于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李明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于该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治疗后24 h患者NIHSS评分差异结果分为有效组(40例,NIHSS评分下降≥4分)与无效组(40例,NIHSS评分下降0.05)。而有效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占比均明显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无效组;有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短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034、2.455、11.321、2.081、3.31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合并症、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时间等,因此患者发病时应及早就诊,同时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方便对症处理,提高溶栓质量。
    • 王丽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2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均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UCP2、BDN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及UCP2、BDNF、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改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脂及血清UCP2、BDNF水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安全可靠。
    • 李大军; 金平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头部MRA或/和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6例)、轻度狭窄组(43例)及中重度狭窄组(45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Cys-C、UA、T细胞亚群差异,并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评估血清Cys-C、UA、T细胞亚群对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结果血清Cys-C、UA水平及CD4^(+)T细胞水平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ys-C、UA、CD4^(+)T细胞升高及CD8^(+)T细胞降低为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且随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血清CysC、UA、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降低。
    • 张炤杰; 杨军
    •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颅内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颅内动脉轻度狭窄且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测颅外颈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Th1、Th2及Th17)细胞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等体液免疫比例。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颈总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CCA)、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颈内动脉收缩期容积(EDVICA)以及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容积(PS-VICA/PSVCC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3,t=11.461,t=10.413,t=11.719,t=4.749;P<0.05),而RIVCCA、RII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8,t=3.717;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VA)、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VA)、椎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VA)及MRI椎动脉流量(MRIVA)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5,t=7.860,t=2.540,t=4.281;P<0.05);观察组Th1、Th2及Th17细胞免疫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2,t=10.955,t=24.194;P<0.05),而IgG、IgM及IgA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2,t=7.560,t=26.681;P<0.05)。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对颅内前、后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预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陈育锋; 程影; 祁良
    • 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老年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SA、CT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记录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DSA、CTA影像特征,比较二者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颅内动脉正常7例,轻度狭窄58例,中度狭窄23例,重度狭窄13例,闭塞2例。CTA诊断出颅内动脉正常13例,轻度狭窄54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11例,闭塞1例。DSA与CTA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48,P<0.05)。结论CTA诊断与DSA检查存在较高一致性,CTA诊断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价值。
    • 刘少霓; 林楚生; 张晓璇; 陈浩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4例,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2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和干预组(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天,两组TC、TG、LDL-C水平相对治疗前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颅脑动脉内膜斑块厚度,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 李翀; 陶迅; 邱文倩; 张超学
    • 摘要: 目的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到医院就诊脑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与经颅超声扫描。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对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检出率。结果经颅超声检测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多层螺旋CT检测(P0.05);经颅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经颅超声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CT(P<0.05)。结论经颅超声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准确率更高,对中重度狭窄动脉检出率更高。
    • 滕明星; 曹晓枫; 曹晓攀
    •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2、IL-6、IL-8)水平及血脂指标(TG、TC、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