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4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41234篇;相关期刊512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由3757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树贵、迟路湘、范文辉等。

脑血管造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4 占比:3.20%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1234 占比:96.67%

总计:42655篇

脑血管造影—发文趋势图

脑血管造影

-研究学者

  • 史树贵
  • 迟路湘
  • 范文辉
  • 马廉亭
  • 李俊
  • 李强
  • 凌锋
  • 刘新峰
  • 周志明
  • 张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勇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2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检查下的动脉血管内斑块发生情况、血管狭窄程度,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共有5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1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为91.94 %,灵敏度为94.23 %,特异度为80.00 %,与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无法确诊患者可进一步应用脑血管造影检查。
    • 岳沛林; 李杨
    • 摘要: 1病例患者男性,57岁,因8个月前突发心前区疼痛不适及左侧肢体无力,于外院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左主干+三支病变(图1),适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出于应急给予右冠药物球囊成形治疗。出院后患者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未系统治疗。发病1月后,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ICA)起始部接近完全闭塞、左侧ICA重度狭窄伴溃疡斑块。
    • 余爱勇; 赵迎春; 潘晓春; 周克贵; 赵玉武; 顾磊
    • 摘要: 目的·探索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 shaking-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患者的血压波动与脑灌注和侧支循环变化的关系,为明确LS-TIA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LS-TIA患者。以动态血压仪采集的收缩压标准差作为短时收缩压变异(short-ter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SSBPV)指标,根据SSBPV水平,将LS-TIA患者分为SSBPV高组16例,SSBPV正常组14例,同期因头痛、头晕就诊的人群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1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以及脑梗死病史资料。所有患者以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单弯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椎动脉造影,由手术医师判断颅内动脉狭窄数目以及评估侧支循环开放情况。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小脑作对照,比值小于0.9,作为判断脑叶低灌注的标准。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其余资料为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HC组相比,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的颅内动脉狭窄总数、颈内动脉狭窄数目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SBPV高组、SSBPV正常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高于HC组(均P=0.000),SSBPV高组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高于HC组(P=0.000),SSBPV高组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P=0.001)、二级侧支循环开放数高于HC组(P=0.014)。与SSBPV正常组比较,SSBPV高组出现低灌注的脑叶数多(P=0.041),出现严重低灌注的病例数多(P=0.024),侧支循环开放的总数多(P=0.034)。结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导致了LS-TIA患者脑低灌注范围更大,重度脑低灌注比例更高,这可能参与了LS-TIA的发病机制;而作为代偿机制之一,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比例高。
    • 周琛云; 何英; 杜兰鑫; 夏春潮; 徐旭; 刘翼; 文晓蓉
    • 摘要: 目的 使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烟雾血管病患者(MMA)眼动脉(O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分期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经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MMA患者,根据DSA图像对所有患病侧进行Suzuki分期,并测量其同侧眼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_(OA))及搏动指数(PI_(OA))。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MMA患者48例,共90侧大脑半球存在烟雾血管表现。其中,病程处于早期(SuzukiⅠ-Ⅱ期)、中期(SuzukiⅢ-Ⅳ期)、晚期(SuzukiⅤ-Ⅵ期)的大脑半球分别为23个,23个和44个,其眼动脉均表现为PSV_(OA)加快,PI_(OA)降低。早、中、晚期三组患者间PSV_(O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PIO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晚者PI_(OA)越低。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I_(OA)与病程分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1(P<0.001)。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PI_(OA)与MMA患者的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I_(OA)越低,临床分期越晚,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可能有助于医生临床策略的确定。
    • 关晖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模式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出院时疼痛评分,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组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6.54%,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98.08%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 何洪真; 史晓英; 赵金叶; 冯潇潇; 郭星; 吕佩源
    •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检查和治疗需要用到造影剂,如CT检查、冠脉造影、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等。为临床诊疗提供方便的同时,由于造影剂的理化性质及患者的个人身体素质的不同,在使用造影剂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虽较为罕见,临床发病较少,但诊断困难、具有一定的致残、致死风险,故本文将对目前关于CIE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占振瀛; 王安荔; 金东旰; 张宁
    • 摘要: 造影剂脑病(CIE)是血管内应用碘造影剂后出现的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多在使用造影剂后短时间内出现症状。CIE患者可表现为头痛、精神症状、皮层盲、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其中以皮层盲或意识障碍较常见。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一过性,在脑部CT或MRI扫描时可出现暂时性的异常表现。
    • 林燕萍; 陈良义; 陈丽文
    • 摘要: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径路脑血管造影术后TR-Band止血气囊三种减压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室接收的30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三组患者均于术后2 h开始气囊减压,A组TR-Band止血气囊的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依次抽气5 mL、5 mL、2 mL;B组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抽气量为3 mL,抽气4次;C组首次抽气量为2 mL,之后每隔1 h抽气量为2 mL,抽气6次。抽气完毕后,观察穿刺点2 h,待到无渗血或血肿时,拆除TR-Band气囊。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情况、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术肢肿胀情况以及舒适度。结果三组患者止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肢肿胀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径路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进行TR-Band止血气囊止血,于术后2 h开始减压,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依次抽气5 mL、5 mL、2 mL,能降低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和术肢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武静怡; 杜改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脑血管造影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73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在不同年龄(青年、中年、老年)患者中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脑血管造影的颈动脉狭窄吻合率。结果颈动脉血管超声、脑血管造影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分别为65.75%、58.90%、94.52%。联合诊断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脑血管造影、颈动脉血管超声单独诊断,三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颈动脉狭窄分级中,三种诊断方法对青年、中年、老年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脑血管造影的狭窄1~3级、4级及总体吻合率分别为91.67%、100.00%、94.52%。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联合脑血管造影在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诊断效果要显著优于单独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 廖洪通; 邹达良; 李华文
    • 摘要: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1]。脑血管病中占比约0.5%~1.0%[2],因CVST病因复杂,在青年及围产期妇女最多见,临床表现以头痛、癫痫、意识障碍等为主[3]。因CVST发病率低、无特异性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治疗主要有抗凝、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转归。本文将对1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CVST的病人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对CVST的认识,积累诊治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