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颅内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85300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国中医药咨讯、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第五届粤港澳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相关文献由66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泽宇、岑键昌、李倩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5300 占比:99.86%

总计:185557篇

颅内静脉窦血栓—发文趋势图

颅内静脉窦血栓

-研究学者

  • 吴泽宇
  • 岑键昌
  • 李倩
  • 李梅
  • 李泽奇
  • 杨雅文
  • 田成林
  • 苏平
  • 谢仁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飞絮; 车璐
    •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有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8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后是否出现痫性发作将患者分为痫性发作组(n=30)和非痫性发作组(n=58).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结果 30例痫性发作患者中,7例(23.33%)患者以痫性发作为首发症状;21例(70.00%)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例(3.33%)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1例(3.33%)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合并恶心、呕吐.58例非痫性发作患者中,53例(91.37%)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1例(1.72%)患者首发症状为左下肢活动不灵便;1例(1.72%)患者出现晕厥;2例(3.45%)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痫性发作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痫性发作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低于非痫性发作组(P<0.05).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痫性发作患者临床特征明显,且凝血功能亢进,临床应积极分析情况给予患者治疗.
    • 王冬昱; 周俊伶; 王子莲
    •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37岁,因孕38周,发现颅内静脉窦血栓6月余,头晕1天,于2021年3月27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20年7月4日,预产期2021年4月11日,本次妊娠自然受孕。停经11+2周患者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1天余,四肢抽搐2次”入住本院神经内科,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TA)+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检查示:考虑上矢状窦腔内血栓形成,并右侧额叶静脉性脑梗死。
    • 付剑
    • 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抗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机械取栓术治疗,首先对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功能障碍评分(mRs)、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GCS)、疼痛视觉评分(VAS),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凝与机械取栓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各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而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何一帆; 郭荷娜; 杨谦; 陈瑞利
    • 摘要: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致使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脑血管病中的一类。如今国内外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CVT的病例报道及研究日益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与CVT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现就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CVT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归纳总结,加深临床医生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CVT的认识。
    • 柳莉; 王丽娟; 范佳煜; 邢英琦
    • 摘要: 目的研究眼部超声及颈静脉超声在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及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新诊断的IIH患者20例、CVST患者25例,所有的患者需完成眼部超声及颈部静脉超声检查。收集年龄、性别和BMI匹配的对照组40例。比较IIH、CVST及对照组视神经鞘宽度(ONSD)、颈内静脉远段(IJV-J3)的横截面积(CSA)、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血流量(BFV)及颈静脉瓣关闭不全(IJVVI)发生的频率。探讨眼-颈一体超声在IIH和CVST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IIH患者ONSD显著大于对照组(4.71±0.41 vs.3.93±0.24 mm,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预测IIH的最佳临界值为4.25 mm(AUC=0.978,95%CI 0.95~1.00,P<0.001,敏感性:90%,特异性:93%)。在CVST组中,19例(76%)患者的颅内压(ICP)升高。ICP升高的患者ONSD显著高于ICP未升高的患者(4.35±0.22 vs.3.96±0.18 mm,P<0.001)。CVST患者的颈内静脉BFV(404.43±314.73 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80.37±233.03 mL/min,P<0.001)和IIH患者(617.67±282.96 mL/min,P=0.023)。ROC曲线分析显示BFV预测CVST的最佳临界值为471.6 ml/min(AUC=0.841,95%CI 0.73~0.95,P<0.001,敏感性:88%,特异性:72%)。IJVVI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颈一体超声可以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颅内压及颈内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超声测量ONSD可以识别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而颈内静脉血流量降低可能有助于区分CVST和IIH。
    • 沈洪萍; 于龙娟; 李冬梅; 黄建业
    • 摘要: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ar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主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为0.5%~2%[1]。血栓堵塞容易造成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癫痫和脑出血等并发症,需要行脱水降颅压、抗凝、抗癫痫和血管内治疗等。常用脱水药是20%甘露醇,此药对血管刺激性强,易造成静脉炎,一般临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输液治疗。
    • 李茜; 王丽竹
    • 摘要: 总结1例多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伴发颅内出血行经皮颅内静脉窦血栓置管溶栓治疗的精准护理。与医生团队紧密合作,分析不同临床治疗矛盾点,根据医疗决策动态调整护理策略。护理重点是按医嘱行精准溶栓治疗,做好留置鞘管及微导管的护理,加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重视血栓二次形成的预防及ICU早期康复,做好造影剂肾病的观察与护理。该患者在ICU治疗期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住院51 d后步行出院。
    • 魏鹏; 韩文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和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妊娠期和产褥期CVS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CVST在产褥期与妊娠期的发生率为5∶3,妊娠期CVST的发病率为98.12/100000;妊娠期CVST患者的病死率(20.8%)高于产褥期(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期CVST总体病死率10.3%;妊娠期CVST胎儿丢失率为87.5%(21/24);横窦(79.7%)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次为乙状窦(62.5%)和上矢状窦(51.6%),48例(75.0%)患者≥2个部位受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56例,87.5%)、恶心呕吐(31例,48.4%)、局灶神经功能障碍(30例,46.9%)等,其中恶心呕吐在妊娠期的发生率高于产褥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头痛、局灶神经功能障碍在妊娠期的发生率高于产褥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在妊娠期的发生率高于产褥期(P=0.036);脑梗死在妊娠期的发生率高于产褥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人群年龄高于存活组(P=0.008);首发症状为昏迷、合并颅内出血、合并脑梗死、入院时mRS高评分在死亡人群中的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发症状昏迷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67,95%CI:2.893~107.88)。结论妊娠期和产褥期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与治疗,昏迷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才可获得较好母儿结局。
    • 吴艳; 曹杰; 陈美生
    • 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雌、孕激素水平与颅内静脉窦血栓风险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24例妊娠期CVST孕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24例产检无CVST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和D-二聚体(D dimer,D-D)水平差异,分析P、E2、D-D水平与CVST发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E2、D-D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2、D-D水平与CVST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CVST孕妇P、E2和D-D的水平明显升高,三者水平与CVST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CVST新的思路。
    • 韩小丽; 吴家林; 韩红伟; 敖其; 何海山; 周银; 韩小博; 张雷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和急诊CT征象,以提高该病在高原地区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海拔4 500 m以上我院高原医疗站点门诊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患者中收治23例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首诊医疗接触后立即行急诊CT,初诊为颅内静脉血栓随后MRV确诊,收集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证据、治疗及预后。结果①高原环境下,CVST患者起病急,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96±5.27)岁,头痛是CVST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86.95%),23例患者上高原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起病时间为24h至3周以内,发病前1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占72.2%。②检验:白细胞(WBC)(11.35±3.1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79.03±5.89)%;红细胞(RBC)(5.41±0.56)×10~(12)/L;血红蛋白(HGB)(196±13.05)g/L;血小板(PLT)(155±22.04)×10~9/L,凝血指标D-二聚体(3.34±3.38)mg/L。血栓弹力图:R:(5.15±0.78)min;凝血时间K(1.62±0.60)min;α角(68.79±4.50)度;MA(69.09±3.13)mm。脑脊液检查均排除病毒性脑炎。③影像学:急诊CT提示静脉窦血栓高密度影(上失状窦52.17%,直窦43.47%,左右横窦30.43%)。④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首次接诊(FMC)CT确诊提示无动脉性出血或存在静脉窦内高密度影,初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均接受低分子肝素(LMWH),其中22例均存活,3例遗留部分神经损伤症状,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高原环境医疗资源分散,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血栓相关检验对CVST早期筛查,急诊CT提供静脉窦血栓的特征性变化证据,在排除出血的情况下尽早启动抗凝,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对安全后送提供有利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