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华法林

华法林

华法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3篇、会议论文238篇、专利文献109篇;相关期刊759种,包括血栓与止血学、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0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等;华法林的相关文献由93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俊、徐航、葛卫红等。

华法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3 占比:91.99%

会议论文>

论文:238 占比:5.50%

专利文献>

论文:109 占比:2.52%

总计:4330篇

华法林—发文趋势图

华法林

-研究学者

  • 刘俊
  • 徐航
  • 葛卫红
  • 胡大一
  • 赵明
  • 马长生
  • 于锋
  • 向倩
  • 彭师奇
  • 崔一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玉新; 成家军; 李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疗效.方法 以80例稳定性冠心病并发非瓣膜性AF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华法林1.25 mg)与对照组(华法林2.5 m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全因死亡、缺血脑卒中、无症状脑卒中、肺栓塞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腔隙性脑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2.50%、15.00%,高于对照组0、2.50%(P0.05);观察组肾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0%、0,低于对照组15.00%、12.50%(P<0.05).观察组华法林用量、IN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效果均较好,低剂量组(1.25 mg)安全性更佳.
    • 赵振平; 赵宇; 刘奇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以90例非瓣膜性AF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利伐沙班)与对照组(华法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8.89%(4/4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6.67%(3/45),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17.78%(8/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35.56%(16/45),P<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病AF的效果较好,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 王鹏; 赵玉洁; 任杰
    • 摘要: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华法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 以50例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为对象.分成观察组(利伐沙班)、对照组(华法林).比较两组康复情况、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AMI合并左心室血栓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 潘柳华; 赵珊珊
    •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口服抗凝剂(OAC)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实践,尤其是随着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以NOAC为代表的抗凝时代已经到来.口服抗凝剂相关脑出血(OAC-ICH)是一种发生在抗凝治疗下的医源性效应,研究显示接受OAC治疗的患者脑出血(ICH)发生风险较未接受OAC治疗的患者高7~10倍,且脑出血是抗凝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结合近年相关研究,就OAC-ICH的发生风险、预后、潜在病因、继发脑损伤、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出血位置及预后预测因子等分析如下:尽管OAC-ICH发生率并不高,但其发生意味着患者预后不良且需要承担更高的经济负担;OAC-ICH患者病死率较高,功能预后不良;将影像学标志物(如脑微出血)纳入临床出血风险评估可能提高ICH的预测效能;ICH继发脑损伤主要是脑实质结构的物理性破坏,且与华法林相关ICH相比,NOAC相关ICH具有较低的血肿扩大和死亡风险;OAC-ICH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相关的ICH相似,CT成像上的"液平"现象有望作为OAC-ICH的影像学标志物;OAC-ICH和非OAC-ICH的出血位置存在差异;与OAC-ICH不良预后有关的预测因子主要包括入院时意识水平和脑出血量、血肿扩大、血肿位置、脑室出血、医疗干预及共病等.
    • 任章朋; 史梦婕; 熊申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对照组应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超敏肌钙蛋白(cTnI),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有效性及出血发生率的影响,并就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急性肺栓塞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后,P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_(2)、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3、20.895、21.131,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的治疗过程中,阿替普酶联合华法林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且出血的发生也较少,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整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薇; 蔡宾; 刘广志
    • 摘要: 目前,脑梗死是造成世界人口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现约有1824.7万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每年约有72.6万新发脑梗死患者[1]。然而,关于脑梗死急性期给予抗凝治疗是否合理以及抗凝治疗的具体使用等问题,迄今尚无统一的定论[2]。在2016年ESC以及2018年欧洲心律协会关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管理指南中,对于脑梗死患者抗凝治疗的启动时间均推荐“1-3-6-12原则”。
    • 孟祥云; 张文须; 赵璇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在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应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74例肺栓塞患者,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4例,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发绀以及胸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栓塞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治疗效果优于华法林,前者更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并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 罗潇; 陈艳梅; 黄青霞; 陈玲; 罗云; 袁明清
    • 摘要: 背景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其抗凝治疗稳定性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现有研究均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达标率较低,对于如何有效计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研究少见;现有指南中推荐的计算方法存在局限性,对于服药前期患者的达标率计算则未能提出有效建议。目的探索指南中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计算方法“需要不少于6个月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数据且需要去除前6周的数据”定义(以下简称“双6定义”)对抗凝治疗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计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26例诊断为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且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了门诊或住院凝血功能随访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以及“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为12个月”的达标时间百分比(TTR),并与“双6定义”计算的TT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7、8、9、10、11、12个月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为12个月:当TTR计算时间基线设置为12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时,随访第1个月与第2个月时的TTR无法按设定的公式进行计算,视TTR为0;随访1、2个月去除与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12个月时随访7~12个月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与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时随访7~12个月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12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且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6个月且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随访时间12个月且不去除前6周INR数据计算的T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性的计算中可以考虑不去除前6周的数据,计算基线时间不一定必须要求>6个月。
    • 梁笑媚; 黄伟斌
    • 摘要: 输液港植入术主要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化疗,能够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虽输液港植入术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但易发生气胸、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华法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具有抗凝、溶栓、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华法林血药浓度与疗效个体差异明显.
    • 郭环宇
    • 摘要: 目的:探究桥接抗凝在心房颤动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对靶血管重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97例需要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且术前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术前停用华法林并采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治疗为桥接组,48例围手术期维持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为非桥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前及手术24h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液生化指标[血液血红蛋白(HG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随访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桥接组患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为18.37%,高于非桥接组的12.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4h后,两组患者PT、APTT、TT、IN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手术24h后,两组HG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桥接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7%,略高于非桥接组的14.5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维持抗凝与桥接抗凝在心房颤动PCI患者治疗中同样有效,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PCI术前无需改用桥接抗凝方式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