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59641篇;相关期刊167种,包括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文献由1094位作者贡献,包括武云涛、张薇、木胡牙提等。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6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641 占比:99.93%

总计:560006篇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文趋势图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研究学者

  • 武云涛
  • 张薇
  • 木胡牙提
  • 李娜
  • 张伟
  • 沈玉祥
  • 田国祥
  • 董建增
  • 陈艳梅
  • 刘晓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玉新; 成家军; 李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疗效.方法 以80例稳定性冠心病并发非瓣膜性AF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华法林1.25 mg)与对照组(华法林2.5 m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全因死亡、缺血脑卒中、无症状脑卒中、肺栓塞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腔隙性脑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2.50%、15.00%,高于对照组0、2.50%(P0.05);观察组肾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0%、0,低于对照组15.00%、12.50%(P<0.05).观察组华法林用量、IN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华法林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效果均较好,低剂量组(1.25 mg)安全性更佳.
    • 令狐克强; 张杰; 李杰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例NVAF患者,采用心脏CT血管造影(CTA)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血栓形成情况。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老年NVAF患者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心脏CTA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200例老年NVAF患者中血栓形成16例(8.00%),自发显影52例(26.00%),无血栓形成132例(66.00%);血栓形成组持续性/永久性NVAF比例高于自发显影组、无血栓形成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自发显影组、无血栓形成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自发显影组、无血栓形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或阵发性NVAF、CRP水平高、FIB水平高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水平高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NVAF患者血栓发生受房颤类型、HDL-C、CRP、FIB水平的影响。
    • 金玲; 刘运海; 黄清
    • 摘要: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是指颅内小血管病变所致临床、认知、影像和病理表现的综合征,头颅磁共振常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是老年人神经功能丧失和认知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心房颤动可能通过微栓塞、低灌注、炎症及内皮功能障碍和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机制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影像负荷。心房颤动伴发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房颤动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与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相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研究及二级预防策略的制订有一定提示作用。
    • 柴晓利; 张臣; 丰庆春; 刘欢
    • 摘要: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老年患者用药现状及对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市5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NVAF老年患者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随访记录患者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的药物;比较2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差异,评价抗栓及多重用药(≥5种用药)治疗现状,采用Logistic分析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482例患者中,250例(51.87%)治疗合理,58例(12.05%)治疗过度,37例(7.68%)治疗不足,137例(28.42%)未治疗。482例患者中多重用药234例,非多重用药组248例。Logistic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医保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为多重用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NVAF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情况;需提高抗凝治疗的比例。
    • 陈文; 梁易; 张莉婷; 何其舟; 赵立志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分类系统的左心耳形态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卒中的关系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出现缺血性卒中分为卒中组(35例)和非卒中组(12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调整多因素回归模型,比较两种分类系统评价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的差别,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左心耳形态特点与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于非卒中组,卒中组CHA2DS2-VASc评分更高,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耳口部面积较大[(4.74±1.20)比(4.17±1.31),P=0.02;(39.20±4.48)mm比(37.11±3.47)mm,P=0.004;(3.46±0.70)cm^(2)比(3.09±0.68)cm^(2),P<0.0001],但是左心耳流速较非卒中组更低(47.60±8.30)cm/s比(53.37±7.79)cm/s,P<0.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流速、左心耳口部面积、CHA_(2)DS_(2)-VASc评分和高卒中风险左心耳(LAA-H)型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调整回归模型后,左心耳形态并非卒中的危险因素。Spe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左心耳形态(LAA-H/L)与流速呈正相关(r=0.227,P=0.004),与左心耳口部面积呈负相关(r=-0.182,P=0.022)。结论LAA-H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且LAA-H包含了较大的左心耳口部面积、较低左心耳流速等卒中高风险因素,这可能表明新型左心耳分类系统在非瓣膜心房颤的卒中风险分层具有潜在价值。
    • 黄柏松; 丛洪良
    •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三联抗栓疗法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置入术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528例行支架置入术的合并ACS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的NVAF患者,按用药种类和剂量分为利伐沙班20 mg QD+DAPT组(127例)、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138例)、利伐沙班10 mg QD+DAPT组(151例)和华法林+DAPT组(112例),分析服药6个月后临床定义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服药6个月后,和利伐沙班20 mg QD+DAPT、华法林+DAPT标准三联抗栓疗法组相比,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利伐沙班10 mg QD+DAPT三联抗栓疗法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利伐沙班15 mg QD+DAPT组、利伐沙班10 mg QD+DAPT组均可显著降低具有临床意义的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P<0.05)。结论 与标准剂量利伐沙班联合DAPT或华法林联合DAPT的三联抗栓疗法比较,ACS接受PCI支架置入术的高危血栓栓塞风险NVAF患者术后服用中等或低剂量利伐沙班联合DAPT的三联抗栓疗法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抗栓效果相似,且安全性更优。
    • 乔岩; 王悦; 李松南; 蒋晨曦; 桑才华; 汤日波; 龙德勇; 吴嘉慧; 何柳;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药物对冠心病(CAD)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于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性纳入心房颤动患者25 512例,排除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最终纳入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2 783例。主要终点事件是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血管原因住院。结果 :约有71.7%的CAD合并NVAF患者使用他汀药物。与未用他汀药物患者相比,他汀药物组患者更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和Has-BLED≥3比例也更高。他汀药物组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更高。随访中位数时间2.99(1.48,4.90)年,Kaplan-Meier分析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未见明显差异;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他汀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的全因死亡的风险(HR=0.79,95%CI 0.64~0.96,P=0.020),两组的心血管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血管原因住院的发生风险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药物虽然没有明显降低CAD合并NVA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血栓栓塞事件和心血管原因住院的风险,但明显降低了全因死亡的风险。
    • 姬旺龙; 黄晏; 李宏凤; 刘怡; 安军钰; 李万鹏
    • 摘要: 目的探讨低CHA_(2)DS_(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自发显影(left atrial spontaneous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LASEC)和(或)血栓(left atrial thrombus,LA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21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96例低CHA_(2)DS_(2)-VASc评分NVAF患者,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将之分为血栓组[包括LASEC和(或)LAT]及非血栓组(无LASEC或LAT)。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探讨低CHA_(2)DS_(2)-VASc评分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更低,而左心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增大更明显、持续性心房颤动及合并心力衰竭比例更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LAD增大(OR=1.087,95%CI:1.024~1.154,P=0.006)及HDL-C降低(OR=0.175,95%CI:0.032~0.949,P=0.043)是低CHA_(2)DS_(2)-VASc评分患者LASEC和(或)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D增大和HDL-C降低是低CHA_(2)DS_(2)-VASc评分NVAF患者LASEC和(或)LA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LAD增大、HDL-C降低的低评分NVAF患者,应考虑启动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 赵曌; 王文强; 赵春慧; 宋凌慧; 李付强
    • 摘要: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栓栓塞是其主要并发症,而左心耳是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因此,探索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对早期预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小板形态参数、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老年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87例老年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耳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22例和对照组2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老年NVAF伴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形态参数与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于对照组,病程长于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其他血栓性疾病发生率、非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占比、CHA2DS2-VASc评分、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尿酸(UA)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低于对照组,左心耳血流峰值排空速度(LAA-EV)、左心耳血流平均排空速度(LAA-AEV)、左心耳血流峰值充盈速度(LAA-FV)、左心耳血流平均充盈速度(LAA-AFV)慢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其他血栓性疾病、心房颤动类型、LAA-EV、LAA-AEV、LAA-FV、LAAAFV、UA、PLT、PDW、MPV、PLCR是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NVAF伴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PDW、MPV、PLCR与LAA-EV、LAA-AEV、LAA-FV、LAA-AFV分别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形态参数(PDW、MPV、PLCR)、左心耳血流动力学参数(LAA-EV、LAAAEV、LAA-FV、LAA-AFV)是老年NVAF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 陈鸿鹏; 陈涵
    •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诊疗手段的进步,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不断升高。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已被证实效果不亚于华法林且可能更安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标准再灌注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其规范使用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