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房颤

房颤

房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46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80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459篇;相关期刊882种,包括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1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房颤的相关文献由914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长生、胡元会、王伟等。

房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80 占比:87.80%

会议论文>

论文:108 占比:2.32%

专利文献>

论文:459 占比:9.88%

总计:4647篇

房颤—发文趋势图

房颤

-研究学者

  • 马长生
  • 胡元会
  • 王伟
  • 张鹏
  • 张艳
  • 张敏
  • 杨翠微
  • 胡大一
  • 李妍妍
  • 李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铮天; 张露秋; 戴小策; 毛威; 周鑫斌
    • 摘要: 目的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RF)和冷冻消融术(CB)治疗后心肌损伤、炎症及复发情况。方法对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进行检索,共纳入12个临床研究,共1,024例AF患者,CB组547例,RF组477例。比较RF和CB对AF患者疗效。采用Stata 11.0进行分析。结果CB组术后肌钙蛋白I(TnI)水平高于RF组[加权均数差(WMD)=3.68,P=0.01],但在各个时间亚组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2,P=0.123,0〜6h;WMD=4.65,P=0.087,6〜24h)。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CB组高于RF组(WMD=30.67,P<0.001)。术后肌钙蛋白-T(TnT)(WMD=0.10,P=0.759)、C反应蛋白(CRP)(WMD=-2.76,P=0.20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WMD=-0.73,P=0.489)、AF复发相对危险度(RR=0.91,P=0.616)及手术时间(WMD=-10.6,P=0.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冻消融术后Tnl比射频消融术高3.68ng/mL,CK-MB高30.65 ng/mL,冷冻消融术对心肌可能造成更大的损伤,但两者在术后炎症、复发率及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 余游; 徐富刚; 王焱
    • 摘要: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同时也是许多疾病潜在的风险因素,可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是人们健康生命的杀手之一。当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共同存在时,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远远大于单一的房颤或高血压,严重的危害着患者自身健康,也增加了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早期预防,及时评估和干预该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氧化应激标志物,已被证实是一个独立性危险因素,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Hcy与高血压合并房颤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本文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 沈元杰; 王岳松; 张先林; 邵旭武; 董学滨; 王学忠
    •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房间隔起搏(low atrial septal pacing,LAS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合并房间阻滞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病窦综合征合并房间阻滞患者58例,根据心房电极植入部位分为LASP组(23例)和右心耳起搏(right atrial appendage pacing,RAAP)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变化,术中及术后1、3、6、12个月心房电极参数变化,起搏相关并发症和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心房电极参数和起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LASP组患者起搏后,P波时限较RAAP组明显缩短[(117.7±7.0)ms vs.(135.1±8.9)ms,P<0.05],P波离散度亦比RAAP组明显降低[(23.9±4.5)ms vs.(31.5±5.5)ms,P<0.05];③LASP组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RAAP组(0 vs.20.0%,P<0.05)。结论LASP可降低病窦综合征合并房间阻滞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
    • 孙爱平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达比加群酯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0年8月收治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服用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治疗;参照组服用达比加群酯150 mg,2次/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出血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参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应用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治疗,可获取理想的效果,可降低出血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闫丽; 邵旭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进行瓣膜置换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的120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房颤的发生情况,将随访期间出现早期房颤复发的41例患者设为早期复发组,其余79例设为早期未复发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内早期复发房颤概率为3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瓣膜置换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或超重、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并发炎症反应及左房增大。结论针对肥胖或超重、伴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中电复律、并发炎症反应、左房增大5项导致瓣膜置换同期改良迷宫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早期房颤复发的独立因素,医护人员可从患者准备、环境及用物准备、电复律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预后。
    • 宋建树; 刘旭
    • 摘要: ① 目的:探究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② 方法:我们对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在396名患者中,共筛查出150名被纳入研究,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将其分为窦性心律或心房颤动组并进行组间数据分析。③ 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38.4%。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心房颤动的患病率是风湿性心脏病非单纯主动脉的混合瓣膜病变患者的0.072倍(比值比OR = 0.072,OR的95%置信区间:0.01~0.63),P值为0.018 0.05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下肢斑块形成、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Dd)及左心室收缩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获得心房颤动之间没有明显关联。④ 结论: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的患病率为38.4%,心房颤动的主要相关因素是非单纯主动脉瓣的联合瓣膜病变。
    • 王婧安; 冯超
    •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须终身治疗,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负担。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心律失常也与糖尿病密切相关,并且也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样,其危险因素也尚未有定论。本文对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展开阐述,同时对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进一步研究及讨论。
    • 高小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合并房颤(AF)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辅助治疗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HF合并AF患者9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胺碘酮,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辅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血浆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张压(DBP)、心率(HR)、收缩压(SBP)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左室收缩末期有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调节HF合并AF患者的血浆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进而改善心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
    • 赵子明; 王瑞敏; 毛幼林; 陈丰毅
    • 摘要: 目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短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心功能恢复、结构重构及手术成功率有益。对于术后长时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否影响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终点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选取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心律为窦性心律的289例(188例阵发性房颤,10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长时程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组(A组152例)和短时程(3个月)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组(B组137例),并进行亚组分析,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分别再分为长时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组和短时程抗心律失常应用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手术成功率,房扑、房速等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A、B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消融成率分别为80.9%和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术后房扑、房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在精力和总体健康感觉方面无可比性。亚组分析显示,对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空白期后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减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提高手术远期成功率长时程组与短程组分别为89.5%和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空白期后是否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提高。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后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提高术后成功率,减少术后房扑、房速等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侯洁; 孙玉; 张立波; 尤红蕊; 张蓉蓉; 石井龙; 杨本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and con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RMS-AF)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的26例RMS-AF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心脏磁共振资料,收集同时期10例正常心脏磁共振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利用CMR-FT分析左心房(left atrium,LA)应变(εs/εe/εa)及应变率(SRs/SRe/SRa),εs/SRs、εe/SRe和εa/SRa分别代表LA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和升压泵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MS-AF组具有较高的心率[(77±7)vs.(96±26),t=3.492,P=0.001];RMS-AF组的左心室功能减低[(59.9±6.7)%vs.(42.0±9.1)%,t=-5.599,P<0.001],LA内径增大[(30.8±3.0)vs.(55.9±13.0),t=5.989,P<0.001],左房总射血分数减低[(58.3±2.1)%vs.(12.1±3.5)%,t=-39.401,P<0.001],εs/εe/εa/SRs/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组内及组间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组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ICC≥0.88,95%CI:0.78~0.93)。结论CMR-FT可在无需对比剂的情况下评估RMS-AF的LA应变参数,判断LA功能,可作为临床诊疗的一项重要影像学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