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瓣膜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5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59072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泰山、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等;非瓣膜性房颤的相关文献由980位作者贡献,包括魏萌、张学义、张静等。

非瓣膜性房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59072 占比:99.94%

总计:559429篇

非瓣膜性房颤—发文趋势图

非瓣膜性房颤

-研究学者

  • 魏萌
  • 张学义
  • 张静
  • 朱余兵
  • 朱君荣
  • 李晓烨
  • ZHU Jun-rong
  • ZHU Yu-bing
  • 刘微
  • 吕迁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月; 付颖文
    •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室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将血栓阳性组(A组)26例、血栓前状态阳性组(B组)29例、血栓阴性组(C组)25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三组患者的检查参数.结果 A组患者的f波平均振幅低于B组、C组患者,左心房内径(LAD)水平高于B组、C组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f波平均振幅、LAD、联合检查预测NVAF左房室血栓的AUC分别为0.695、0.773、0.825,95%CI分别为0.571~0.818、0.660~0.887、0.722~0.927.结论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测可以通过观察NVAF患者的心电图f波振幅、LAD水平预测患者是否形成左房室血栓.
    • 贺宏梅; 孙健; 王欢欢; 马书静; 张海燕; 邹玉安; 翟秀珍; 薛茜; 宋爱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与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合并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VAF合并VD患者52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的NVAF患者67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性别和年龄)、既往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颈动脉斑块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增厚是NVAF患者合并V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MT增厚与NVAF患者合并VD具有相关性。
    • 汤万春; 赵静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手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利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进行心功能指标检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指标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后LAA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LAA口短径、LAA口长径、LAA长径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2D、C3D、H、DALP明显小于手术前,DAP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对合指数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2个LAA分叶占比明显大于手术前;术后患者3个LAA分叶、4个LAA分叶占比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手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能够很好地探究患者心功能变化和心脏结构变化,同时完成相关预收评估,临床应用价值高。
    • 贺宏梅; 孙健; 王欢欢; 马书静; 张海燕; 邹玉安; 翟秀珍; 薛茜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NVAF患者700例,按口服抗栓药物不同分为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前者分为达比加群亚组、华法林亚组,后者分为拜阿司匹灵亚组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亚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患者的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随访是否发展为VD及严重出血情况。结果:700例患者中共出现VD 59例(8.43%),其中抗凝组9例(1.29%),抗血小板组50例(7.14%),抗血小板组中VD的比例高于抗凝组(P0.0083)。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TIA发作史、慢性肾病的患者发生VD的比例较高(P<0.01)。VD患者的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显著高于无VD患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药物、年龄、慢性肾病、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是发生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VAF患者中,抗凝药物对VD的疗效强于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和达比加群在防治VD方面无差异。年龄越大,合并慢性肾病、HAS-BLED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越高,越易发展为VD。
    • 张静文; 胡志安; 黎彩兰; 冼丽燕; 周焕娇; 李惠英
    • 摘要: 目的针对需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家庭药师运用药学监护路径,通过用药教育等方式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心内科住院并确诊非瓣膜性房颤需抗凝治疗,且自愿选用华法林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0例,干预组患者经医师-药师共同制定抗凝目标和疗程、抗凝药物用法用量和下次复诊的时间,然后家庭药师通过南海区家庭药师智能工作平台进行建档,并主动、定期提供药学服务,电话或入户随访;对照组由医生和护士负责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实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MMAS-8评分、出院时I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9个月,干预组的MMAS-8评分、T≥58%的比例和INR在2.0~3.0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药师运用药学监护路径可显著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有效性,显著提高依从性。
    • 李凤仪; 刘国飞; 许智能; 彭慕立; 肖彧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水平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达比加群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检测患者的血清ET-1、PDGF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凝血功能四项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CHA2DS2-VASc评分及血清ET-1、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DGF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和华法林在抗凝效果上的功效相似,达比加群在血管功能的改善上优于华法林,安全性较好。
    • 周江荣; 冯俊; 罗春苗; 高玉; 周高亮; 李超; 李龙
    •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心房直径(LAD)值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8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同时选取同期4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根据对药物复律的反应将患者分为复律成功组(n=41)和复律失败组(n=48)。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明确各指标鉴别患者药物复律结局的最佳切割值、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药物复律成功与否的因素。结果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Hcy、CRP、NT-proBNP和LA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与复律成功组相比,复律失败组年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且Hcy、CRP、NT-proBNP和LAD更高(均P<0.05)。NT-proBNP鉴别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成功与否的AUC(0.82,95%CI 0.72~0.89)和敏感性(80.5%,95%CI 65.1%~91.2%)最大,而Hcy的特异性(91.7%,95%CI 80.0%~97.7%)最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年龄(OR=0.755)、CRP(OR=0.218)、NT-proBNP(OR=0.992)、LAD(OR=0.825)和左心室射血分数(OR=1.327)是影响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结局的因素(均P<0.01)。联合这些因素鉴别患者药物复律结局的AUC为0.96(95%CI 0.89~0.99),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95%CI 70.8%~94.4%)和93.8%(95%CI 82.8%~98.7%)。结论联合Hcy、CRPs、NT-proBNP和LAD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药物复律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 钟云恒; 李亮; 符峰梁
    • 摘要: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琼海市中医院采用抗凝治疗的88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华法林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参数[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指标、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指标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T、Fib、PT、APTT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伐沙班组的TT、APTT测定值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伐沙班组的左室纵向应变、左室纵向应变率测定值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过程中,利伐沙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5%,低于华法林组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利伐沙班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降低抗凝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蓝晓红; 杨艳; 周永刚; 许诺; 邹颖
    • 摘要: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与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99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与肿瘤风险的相关性行队列研究。统计分析患者肿瘤风险的相关指标,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胺碘酮cDDD值和肿瘤之间的关联性,确定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发生肿瘤的预测因子,并考察低、中、高胺碘酮cDDD值患者肿瘤发病率的差异。结果:44例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与正常人群相比肿瘤患病风险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8);男性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肿瘤风险显著增加(P<0.05);合并肝硬化与肿瘤发生相关(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肿瘤发生风险与性别、合并肝硬化和高剂量给药相关。临床药师应对胺碘酮治疗患者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对发生肿瘤的不良事件进行长期随访。
    • 吴光樑; 刘珠英; 孟茜; 黄明菊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临床药师根据该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及进食状态的改变对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提出建议,并联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及医药护的密切配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对口服抗凝药物的给药时机、转换时机、品种的选择、药物的禁忌证及用法用量和疗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此类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抗凝药物治疗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