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0篇、会议论文149篇、专利文献15704篇;相关期刊70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由9590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扬、凌锋、刘新峰等。

颈动脉狭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0 占比:19.99%

会议论文>

论文:149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15704 占比:79.26%

总计:19813篇

颈动脉狭窄—发文趋势图

颈动脉狭窄

-研究学者

  • 华扬
  • 凌锋
  • 刘新峰
  • 焦力群
  • 缪中荣
  • 李慎茂
  • 徐格林
  • 朱凤水
  • 李宝民
  • 王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楼水平; 赵明; 胡颖红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诸暨市人民医院行CEA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术后30 d的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并发症组(n=51)和无并发症组(n=107);分析患者CEA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分布,采用χ2检验、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患者CEA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8例行CEA手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28%(51/158),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创面血肿、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神经损伤等为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患者CEA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OR=2.347)、慢性肾功能不全(OR=2.921)、双侧颈动脉狭窄(OR=3.651)、术前血清Hcy水平(OR=3.149)、术前mRS评分(OR=5.083)、颈动脉阻断时间(OR=4.518)、阻断期MAP升高过低(OR=3.900)等。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以心脑血管事件为主;应针对以上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围手术前安全管理、术后监测等,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杨昭; 李薇; 易永忠; 欧珏; 吴建云; 袁悦; 夏帆
    • 摘要: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 范承哲; 张楠; 梁林; 许保磊
    • 摘要: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分期手术后院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4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颈动脉重度狭窄联合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且二者均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颈动脉重度狭窄均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先行CAS,术后6个月内完成非体外循环CABG。观察CAS及CABG术后院内并发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54~76岁,平均(64±5)岁。CAS及非体外循环CABG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7/30例),其中CAS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脑梗死1例),非体外循环CABG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脑梗死2例)。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联合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分期CAS+CABG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需要在相关科室配套完善的医院内实施较为合适。
    • 师媛; 王晓娟
    • 摘要: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及对早期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明显狭窄组(狭窄率≥30%)和非明显狭窄组(狭窄率<30%);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检查,定量分析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参数,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相关特征的关系;随访12个月,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明显狭窄组与非明显狭窄组的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最大管壁厚度(maxWT)和富脂质核(LRNC)%均呈正相关(r=0.642、0.718,均P=0.00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2例,占20.39%。经ROC曲线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69。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预测近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 张玉树; 王为强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分为颈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与左侧、右侧及双侧颈动脉狭窄组,分析各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结果:颈动脉斑块各组患者的MMSE、MoCA评分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重度颈动脉狭窄和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结论:颈动脉斑块及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 王力锋; 何晓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CCAS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282例,均同期行心脑联合造影。根据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不同,分别将282例患者分为非重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各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同期心脑联合造影的结果,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标准评估冠状动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并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0.05)。(3)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57,95%CI:1.028~1.087,P0.05)。(4)CCASS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CASS组[(65±8)岁比(59±10)岁,t=-6.72,P0.05)。(5)CHD合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CCAS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80,95%CI:1.045~1.115,P0.05)。结论年龄增加、有吸烟史和脑梗死病史可增加CCASS的发生风险。
    • 刘晓纬; 陈科宇; 徐学君
    • 摘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术中低血流动力学紊乱(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接受CAS患者,根据CAS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评估有无HD;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中发生H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2例发生HD(HD组),其中27例见于球囊扩张时,14例见于植入支架时,1例见于以封堵器封堵血管时;79例未见HD(非H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无累及球部或分叉部)、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均为H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AS术中发生HD与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有无球囊后扩张有关。
    • 韩芸峰; 侯超凡; 王涛; 徐慧敏; 袁慧书; 杨军; 赵鸿; 凌云鹏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脑灌注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灌注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5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等)、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血管成像(CTA)及头部CT灌注(CTP)成像、颈动脉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同期行CEA+CABG。术前和术后行头颈动脉CTA及头部CTP成像检查,以脑血流量(CBF)代表脑灌注情况,计算手术前后术侧和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CBF变化率(DR CBF),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灌注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头部CTP成像示,术前术侧CBF为(19.4±2.2)ml/(100 g·min),对侧CBF为(24.4±4.7)ml/(100 g·min),rCBF为0.52~1.00,平均0.82±0.17;术后术侧CBF为(24.6±2.8)ml/(100 g·min),对侧CBF为(28.1±5.7)ml/(100 g·min),rCBF为0.68~1.35,平均0.90±0.16;与术前比较,术后rCB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4,P<0.01);DR_(CBF)为4%~62%,平均(28±14)%。DR_(CBF)与颈动脉狭窄率呈高度正相关(r=0.826,P<0.01),与颈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r=0.701,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602,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r=0.473,P<0.01)呈正相关,与术前rCBF呈负相关(r=-0.421,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心功能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手术前后脑灌注改变相关,有待于大样本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
    • 郑涛; 刘尊敬; 段绍杰; 王鲜花; 郭改会
    • 摘要: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目前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公认替代方案。据报道,CAS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例如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发生率为5%~76%[1]。而术后低血压与CAS术后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常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院内死亡率增加[2]。我们在CAS术后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 宫艺嘉; 朱迎慧; 赵源征; 晁志文; 何远宏
    •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共25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108例,中-重度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FAR及其他临床及检验资料的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年龄、Hcy、尿酸、FAR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4、0.000、0.01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cy(OR=1.049,95%CI:1.007~1.092,P=0.022)、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13)、FAR(OR=1.045,95%CI:1.028~1.063,P<0.001),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AR预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CI:0.684~0.805,P<0.001)。结论FAR与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帮助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生化指标,还可帮助临床医生在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时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