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架成形术

支架成形术

支架成形术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93114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支架成形术的相关文献由11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建民、洪波、姜卫剑等。

支架成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3114 占比:99.90%

总计:393490篇

支架成形术—发文趋势图

支架成形术

-研究学者

  • 刘建民
  • 洪波
  • 姜卫剑
  • 杜彬
  • 黄清海
  • 任翠剑
  • 佟小光
  • 刘奇
  • 刘新峰
  • 刘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庆; 曾宪强; 李义; 张晓亚; 温昌明
    • 摘要: 目的 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CT灌注成像(CTP)特点,并分析其对支架成形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患者136例,患者均行单侧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前1周进行脑CTP检查,获取脑CTP的相关参数。结果 90例灌注异常患者狭窄侧CBF低于正常侧(P0.05);与术前比较,13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rCBF增大(P0.05);13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发生CHS 7例(5.15%),CHS患者与非CHS患者rCBF、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S患者rMTT、rTTP均大于非CHS患者(P<0.05);术前rMTT、rTTP预测患者术后发生CHS的AUC分为为0.730、0.821。结论 脑CTP能准确反映颅内外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前rMTT、rTTP对CHS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毛华娟; 戴伟辉; 魏小龙; 丁志琛; 胡晓华
    • 摘要: 目的总结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术中精细化护理经验,为提升介入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9例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期间通过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保暖护理、病情观察、静脉给药等精细化护理后,189例手术患者均成功,手术时间缩短至66±24 min,造影剂用量减少至186±50 ml,出血量减少至37±22 ml。其中58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颈动脉窦反射,予以阿托品处理后恢复;2例患者术中因支架置入后压迫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而引起血压下降,经予以血管活性药物对症处理后,术后第2天均恢复;所有患者在手术期间未出现脑梗死、严重高灌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护士在手术期间除了做好患者的术前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保暖护理等精细化护理外,还需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静脉给药后的反应,不但可以减少术中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和手术期间脑梗死、严重高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 张光运; 李伟旺; 曹玉红; 康周成; 丁慧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开口支架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是否成功支架植入的情况,分别设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未成功组,调查腹主动脉走行、主动脉弓分型、椎动脉部位、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椎动脉V1段走行等资料。结果315例患者中共接受334例次经股动脉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166例,右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168例,手术失败30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24例,手术成功率为91%。2组在腹主动脉走行、主动脉弓分型、椎动脉部位、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椎动脉V1段走行迂曲成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椎动脉VI段迂曲成角是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未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严重迂曲、Ⅱ型及皿型主动脉弓、右侧椎动脉、椎动脉VI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椎动脉V1段迂曲成角均可能增加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失败的风险。
    • 倪杰; 滕文慧; 张贤军; 张铭宇; 韩龙龙; 王乃东
    • 摘要: 目的:观察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血清IL-6、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08月至2022年08月于我院神经介入科住院治疗的11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造影组45例;支架成形术组67例。对支架成形术组患者,依据术后3 d颅脑DWI-MRI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颅内微缺血(IMI),分为微缺血组29例和无微缺血组38例。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术后24 h、3 d、30 d血清IL-6、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动态变化情况,比较微缺血组与无微缺血组炎症反应的差别。结果:与单纯造影组相比,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术后24 h、3 d血清IL-6、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 0.05)。与术前相比,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并达到高峰,术后30 d血清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微缺血组患者术后24 h、3 d血清IL-6、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微缺血组(P < 0.05)。结论: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发生了急性血管炎症反应,术后发生微缺血事件患者的血管炎症反应较未发生者更为强烈。
    • 刘锋昌; 封红春; 姬金花; 李璇; 李翠; 范凯; 薄敏智; 苑英奎
    • 摘要: 双侧颈动脉可提供大脑70%的血液供应,对脑部供血起着重要作用^([1-2])。一旦发生颈动脉狭窄,后果较为严重。患者颈动脉狭窄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其狭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及脑部的侧支循环建立等具有相关性^([3-4])。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安全有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夹层和颈动脉狭窄等均取得一定疗效^([5-6])。目前CAS已成为临床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的重要干预手段。
    • 丁慧; 曹玉红; 康周城; 张光运
    •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动脉V1段解剖分型对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技术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椎动脉支架成形术资料,根据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将椎动脉V1段解剖路径分为Ⅰ、Ⅱ型: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者为Ⅰ型,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者为Ⅱ型.分析椎动脉V1段解剖分型对不同手术路径的手术成功率、操作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及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253例患者完成支架成形术.选择股动脉路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23例(Ⅰ型210例,Ⅱ型13例),Ⅰ型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椎动脉患者较Ⅱ型患者在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量方面均明显减少(P<0.01).选择桡动脉路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0例(Ⅰ型20例,Ⅱ型10例),Ⅰ型患者手术成功率低于Ⅱ型患者(P<0.05);Ⅰ型椎动脉患者较Ⅱ型患者在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量方面均明显增多(P<0.01).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时,Ⅱ型并发症发生率较Ⅰ型显著增加(P<0.05).结论 椎动脉V1段形态学特征影响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技术指标,椎动脉V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夹角为Ⅰ型者首选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Ⅱ型者首选经桡动脉路径.
    • 周龙; 梁思渊;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 摘要: 目的 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6例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支架通畅率评估两种穿刺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A组、B组间性别、患肢、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Rutherford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6%(30/133),显著高于B组(12.1%,14/116)(P=0.03),以穿刺点并发症最为明显,分别为 17.3%(23/133)、6.9%(8/116)(P=0.02).但A、B组间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干预、住院时间延长、输血、不可逆损伤、死亡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对7.8%,P=0.30).A组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B组(88.7%对76.7%,P=0.02),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逆向开通时分别为97.0%、97.4%(P=1.00).A、B组间术后2年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7%、86.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1%、9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更安全,技术成功率虽较低于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可显著提高技术成功率.
    • 郝晓梅; 张洁; 王玉芳; 梁艺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质量反馈的闭环优化管理模式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 将114例拟行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于围手术期予以常规管理,研究组于围手术期予以基于质量反馈的闭环优化管理.对比两组管理前、术前、管理后负性情绪,术中血压(BP)和心率(HR)变化量,术后3个月内再狭窄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内部分别比较,管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术前评分均<管理前评分(P<0.05),术前和管理后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BP和HR变化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再狭窄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应用基于质量反馈的闭环优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轻负性情绪,稳定术中BP和HR,还可减少术后再狭窄和并发症.
    • 何旭东; 郝永岗; 郑续; 陈毅刚; 胡兴越
    • 摘要: 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伴双侧横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例确诊为IIH伴双侧横窦狭窄并行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2年术后随访.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脑静脉内跨窦狭窄处微导管测压,术前和术后腰椎穿刺脑脊液测压,并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神经乳头水肿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脑血管造影或CT静脉成像(CTV)复查脑静脉窦及支架情况.结果 1例为优势侧横窦内源性狭窄,4例为优势侧横窦外源性狭窄.脑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后跨狭窄病变压力梯度由术前平均(22.20±5.05)mmHg降至术后平均(1.40±0.75)mmHg,腰穿脑脊液压力由术前平均(322.0±37.20)mmH2O降至术后平均(162.00±13.19)mmH2O.术后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耳鸣、复视症状均明显改善或缓解,视神经乳头水肿均明显减轻.随访2年,所有症状均缓解,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支架形态良好,未见支架内或临近部位再狭窄.结论 脑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IIH伴双侧横窦狭窄安全、有效,但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 姚启龙
    •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21年2月这段时间,从我院收治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对患者划分两组,其中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以及另外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展开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栓塞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效果最佳,可有效的预防患者的疾病复发,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