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687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献由519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扬、张拥波、谢聃等。

颈内动脉闭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1.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4687 占比:98.88%

总计:14854篇

颈内动脉闭塞—发文趋势图

颈内动脉闭塞

-研究学者

  • 华扬
  • 张拥波
  • 谢聃
  • 凌晨
  • 吉训明
  • 张蕾
  • 朱青峰
  • 高山
  • 何理盛
  • 元小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赖家春; 何双怡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病情和快速诊断至关重要[1]。本例患者明确诊断颈内动脉闭塞但未及时识别未行溶栓治疗,现分享诊治过程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5岁,急性病程,因“言语欠流利、认知下降3 d。”于2020-10-26入院。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言语欠流利,伴书写、计算力、时间定向力下降,诉右侧视野物体偏小,无视物扭曲,未伴肢体无力,持物稳,行走平稳。
    • 文朋; 李龙; 张银行; 杨斌; 朱凤水; 陈健; 华扬; 程登贵; 邓昭健; 焦力群
    • 摘要: 目的探讨Supera支架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单独使用Supera支架和(或)联合其他支架行复合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症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支架释放成功、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成功[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支架内血栓、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心脏事件)。术后3个月采用电话及门诊面对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随访,影像学随访包括颈动脉超声或CT血管成像或DSA,以最后一次影像资料结果为准,若病变段狭窄率>50%,则认为发生再狭窄(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临床随访包括前循环缺血性卒中、mRS评分及死亡事件。结果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64±6)岁。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无力8例,单侧眼盲2例,言语功能障碍8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前mRS评分0~2分10例,3分2例。12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即刻均达成功再通(mTICI分级3级)。出院时mRS评分0~2分11例,3分1例。术后发生无症状性新发脑梗死5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5~21个月,mRS评分0~2分12例;8例患者颈内动脉通畅,4例患者发生颈内动脉再狭窄,包括中度狭窄2例(无临床症状),重度狭窄2例(肢体无力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初步分析提示,Supera支架可尝试用于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但仍需增加样本量及开展长期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探讨。
    • 张学英
    • 摘要: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认知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颈内动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认知功能更好,住院时间更短。
    • 黄莹; 张森; 薛淑恒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超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患侧与健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另比较眼动脉(OA)分支前后收缩期峰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 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患侧与健侧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内动脉内径小于健侧(P<0.05);患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小于健侧,阻力指数大于健侧(P<0.05);患侧颈外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大于健侧,阻力指数大于健侧(P<0.05);OA分支前收缩期峰流速低于分支后,阻力指数高于分支后(P<0.05).结论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超检查可有效判断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对其血流参数及频谱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评估病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向确定提供依据.
    • 黄莹; 张森; 薛淑恒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超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患侧与健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另比较眼动脉(OA)分支前后收缩期峰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颈外动脉、颈总动脉的患侧与健侧动脉内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颈内动脉内径小于健侧(P<0.05);患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小于健侧,阻力指数大于健侧(P<0.05);患侧颈外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大于健侧,阻力指数大于健侧(P<0.05);OA分支前收缩期峰流速低于分支后,阻力指数高于分支后(P<0.05).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超检查可有效判断患者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对其血流参数及频谱进行分析,有助于及时评估病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向确定提供依据.
    • 刘欢颜; 华扬
    • 摘要: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及治疗手段的进步,对颈内动脉闭塞的影像学特征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像学技术对于颈内动脉闭塞病变的精准评估,不仅要求对闭塞程度、部位及血管形态学等进行分类,而且要根据闭塞管腔的结构特征进行细化分类.影像学分类方法不同,为临床诊疗提供的客观信息则不同,相应的治疗方式也不同.因此,作者对与治疗方式相关的颈内动脉闭塞的影像学分类研究进行综述,为更加个体化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张玉; 刘艳; 张彦
    • 摘要: 目的:探讨精准血压管理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准血压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行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血压管理可提高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血压行为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维持血压稳定.
    • 刘晓峰; 郝政衡; 王凤伟; 朱青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给予血管内再通治疗,11例患者闭塞侧半球脑灌注和健侧相比明显降低.其中8例患者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向颅内代偿,3例为后循环通过后交通动脉向闭塞侧颅内血管代偿,对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10例目标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90.9%(10/11),NIHSS评分,术后3个月NIHSS评分由术前的(7.12±0.21)分降至(2.1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再通患者术后1周脑灌注明显改善,没有出现颅内出血、新发栓塞事件.结论:对于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合适的评估后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发症少,再通率高,临床效果较好,近期随访良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刘晓峰; 郝政衡; 王凤伟; 朱青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给予血管内再通治疗,11例患者闭塞侧半球脑灌注和健侧相比明显降低。其中8例患者颈外动脉通过眼动脉向颅内代偿,3例为后循环通过后交通动脉向闭塞侧颅内血管代偿,对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10例目标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90.9%(10/11),NIHSS评分,术后3个月NIHSS评分由术前的(7.12±0.21)分降至(2.1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再通患者术后1周脑灌注明显改善,没有出现颅内出血、新发栓塞事件。结论:对于症状性非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合适的评估后进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并发症少,再通率高,临床效果较好,近期随访良好,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李帅; 任玉伟; 井延涛; 孙岩; 李直; 岳新灿
    •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共2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预后情况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且接受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当天实现血管开通208例,开通成功率为96.30%(208/216),预后不良率为19.23%(40/208);同时出院当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少于入院当天(P<0.05);2组年龄、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及冠心病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和T2DM是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预后不良与合并高血压病和T2DM关系密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