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六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第六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第六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乌鲁木齐
  • 出版时间: 2008-08-24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国际心脏血管介入外科学会

会议文集:第六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前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水平与国际先进中心存在不少的差距,其原因在发展理念和手术创新两个方面。rn 发展理念上,我国有国际上最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数量,但手术数量太低(6万);没有把新生儿和小婴儿(≤3月)阶段诊治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聚焦;心内外科为主的多专科功能上的合作远未纳入诊治一体化轨道;对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尚处于急诊手术或亚急诊手术范围,尚未过渡到早期手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未引起重视;疾病、手术命名和外科数据库刚萌芽,缺乏长期随访和多中心研究;临床基础和心血管修补材料组织工程的研究远远落后。rn 手术方法上跟随西方走仅略有改进,缺乏创新技术。为加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需要理念上的转变,除提高手术数量尤其是小婴儿的数量外,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病理解剖和生理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包括房室隔缺损、大侧支肺动脉闭锁、右室旷置手术、大动脉错位、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的手术实践。
  •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利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发法及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期间5例置放食管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缓解梗阻症状的方法,以及患者短期及长期进食梗阻症状缓解情况。rn 结果:5例患者均在X线条件下成功置入食管支架,其中1例置入后在纤维胃镜下对支架位置进行了调整,1例在支架置人后用胃镜进行位置确认,其余3例均一次性置人。近期进食梗阻缓解率达100%,远期梗阻缓解天数最短达30天。rn 结论:充分结合X线和纤维胃镜两种支架置人法,可达到满意的食管支架置放效果及梗阻缓解率。
  • 摘要:@@·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20~50/百万·急性期死亡率高·A型夹层传统手术方法一替换主动脉根部/升部/或部分弓部·传统手术后残余假腔闭合率低·A型夹层原发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或胸降主动脉(30%~40%)·A型夹层术后残存假腔扩大形成动脉瘤——马凡氏综合征·复杂的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并发升主动脉或心脏疾患·B型夹层介入治疗失败——内漏,动脉瘤行成,支架移位,逆行撕裂·头臂动脉夹层剥离/动脉瘤形成/闭塞
  • 摘要:@@·COA合并其它需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心内畸形、根部及升弓部动脉瘤或冠心病等)·COA术后再狭窄(或合并吻合口假性动脉瘤)需再次手术·长段/多发COA或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缩窄远端动脉瘤·成人严重COA,侧支循环丰富,主动脉壁严重粥样硬化或钙化
  •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外科手术治疗急性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4例的临床体会。rn 方法:从2000年2月~2007年7月我科对34例急性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Ⅰ型29例,Ⅱ型5例。全组病例经超声心动图、MRI、CT检查确诊。34例均在发病10小时~9天内急诊手术。体外循环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或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低流量灌注(ASCP)的方法。手术类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11例,主动脉根部置换(Bentall)手术8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主动脉瓣置换(W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支架“象鼻”手术4例,1例合并无名动脉替换;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手术3例,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支架“象鼻”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同期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5例。rn 结果:全组手术存活3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8.85%。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2例,乳糜胸1例。随访27例,随访时间1~88个月,1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后2年4个月复查发现弓部扩张,7个月后突然死亡。1例4年后死于肝癌,余存活良好。rn 结论:急性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均应急诊手术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及程度确定手术方式。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DHCA+ASCP技术能明显降低脑部并发症,术中用瘤壁组织和心包片包裹人工血管并与右心耳吻合行内引流,对预防出血效果确实有效。
  • 摘要:目的:评估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2226~3720 m,平均3500 m,大气压为77.33 kPa,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为9.39 kPa,仅为平原地区的70%)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心脏各房室形态及功能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价值。rn 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对1000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行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24 h、3天、7天、30天、3个月、6个月、1年及6年不等的随访,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说明介入封堵术对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rn 结果: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及随访期内患者右心室内径缩小,三尖瓣口、二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下降,患者肺血流量减少,心胸比率缩小,患者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增高。结论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因其较外科有不用开胸、创伤小、痛苦轻、安全有效等优点,术后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改善快,肺动脉压下降明显,近、远期疗效满意,该技术已成为高海拔地区治疗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rn 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采用介入治疗而康复,国产封堵器的临床广泛应用,介入治疗的例数以日益聚增,其技术成功率及封堵效果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开胸手术。
  •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束CT(EBCT)、多层螺旋CT(MSCT)、心电门控技术合成扫描和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心脏及邻近血管的CT成像迈入诊断领域。这些设备允许更快的容积扫描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尤其是新一代16层、64层MSCT更好的实现了CT在心血管中的应用。目前,MSCT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冠状动脉成像、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功能评估等方面,本文就MSCT近年来在上述几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摘要:目的:利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出心肌样细胞,并与聚乳酸补片融合,初步构建心肌组织工程补片;为进一步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生物补片及研究生物补片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阻抑心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rn 方法:原代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后用5-AZA向心肌细胞诱导,取P3代BMSCs和诱导得到的心肌样细胞分别种植于PDLLA补片上,常规培养,病理学检测细胞与补片的融合情况。rn 结果:将BMSCs种植于PDLLA补片表面约2~3 w后可见形成薄层细胞膜,加入诱导剂后继续培养可见细胞膜增厚;诱导得到的心肌细胞种植于PDLLA补片表面较难融合生长,约3~5 d后细胞出现悬浮、死亡。rn 结论:BMSCs能够与聚乳酸补片有效融合,但诱导得到的心肌样细胞与聚乳酸材料相容性较差。
  • 摘要:目的:研究探索一组16例冠状动脉二支主干堵塞者采用分步和分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完全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1)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采取一次性分步直接PCI术完成血运重建;(2)对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取多次性分步PCI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首先解除本次发病罪犯血管的堵塞;(3)恰当使用XB导引导管、Crossit硬导丝和Maverick球囊以及IABP支持。rn 结果:rn (1)5例AMI二支堵塞冠状动脉均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并首先使左前降支(LAD)的堵塞再通;rn (2)11例UAP中21/22支冠状动脉二支主干堵塞处经球囊预扩张后均成功植入支架,所有堵塞冠脉均获得TIM Ⅰ-Ⅲ级血流;rn (3)所有16例术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较前明显改善(平均EF 42%±34%→51%±44%)。经过平均18个月随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rn 结论:冠状动脉二支主干堵塞者行PCI术完全血运重建安全可行;对AMI者优先开通LAD堵塞血管的一次性分步PCI术安全高效;对慢性堵塞UAP者,优先开通近期罪犯病变的多次性分步PCI术既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又符合临床实际。
  • 摘要: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创新,心胸外科在微创方面也在进行发展与探索。近几年来,心脏内科的同行们不仅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领域有了惊人的发展,而且在先天性心脏病方面也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发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由2000年的不足2000例,发展到今年可能突破15000例。简单的先心病作为心胸外科传统的主要手术病种,将可能成为继冠心病后在心胸外科丧失优势的又一个领域。心胸外科的发展日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31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病人诊疗的疗效。rn 结果:7例经介入溶栓治疗再通;22例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合介入溶栓治疗,21例再通,1例截肢。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能有效地溶解动脉内的新鲜血栓及动脉末端血栓,并防止血栓再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晚期恶性食管狭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单纯吻合口狭窄、食管癌放疗后狭窄所致的进食困难甚至出现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微创、简便、高效的治疗上述食管狭窄或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一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探讨国产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价值和注意事项。rn 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我科采用国产自膨式镍钛记忆合金网状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患者144例(其中食管恶性狭窄98例,包括食管气管瘘27例、食管纵隔瘘5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单纯吻合口狭窄38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8例),男性107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岁。所有患者均在DSA辅助下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rn 结果:本组共置入食管内支架171枚,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近期疗效满意。随访1~60月,无一例发生支架移位,术后平均生存时间8.6个月。恶性食管狭窄行内支架置入后联合化疗,中位生存期7.4个月。本组患者术后再狭窄率38.2%,予以球囊扩张或再次内支架置入治疗(再次介入治疗29.2%)。rn 结论:食管内支架置入是恶性食管狭窄的良好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也可用于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单纯吻合口狭窄、食管癌放疗后狭窄,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但如何降低食管内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摘要:目的:为了改进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就我科经治的34例此类病人总结临床体会。rn 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共为34例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8例。全部应用机械瓣。rn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顽固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机械瓣失功,经再次急诊手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为8.8%,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rn 结论:确切而有效的心肌保护,细致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能降低此类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 摘要:目的:观察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快速房颤的作用。rn 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白手术后当日按10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泵入可达龙作为预防用药。对照组在没发生快速房颤之前不给药。观察两组快速房颤发生率,快速房颤持续的时间,ICU逗留时间和出现快速房颤后低血压的发生率。rn 结果:可达龙组快速房颤发生率,持续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ICU逗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orP<0.05)。rn 结论:可达龙对心脏术后的快速快速房颤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摘要:目的:建立瘤颈角度的腹主动脉瘤有限元模型,模拟腹主动脉瘤在支架植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腹主动脉瘤的支架植入位置的选则提供数值分析模型。rn 方法:8名腹主动脉瘤患者(其中1个患者并左侧髂总动脉瘤)在支架植入前后,进行MDCT-A(multidetector CTangiography)检查,基于CT数据建立腹主动脉瘤实体模型后,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约束出入口及边界条件,模拟搏动血流状态,比较支架植入不同位置,腹主动脉瘤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与应变结果。rn 结果:计算机模拟显示瘤颈与瘤体间的角度越大,血流作用于支架侧壁的应力越大,而对双侧髂总分叉点的应力越小;当血流应力作用于支架的区域有金属支架支撑时,由于金属支架的杠杆作用将造成支架受力区近端的移位,若血流应力作用于支架的区域无金属支架支撑时,由于覆膜的形变将使支架向远端位移,由此造成支架的移位、断裂。rn 结论:腹主动脉瘤的瘤颈与瘤体的角度决定支架管壁的受力区;而腹主动脉瘤患者远期疗效可能取决于腹主动脉瘤支架区域所受的不同血流应力。
  • 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心动图仪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治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分析明确诊断的急性肺动脉栓塞49例患者的便携式超声心动图特点,并对实行溶栓的9例患者进行前后对照,从超声特点判断溶栓疗效。rn 结果:直接征象的检出率为6.1%,间接征象右心室增大93.9%,肺动脉收缩压升高100%,溶栓前后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超声变化有明显差异。rn 结论:便携式超声心动图仪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并协助临床进行危险分层,而且动态、实时评价超声变化可判断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效果。rn 方法:自2004年11月止2008年5月,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8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86例,室间隔缺损60例,房间隔缺损40例,年龄3~32岁。封堵前常规做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主要用心脏彩超确定封堵病例,在封堵时再做主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确定动脉导管及室间隔缺损的形状及大小,动脉导管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3~6毫米,室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1~2毫米,房间隔缺损所选的封堵器直径大于实际测量4~6毫米。术中在透视检测下建立股动脉及股静脉轨道,在左心室释放封堵器前伞,在右心室释放封堵器右伞封堵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不建立轨道,将长导丝从肺动脉放到胸降主动,在主动脉侧释放前伞,在肺动脉侧释放后伞,封堵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时一般将导丝放在右上肺或者左上肺静脉再进入输送鞘管,在左房侧释放前伞,在右房侧释放后伞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毫克/公斤),疗程半年。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随诊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透。结果其中有两例室间隔缺损病例,因缺损较大封堵不成功改作手术治疗,其余全部封堵成功。术后六个月显示肺血明显减少,心胸比例由0.60±0.2减少至0.45±0.15(P(0.05)。术后六个月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末径由术前56.4±6.5缩小为术后40.5±3.0(P<0.01),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由术前(90±23)毫米汞柱降低至(20±15)毫米汞柱(P<0.01)。rn 结论: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选择合适成功率高,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诊。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