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6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2109篇;相关期刊362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文献由3144位作者贡献,包括曲东锋、王拥军、王伊龙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6 占比:8.26%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2109 占比:91.29%

总计:13264篇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文趋势图

急性缺血性卒中

-研究学者

  • 曲东锋
  • 王拥军
  • 王伊龙
  • 徐安定
  • 廖晓凌
  • 刘新峰
  • 赵性泉
  • 冀瑞俊
  • 李宏建
  • 王贤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慕鹏莺; 刘晓荷; 王梦碧; 李丹丹; 宋海英
    • 摘要: 目的 探索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60例AIS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溶栓护理)与观察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疗效、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压积(PCT)水平升高,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PCT高于对照组,PD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BI评分高于治疗1周,并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将替罗非班用于AIS患者尿激酶溶栓后,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姚力; 朱浩; 韩建峰; 袁兴运
    • 摘要: 目的探讨首选球囊扩张与首选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西电集团医院(38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3家高级卒中中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130例,并在发病24 h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根据首选血管内治疗策略的不同,将130例患者分为首选球囊扩张治疗组(70例)和首选支架取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静脉溶栓、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置入支架、取栓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成功再通指最终再灌注成功,定义为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1)首选支架取栓组中,球囊扩张患者比例为76.7%(46/60)。吸烟比例在首选支架组高于首选球囊扩张组[58.3%(35/60)比40.0%(28/70),χ^(2)=4.348],首选球囊扩张组从穿刺到成功再通时间短于首选支架取栓组[39.0(32.0,55.0)min比75.5(54.0,102.0)min,Z=15.4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成功再通率94.6%(123/130),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ASPECTS、发病至穿刺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相比于首选支架取栓,可尝试采用首选球囊扩张治疗。
    • 刘忠; 刘媛媛; 徐少峰; 康海
    • 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对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和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天后的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首次发病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发病1周内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非HT组。根据入院3小时内完成的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NIHSS ≤ 5)、中重度组(NIHSS ≥ 6),根据AIS患者发病90天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将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 ≤ 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 ≥ 3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HT及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评估SII对HT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SII (OR = 1.874. 95% CI 1.126~1.438, P = 0.013)是AIS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在轻度卒中患者中,SII (OR = 1.009. 95% CI 1.002~1.023, P = 0.012)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中,SII (OR = 1.001. 95% CI 0.982~1.001, P = 0.042)同样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 构建ROC曲线发现SII、NLR、PLR预测HT的AUC值为0.857、0.832、0.848 (P 0.05)。结论:SII是首次脑梗死患者发生HT及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且SII在预测脑梗死发生HT较NLR及PLR更加准确,SII在预测发病90天预后方面与PLR准确性基本相同,两者均比NLR更加准确。
    • 沈海林; 戴杰; 汪晗; 朱向阳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静脉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患者318例,短期预后评价指标为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其中0~2分173例(预后良好组),≥3分145例(预后不良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占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值(GAR)、空腹血糖、出血转化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尿酸水平、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高尿酸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GAR、心房颤动和尿酸水平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 李琰; 陆瑶; 杨文蕊; 杨黎; 叶靖; 张洪英
    • 摘要: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头颈动脉夹层(cervico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CCAD)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3例CCAD患者病例,根据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明显高信号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CA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共73例CCAD患者、85条夹层血管纳入研究,其中卒中组45例,54条夹层血管;非卒中组28例,31条夹层血管。卒中组高血压患病率[34(75.56%)]高于非卒中组[11(3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之间高血压、管腔轻度狭窄、管腔重度狭窄、管腔闭塞、内膜瓣、夹层动脉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管腔重度狭窄、管腔闭塞、内膜瓣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相关(OR分别为4.507、5.457、7.596、3.745,P均<0.05),管腔轻度狭窄、夹层动脉瘤在非卒中组更多见。结论高血压是CCAD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无卒中的CCAD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这对CCAD早期缺血性卒中的个体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高靖; 王秀艳; 杨红梅; 朱辰蕊; 赵悦; 张会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微囊蛋白-1(Caveolin-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取AIS患者148例为AIS组,根据其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57)、非END组(n=91);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53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aveo-lin-1、Caspase-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组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 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糖、Caveolin-1、Caspase-3为AIS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均<0. 05)。Caveo-lin-1联合Caspase-3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 05)。结论 AIS患者血清Caveo-lin-1、Caspase-3水平升高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作为END发生的预测指标。
    • 唐宇; 罗华; 何金跃; 王晓东
    •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时间追踪及持续流程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进行溶栓的患者260例,根据救治流程分为传统流程组123例、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77例、持续流程优化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的就诊到溶栓治疗时间(DNT)、就诊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及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率、溶栓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未溶栓患者的比例。结果:传统流程组、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和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有显著性差异(P<0.001),持续流程优化组的DNT、DIT、INT最短,急救地图时间追踪组次之,传统流程组最长。3组溶栓24 h及7 d后NIHSS评分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流程优化组NIHSS评分变化更大。相比于传统流程组,其它2组的溶栓率提高(P<0.05),未溶栓患者中有相对禁忌证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卒中急救地图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可以缩短DNT、减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溶栓率。
    • 王思雨; 艾中萍; 吴倩倩; 姜海龙; 姜亮; 陈国中; 殷信道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显像(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技术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TWIST、灌注加权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和TWIST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分别参考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SITN/SIR)分级系统和改良的ASITN/SIR评分量表。Kappa系数用于分析侧支循环分级在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χ2检验用于分析TWIST和DSA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结果的组间差异。根据TWIST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丰富组和侧支循环不丰富组,ASITN/SIR分级3~4级表示侧支循环丰富,0~2级表示侧支循环不丰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HIR与TWIST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TWIST (Kappa=0.826)和DSA (Kappa=0.856)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在不同观察者间均具有高度一致性。TWIST和DSA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5,P=0.929)。与侧支循环不丰富组(13例)相比,侧支循环丰富组(15例) HIR更低(0.30±0.08 vs.0.43±0.06,t=-5.156,P<0.001),相关分析显示HIR与TWIST图像的侧支循环分级呈负相关(r=-0.882,P<0.001)。结论 磁共振TWIST技术可无创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侧支循环,在侧支循环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 陈玥; 郝磊; 刘书翊; 曾育琦; 范勇; 赵振华; 陈骐; 李永坤
    • 摘要: 目的:研究动脉内脑局部低温联合再灌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I,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组、缺血再灌注(I/R,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组及低温(H,动脉内脑局部低温联合再灌注)组,每组24只。H组再灌注后经颈内动脉灌注约6.7 mL 4°C的生理盐水,灌注流量0.33 mL/min,灌注时间20 min。缺血24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核磁共振检测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通过伊文思蓝(EB)示踪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闭锁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5(claudin-5)及水通道蛋白4(AQ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24 h后,与I和I/R组相比,H组大鼠的mNSS、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EB渗透量均显著降低(P<0.05)。H组大鼠的ZO-1、occludin和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R组(P<0.05),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动脉内脑局部低温联合再灌注对AIS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减少紧密连接蛋白降解、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有关。
    • 许香香; 陈宝春; 林凤芹
    • 摘要: 目的探讨流程质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7月该院接受的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未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采用流程质控诊治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急诊救治环节所用时间,两组溶栓前和溶栓15 d后NIHSS评分和MMSE评分情况,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住院天数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卒中小组到达时间、检查单缴费时间、血液送检时间、CT检查等待时间、家属决策时间、取药时间、办理入院时间、血液检查时间、入院之溶栓药物使用时间(DN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出血转化和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1.39±6.63)d短于对照组的(16.46±7.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1,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采用流程质控干预能够明显缩短各救治环节所用时间,可提高救治效率,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