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41633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齐鲁护理杂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年会、第七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4年会暨第三届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国际论坛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辰、柳志红、熊长明等。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1633 占比:99.59%

总计:41804篇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发文趋势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研究学者

  • 王辰
  • 柳志红
  • 熊长明
  • 程显声
  • 吴雅峰
  • 夏书月
  • 杨媛华
  • 梁颖
  • 米玉红
  • 任红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文浩; 张妍; 夏书月; 李云霞
    • 摘要: 患者女,29岁,未婚,以“咳嗽、咳痰、胸痛伴发热2 d”为主诉于2020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2 d前劳累、感冒后出现咽痛、咳嗽,夜内咳嗽明显,咳少许黄痰,伴有胸痛,呼吸及平卧时明显,同时伴有呼吸费力,自觉发热,体温未测,无明显畏寒及寒战,伴有周身乏力、关节酸痛,于家中口服“阿莫西林、布洛芬”,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急诊。急诊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3%,淋巴细胞百分比12.8%,血小板计数54×10^(9)/L,血红蛋白122 g/L,C反应蛋白82.23 mg/L。肺CT:双肺炎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见图1,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急诊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收入院。
    • 王素梅; 王瑞红; 张佳佳
    • 摘要: 目的探究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气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收治的167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67例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常规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日常护理,研究组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_(2)]、临床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并发症及患者家属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aO_(2)、PaCO_(2)、P(A-a)O_(2)、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O_(2)值均高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aCO_(2)、P(A-a)O_(2)值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呼吸、心率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更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用专职化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李劲; 鲁大胜; 周云; 王烺; 杨刚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急性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细胞因子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急性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细胞因子指标[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右心功能指标[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心肌做功(Tei)指数、右心室与左心室舒张期横径比值(RVDD/LVDD)、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不良反应及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D-D、IL-10、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ei指数、RVDD/LVDD低于对照组,RVFAC、TAPSE高于对照组,pa(O2)、pa(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治疗急性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D-D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纤维溶解性与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右心功能和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 刘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CT Qanadli指数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60例,根据危险度分层标准分为中危组(n=30)和高危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I评分、CT Qanadli指数、血气分析指标情况.随访1年,根据患者的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15)和存活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 Qanadli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前,高危组患者PAOI评分、CT Qanadli指数均显著高于中危组,PaO2水平显著低于中危组(P<0.05);治疗后,中危组患者PAOI评分、CT Qanadli指数显著低于高危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存活组患者PAOI评分、CT Qanadli指数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 Qanadli指数可作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 Qanadli指数可用于评估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病程程度,预测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改善患者的预后.
    • 夏书月
    • 摘要: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规范化抗凝和溶栓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或防止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要素之一.一旦确诊急性PTE,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分层、制定规范化、个体化抗凝或溶栓的治疗策略.
    • 吴敏; 梁文启; 江磊; 刘月娥; 王美堂
    •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危险度分层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接受诊治的123例疑似为APTE的住院患者,分为栓塞组(n=93)和正常对照组(n=30).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和分组,中高危组60例,低危组33例.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TE的不同危险度与发病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PTE中高危组、APTE低危组及正常对照组年龄,心房颤动、冠心病、下肢静脉血栓和脑血管病发生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差异类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表现中,APTE患者以肺动脉压增高占比最高(62.37%).年龄、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静脉血栓、D-D、FIB、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APTE危险度分层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年龄影响APTE危险度分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1(95%CI 0.571~0.782);D-D影响APTE危险度分层的AUC为0.646(95%CI 0.580~0.792);FIB的AUC为0.887(95%CI 0.815~0.958);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AUC为0.785(95%CI 0.686~0.885).结论:年龄、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静脉血栓、D-D、FIB、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APTE危险度分层的影响因素,对预测中/高危APTE价值较高.
    • 刘文凤; 贾坤林; 徐翠容; 邓海波; 陈杰
    • 摘要: 目的 探究细胞色素P450酶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基因检测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型予以检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基因指导)与对照组(常规疗法)2组,每组各34例.比较2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达稳定剂量时间、住院时间,随访不同时间点IN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达稳定剂量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21±1.31)、(14.02±2.32)、(13.31±2.4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39±2.16)、(19.31±2.21)、(15.89±2.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4、8、12、16、20、24、28天的IN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能够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更快达到华法林稳定剂量及INR目标范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予以重视.
    • 彭喜涛; 王海生; 梁冰; 袁启东
    • 摘要: 目的:观察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02、Pa0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 胡子旋; 何婉媚; 曾勉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率(NLR)健康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探究ADAMTS-13活性、NLR对于PTE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共纳入急性PTE患者64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ADAMTS-13活性、vWF活性,分析比较ADAMTS-13活性、vWF活性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AMTS-13活性及NLR对急性PTE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与急性PTE组ADAMTS-13活性水平分别为83.8%(72.2%,98.8%)、63.3%(49.6%,74.8%),vWF活性水平分别为102.7%(89.7%,117.2%)、122.6%(96.8%,156.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MTS-13活性与vWF活性、D-二聚体水平呈负线性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NLR的升高为患急性P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6,95%CI(1.10,2.47),P=0.014],ADAMTS-13活性的升高为患急性PTE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2,95%CI(0.88,0.96),P<0.001].ADAMTS-13活性用于诊断急性PTE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95%CI(0.780,0.942),P<0.001,联合NLR用于诊断急性PTE时,AUC为0.902,95%CI(0.841,0.963),P<0.001.[结论]急性PTE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下降,vWF活性显著上升,AD?AMTS-13、vWF或为沟通血栓形成与炎症反应间的桥梁,血浆ADAMTS-13活性联合NLR可提高诊断急性PTE的准确性,为探寻急性PTE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探寻急性PTE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 农耀明; 卢俊宇; 黄小林; 覃涛
    • 摘要: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心血管病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但经及时溶栓治疗后病死率可下降.目前临床上用于急性PTE治疗的溶栓药物主要为尿激酶(U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存在较高的出血并发症风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是新型的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率高、特异性强、出血风险小,近年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中表现突出,但目前其用于治疗急性PTE的研究鲜有报道.作者近期在临床工作中利用rhPro-UK成功救治了1例急性PTE患者,为rhPro-UK在急性PTE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