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支架取栓

支架取栓

支架取栓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3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4801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母婴世界、微循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2016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2016河北省神经病学术年会、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京津冀脑血管病论坛等;支架取栓的相关文献由5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胜、于鹏、程舒宇等。

支架取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8016 占比:99.96%

总计:348151篇

支架取栓—发文趋势图

支架取栓

-研究学者

  • 王永胜
  • 于鹏
  • 程舒宇
  • 于海瑞
  • 候娟
  • 孟繁鹤
  • 苗琳莉
  • 谢志永
  • 邹秋华
  • 金巧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政云; 陈轲; 付航
    • 摘要: 背景 脑卒中具有致死风险高、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特点,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均是快速消除患者血栓、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的重要治疗方案,明确支架取栓、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 d、30 d、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治疗与支架取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血管再通效果,而导管抽吸取栓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再通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有效降低患者症状性血栓逃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 姚力; 朱浩; 韩建峰; 袁兴运
    • 摘要: 目的探讨首选球囊扩张与首选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例)、西电集团医院(38例)、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32例)3家高级卒中中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所致缺血性卒中患者130例,并在发病24 h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根据首选血管内治疗策略的不同,将130例患者分为首选球囊扩张治疗组(70例)和首选支架取栓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静脉溶栓、发病至到院时间、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置入支架、取栓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成功再通指最终再灌注成功,定义为mTICI分级为2b~3级。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1)首选支架取栓组中,球囊扩张患者比例为76.7%(46/60)。吸烟比例在首选支架组高于首选球囊扩张组[58.3%(35/60)比40.0%(28/70),χ^(2)=4.348],首选球囊扩张组从穿刺到成功再通时间短于首选支架取栓组[39.0(32.0,55.0)min比75.5(54.0,102.0)min,Z=15.48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成功再通率94.6%(123/130),两组血管成功再通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ASPECTS、发病至穿刺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脑实质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闭塞患者,相比于首选支架取栓,可尝试采用首选球囊扩张治疗。
    • 邬慎新; 罗建江; 吴宗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抽吸取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支架取栓)与研究组(35例,导管抽吸取栓)。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发病-再通时间、穿刺-再通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取栓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NIHSS、mR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血清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可缩短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时间,下调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蒋学文; 赫利寒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 朱斌; 朱丽红; 弓岩岩; 何晓霞; 李梅霞; 郭彦芳; 董秀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支架取栓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脑水肿对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02-2019-12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1例早期行支架取栓血管再通成功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取栓后是否发生脑水肿将其分为脑水肿组(n=27)和无脑水肿组(n=154)。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数据,随访患者神经预后情况,分析影响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以及脑水肿对神经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无脑水肿组比较,脑水肿组年龄较大(P<0.05),房颤病史比例、大面积梗死比例、术后脑出血转化比例、术前NIHSS评分、术后ASITN/SIR分级0-1级比例、TICI分级Ⅰ-Ⅱ级比例、术前FPG、白细胞计数增高(P<0.05或P<0.01),发病至手术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P<0.01),取栓次数较多(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颤病史(OR=1.749,95%CI:1.623-1.895)、术后脑出血转化(OR=1.844,95%CI:1.732-1.931)、术后ASITN/SIR分级低(OR=2.298,95%CI:2.105-2.356)、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长(OR=2.004,95%CI:1.905-2.187)是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支架取栓后发生脑水肿的危险因素(P<0.01)。脑水肿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无脑水肿组(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支架取栓后脑水肿发生率高,脑水肿的发生可恶化患者神经预后。临床应警惕有房颤病史、术后发生脑出血转化和侧支循环不良患者,尽量缩短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
    • 李军; 李薇; 苏杭
    • 摘要: 目的探索RECO脑血流恢复装置(RECO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大血管闭塞并行RECO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37例,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2例患者接受RECO支架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59.68%,术后共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6 h、闭塞位于颈内动脉及血管不通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分析,mRS评分与高血压史、闭塞部位、血管通畅情况、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RECO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治疗中,具有开通率高的特点,但患者的预后会受到高血压史、闭塞位置、血管再通时间等因素影响,需引起临床重视。
    • 胡玉奇; 贾琦; 代林志; 许晖; 李阳; 陈富雷; 赵冬
    • 摘要: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行支架取栓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01—2021-07收治的27例80岁及以上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急诊支架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对可能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中位年龄82岁;其中14例(51.9%)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48.1%)为颈内动脉闭塞;基线NIHSS评分中位数为20分;术后NIHSS评分中位数为15分;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5例(92.6%)再通成功;8例(29.7%)发生出血性转化;90 d良好结局(mRS 0~3)11例(40.7%),90 d不良结局(mRS 4~6)16例(59.3%),死亡10例(37%);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17例(63.0%)。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基线NIHSS评分(15分vs 20分,P<0.05)、术后NIHSS评分(6分vs 18分,P<0.001)、卒中后肺部感染率(2%vs 15%,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80岁及以上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是可行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评估患者NIHSS评分及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
    • 顾一名; 曹月洲; 王斌; 赵林波; 贾振宇; 施海彬; 刘圣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支架取栓术首次成功再灌注(FPR)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支架取栓后闭塞血管再通程度是否达到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2c/3级且无需补救措施,将患者分为FPR组和非FPR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FPR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5例患者,其中FPR组61例(28.4%),非FPR组154例(71.6%)。单因素分析显示,FPR组患者平均穿刺至再通时间、90 d良好预后率均优于非FP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OR=0.387,95%CI=0.180~0.834,P=0.015)、术前静脉溶栓(OR=0.410,95%CI=0.214~0.787,P=0.007)、取栓过程中使用中间导管(OR=0.405,95%CI=0.209~0.787,P=0.008)是FP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FPR与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临床良好预后相关。支架取栓过程中大脑中动脉闭塞、使用中间导管及术前行静脉溶栓,会增加FPR可能性。
    • 张敏; 黄文国; 颜冬润; 冯艳
    • 摘要: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与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心源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心源性卒中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抽吸组与取栓组,各28例。抽吸组给予直接抽吸治疗,取栓组给予支架取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穿刺到再通时间、血管成功再通率及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7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与记录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及动脉穿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抽吸组的穿刺到再通时间少于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患者颅内出血与血栓逃逸共2例,少于取栓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支架取栓,直接抽吸治疗急性前循环大动脉心源性卒中能缩短再通时间,降低血栓逃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满意度较高。
    • 柴源; 苗宇; 罗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架取栓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M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溶栓组(n=48)和支架取栓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细胞损害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重组VILIP1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不良反应。溶栓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支架取栓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9)和预后不良组(n=2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9,95%CI:1.015~1.346)、发病至治疗时间(OR=1.439,95%CI:1.052~1.969)、高血压(OR=3.456,95%CI:1.284~9.298)、取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2.333,95%CI:1.082~5.029)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MCAO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及取栓24 h后NIHSS评分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