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闭塞

动脉闭塞

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4430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长寿、全科护理、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放射青年医师论坛、第五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年会等;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献由8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雄伟、王翠玉、张以善等。

动脉闭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14430 占比:97.87%

总计:14744篇

动脉闭塞—发文趋势图

动脉闭塞

-研究学者

  • 张雄伟
  • 王翠玉
  • 张以善
  • 李曼
  • 刘长建
  • 刘子岚
  • 吴丹明
  • 周玉斌
  • 徐恒
  • 蒋米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弟群; 曹芳; 陈雅兰; 严浩洋; 邓灵欣; 黄俊栋; 曾凡银
    • 摘要: 为比较不同阻断压和负荷组合下的血流限制(BFR)运动的感觉反应,进一步探讨应用不同相对负荷运动的受限因素.12名实验参与者使用20%和30%的1RM和40%、60%和80%的动脉闭塞压完成四组BFR肘关节屈曲.在运动前和每组运动后评估主观疲劳感(RPE)和不适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RPE不同组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同条件时RPE随负荷和血流阻断压力的增大而升高(P<0.001);不适感在20%1RM联合三种阻断压的不适感不同组未见差异(P≥0.05),30%1RM的不适感不同阻断压第三、四组不适感显著增加(P<0.05),不同条件时,不适感随负荷和血流阻断压力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条件,运动总重复次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因此,血流阻断训练期间的不适感而非RPE是应用更高相对压力的限制因素.
    • 谷涌泉; 周密
    • 摘要: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髂动脉闭塞,可分为急性闭塞和慢性闭塞。临床上常见的是慢性闭塞,即Leriche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跛行、阳痿和股动脉搏动消失三联征。腹主动脉-双股动脉搭桥是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2007年的TASCⅡ指南,对于慢性完全性腹主动脉闭塞病变,推荐开放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 柴源; 苗宇; 罗强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架取栓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MCA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动脉溶栓组(n=48)和支架取栓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细胞损害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重组VILIP1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不良反应。溶栓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支架取栓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9)和预后不良组(n=2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动脉溶栓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69,95%CI:1.015~1.346)、发病至治疗时间(OR=1.439,95%CI:1.052~1.969)、高血压(OR=3.456,95%CI:1.284~9.298)、取栓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2.333,95%CI:1.082~5.029)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MCAO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高血压及取栓24 h后NIHSS评分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M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重视。
    • 冉峰; 岳彦宇; 高政; 张业鹏; 于同; 李晓强
    • 摘要: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腔内治疗的265例AIOD患者(385处闭塞血管)的临床资料。结果383处闭塞段血管完全开通,闭塞血管开通率为99.48%。患者间歇性跛行、患肢疼痛发凉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0±4.3)个月。患者术后1年通畅率为91.30%(210/230),2年通畅率为89.91%(205/228),3年通畅率为86.34%(196/227);平均通畅率为89.18%。随访期间复发18例,其中7例实施支架再植入,4例实施导管溶栓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7例予以抗凝扩血管抗血小板保守治疗。结论腔内治疗AIOD的短中期通畅率满意,是AIOD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
    • 吴致娴; 张苏钰; 吴自燕; 洪丁; 石朝海; 姜炯炯
    • 摘要: 目的:探讨伤口管理护理在动脉闭塞下肢溃疡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6例动脉闭塞下肢溃疡行VSD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将伤口管理护理应用于VSD治疗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创面细菌感染发生率、敷料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动脉闭塞下肢溃疡患者行VSD治疗过程中加强伤口管理护理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孟庆斌; 白京岳; 刘朝; 魏森; 管生
    • 摘要: 目的 分析245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 血浆HbA1c>6.5%定义为高HbA1c.记录分析主要功能指标为不同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开通术后、随访期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功能指标为开通成功率,术后、随访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245例患者中85例(34.7%)HbA1c>6.5%,160例(65.3%)≤6.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6.5%组(P6.5%组(P<0.05).HbA1c≤6.5%组再通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结论 高HbA1c水平可能增加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更可能导致介入再通术后出现并发症.
    • 李秋燕; 吴华
    • 摘要: 腿痛的病因有很多,从简单的肌肉痉挛到动脉闭塞各不相同,腿痛会累及关节、软组织、肌腱、骨骼、滑囊及神经血管,其中膝关节痛是常见的。最初疼痛的精确定位是作出诊断的关键,通过考虑局部解剖结构,可制定鉴别诊断策略。在大多数病例中,完整的病史采集和规范体格检查能够帮助确定腿痛(含膝关节痛)的原因。
    • 江顺福; 黄澄鹏; 曹铭华; 吴明超; 邹永周; 王璐
    • 摘要: 目的 探讨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急性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60例急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支架取栓治疗、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内科医师护士常用判断病情伤残表(MR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穿刺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短于对照组[(14.30±2.10vs.29.55±4.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病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255.00±69.00vs.260.00±79.00)min],1次成功再通率(73.33%vs.63.33%)及DSA灌注评分(mTICI)2b/3级(66.67%vs.53.33%)、mTICI 3级(40.00%vs.33.33%)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3.33%vs.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11.26±3.90 vs.11.28±3.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 h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的NIHSS评分[(10.61±3.68vs.10.59±3.70)分]、术后48 h的NIHSS评分[(9.85±3.44 vs.9.87±3.4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研究组MRS评分<2分24例,≥2分6例,对照组MRS评分<2分25例,≥2分5例;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fia远端通路导管抽吸术同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疗效近似,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质量,但是前者穿刺到血管成功再通耗时较短,操作更加简便,临床实际应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 李泽奇; 苏平
    • 摘要: cqvip: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拥有极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有报道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每年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 20%,高度狭窄(70%~99%)的患者风险更大,在亚洲人群中此种疾病占所有中风的30%~50%,影响远高于其他种族。伴随着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内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有价值和有效的选择,但由于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arfarin 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WASID)研究以及颅内支架置入术和积极药物干预治疗颅内动脉狭窄(Stenting and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SAMM-PRIS)研究并未能取得预期结果,目前针对慢性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值得商榷。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重要文献,旨在针对目前颅内动脉病变导致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