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损伤
皮肤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1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8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52701篇;相关期刊715种,包括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皮肤损伤的相关文献由467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静、王欣然、何聪芬等。
皮肤损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701篇
占比:96.71%
总计:54496篇
皮肤损伤
-研究学者
- 赵静
- 王欣然
- 何聪芬
- 官大威
- 张丽萍
- 张杰
- 张舒羽
- 张燕
- 张铭超
- 徐娟
- 殷卫海
- 黄丽明
- 余道江
- 岳文
- 应燕萍
- 张琴
- 徐妍
- 李朝晖
- 杨文洁
- 王静
- 董银卯
- 蒋琪霞
- 裴雪涛
- 郭世磊
- 陆兴安
- 韦海钰
- M·瑟博格
- 乔立冬
- 史惠
- 孙贵范
- 张宇
- 张斌
- 张艳
- 张莹
- 曾静
- 朱婉琦
- 朱立珍
- 李丽
- 李冰
- 李娟娟
- 李庆生
- 李建芳
- 李文兴
- 李晓琳
- 李泰龙
- 李玲
- 李芳
- 李莉
- 李蓉
- 杜宇
-
-
陈頔;
薛钰;
汤郁;
费小明;
庄琴;
周雯雯;
吕德民;
史文涛;
张志坚;
郑文娟;
蒋宇
-
-
摘要:
背景:近来多数研究将组织工程材料与干细胞或细胞因子复合来改善动物模型皮肤损伤。鼻黏膜来源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可以长期保存,用于修复皮肤损伤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观察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修复大鼠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鼻黏膜来源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第3代细胞的培养基透析后冷冻干燥制成冻干粉。将30只皮肤缺损SD大鼠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n=10):损伤对照组,不接受特殊治疗作为对照;纤维蛋白胶组,局部应用纤维蛋白胶;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局部应用含有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的纤维蛋白胶。治疗后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创面面积,对皮肤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CK8、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创面愈合速度高于纤维蛋白胶组和损伤对照组(P<0.001)。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组创面表皮和真皮在21 d全部再生修复;纤维蛋白胶组再生皮肤较薄;单纯创伤组皮肤再生不完全。在大鼠模型中,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冻干粉复合纤维蛋白胶联合使用可以促进损伤皮肤的伤口愈合。
-
-
凌华军;
崔瑞文;
王其友
-
-
摘要:
背景:应用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有效递送外泌体,并与皮肤周围组织进行桥接,有助于皮肤损伤的修复。目的:探索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3D明胶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①制备甲基丙烯酸改性明胶水凝胶,加入外泌体与光引发剂,于紫外线下交联,形成负载外泌体的3D明胶细胞外基质水凝胶;②将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于负载外泌体的3D明胶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与普通培养板上,接种12 h后,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③在20只成年SD大鼠背部制作直径1 cm、深0.2 cm的皮肤损伤创面,实验组(n=10)覆盖负载外泌体的3D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照组(n=10)覆盖生理盐水,最后均覆盖无菌纱布,术后2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马松染色观察损伤皮肤结构变化和胶原沉积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划痕实验显示,负载外泌体的3D明胶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上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强于普通培养板;②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皮肤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断裂,炎症细胞增多;实验组皮肤组织结构较为完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微血管结构清晰可见及密度增加;③动物实验马松染色显示,实验组皮肤组织内含有大量规则排列的胶原纤维,对照组仅存在少量胶原纤维,且呈现稀疏结构;④结果表明,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3D明胶细胞外基质水凝胶水凝胶有助于皮肤损伤的愈合,可能与外泌体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有关。
-
-
马玮萍;
冯丽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某院行术后放疗的7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营养状况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营养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73.66±11.07)分,低于对照组的(84.15±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营养状况评分为(2.45±0.52)分,低于对照组的(3.23±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减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皮肤损伤程度,改善其营养情况,利于病情控制,值得推广。
-
-
董芳
-
-
摘要:
在炎炎夏日里,过度的阳光照射到皮肤上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如何精心挑选一把遮阳伞,有效抵挡紫外线,以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下面与大家分享正确挑选遮阳伞的方法。夏天为什么要选择遮阳伞?雨伞是我们遮风挡雨常用的工具,而遮阳伞是我们夏日里常用的防晒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保护皮肤健康。雨伞和遮阳伞的区别在于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上,一般雨伞伞布设计主要是考虑防水性,而遮阳伞主要在防紫外线材料上有别于雨伞,并且做工精细,有很多美观绣花印染设计。
-
-
青海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牛肉和牛奶等牛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开始饲养肉牛和奶牛,促进了我国牛养殖业的发展。在牛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疾病,其中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牛寄生虫病根据病原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体内寄生虫病、体外寄生虫病等,不同种类的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牛体外寄生虫病是由寄生性节肢动物,如蜱、螨、蝇、虱等寄生导致牛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牛体外寄生虫通常可造成牛出现贫血、皮疹、皮肤损伤等症状,不同体外寄生虫寄生后。
-
-
邱海玲;
苏院珍;
张斯齐;
伍雅娟;
刘浩波
-
-
摘要:
总结1例多发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损伤2型糖尿病病人的分阶段护理经验。以伤口护理指南为指导进行分阶段的伤口护理,根据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制订个性化的饮食处方,并实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通过分阶段护理,病人皮肤损伤恢复完好,血糖稳定,并发症有效控制,顺利出院。
-
-
王洁;
罗茜;
宗长根
-
-
摘要:
夏季皮炎是由夏季炎热引起的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肤损伤包括红斑、丘疹、划痕和血痂。,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1]。该病易复发,难以治愈,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目前西医常用抗组胺药治疗,主要使用氯雷他定片等药物,但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病情,其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中医从基本病机入手,多靶点、多环节综合调节,因病施治,疗效显著[2]。
-
-
段为彬;
柳芳;
刘洁;
赵薇;
赵许杰
-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
-
杜欣
-
-
摘要:
去甲肾上腺素是临床常用抢救药物之一,为α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大的收缩血管作用,尤其是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作用最明显[1],对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或血容量补足后血压仍不能回升及外周阻力明显降低引起的休克效果显著[2],短时小剂量可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以提高血压。但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易发生外渗现象,会引起患者皮肤损伤。本文对此类患者1例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护理,现报告如下。
-
-
张小琴;
陈晓;
谭秉通;
梁艳
-
-
摘要:
目的:探究非隧道式导管新型固定方法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胶带固定法对非隧道式导管进行固定,试验组采用新型固定法对非隧道式导管进行固定,比较两组病人导管固定效果、导管意外事件发生率、皮肤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稳定、颈部舒适病人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导管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非隧道式导管部位皮肤红肿、渗液、污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病人非隧道式导管固定方案中应用新型固定方法,相比于传统敷贴胶带固定法可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导管意外事件、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操作简单,可行性高。
-
-
史志雪;
侯庆梅
- 《2018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8年
-
摘要: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以下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并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植入颈、头、锁骨、腋下及前臂静脉等,具有减少反复穿刺、保护患者外周血管、减轻其痛苦、留置时间长、外形美观舒适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已成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重要的静脉输液装置,近年来逐渐被国内许多医院接受并应用于临床.我院2017年12月发现一例输液港无损伤针破损导致表柔比星外溢引起皮肤损伤的患者,经局部封闭、冷敷,结合伤口护理会诊处理,皮肤恢复良好。
-
-
童千红;
蔡榕;
李芳
- 《第二届亚太儿科护士会议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各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越来越广泛,PICC导管可在体内保留较长时间,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一种用于输注静脉营养液、血管活性药、抗生素、高渗药物的生命通路,但由此产生的相关并发症亦极大的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而置入PICC导管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损伤、渗出导致增加更换敷料的频次,易至穿刺口感染,同时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是其中并发症之一.现针对PICC导管置入造成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我院通过选择符合静疗规范、适合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消毒剂,以达到减少PICC导管置入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取得一定效果。
-
-
安洪霞
- 《中国防痨协会2016年全国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通过对10例结核科护士手部皮肤损伤情况的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皮肤损坏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基础防护,防止理化因素的伤害,人性化的管理等措施,达到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降低职业危害程度.
-
-
朱其聪;
缪景霞;
罗荣城
- 《2015年海南省外科年会暨广州军区普外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抗肿瘤药外渗引起皮肤损伤是临床化疗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抗肿瘤药副反应的0.6-6%,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报道了2例多西紫杉醇(DocetAxel)血管外渗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目前认为该药渗漏后轻者出现红肿、疼痛、硬结、色素沉着,重者发生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症状可在外渗后立即出现或数天出现。本报道2例患者皮肤损伤愈合缓慢,病例1损伤给予常规处理,症状好转,但1周后局部再次出现皮炎;病例2损伤1周后中央坏死区出现水泡,逐渐发展为溃疡,说明多西紫杉醇外渗后具有延迟损伤作用.2例患者均未形成长期不愈的溃疡,在治疗方面,2例患者分别给予局部注射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酶及冰敷,这对减轻损伤可能有一定作用,同时局部或全身应用止痛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由于病例数少,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进一步证实。
-
-
XIANG Ruo-fei;
项若飞;
CAI Yun-feng;
蔡云峰
- 《全国第十五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是人类皮肤损伤源,比如让皮肤过早衰老(所谓光致衰老).最近,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皮肤损伤的根源并不仅仅是紫外辐射,在长波长辐射,特别是近红外辐射下(IR-A,760~1440nm),也会造成皮肤损伤.由于辐照在皮肤上的太阳能有超过1/3是IR-A,而且不像中长波红外的低穿透性,IR-A可以到达真皮层,并能以两种方式影响真皮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平衡:①增加导致胶原蛋白降解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几率;②降低胶原蛋白本身的合成.因此,暴露在IR-A下能导致类似于暴露在紫外线下的生物效应,但是作用机制不同,特别是细胞对IR-A辐射的响应,包括如线粒体的电子输运链.所以有效预防日晒,也应当采用特别的手段来应对近红外辐射致皮肤损伤.
-
-
郭凌翔;
窦英茹;
潘春芳;
戴雪梅;
薛海霞;
郑瑞强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维护方式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维护时间及费用的关系. 方法:将3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试验组100例采用新型导管维护方式,隔7d更换贴膜;对照1组100例采用常规双缝线固定,隔3d更换贴膜;对照2组100例采用新型导管维护方式,隔3d更换贴膜.三组的置管、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三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处皮肤机械性损伤、维护费用及时间等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I)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P<0.05);实验组导管维护时间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导管滑脱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与传统缝线固定相比,新型中心导管维护法(7天更换贴膜)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减少皮肤损伤,并能减少导管维护时间及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张露
-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皮损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为特点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从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与剪切力等六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23分,评分15-18分为低危患者;评分13-14分为中危患者;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针对不同危险等级(低危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除了常规的定时翻身;减少摩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以为,还根据不同的皮损特点(红斑丘疹性皮损、糜烂渗液性皮损、红斑水疱性皮损、干涸结痂性皮损)制定了不同方法的预防措施. 结果:40例患者好转出院无压疮发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提高.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
张露
-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皮损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为特点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从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与剪切力等六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23分,评分15-18分为低危患者;评分13-14分为中危患者;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针对不同危险等级(低危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除了常规的定时翻身;减少摩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以为,还根据不同的皮损特点(红斑丘疹性皮损、糜烂渗液性皮损、红斑水疱性皮损、干涸结痂性皮损)制定了不同方法的预防措施. 结果:40例患者好转出院无压疮发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提高.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
张露
-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皮损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为特点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从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与剪切力等六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23分,评分15-18分为低危患者;评分13-14分为中危患者;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针对不同危险等级(低危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除了常规的定时翻身;减少摩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以为,还根据不同的皮损特点(红斑丘疹性皮损、糜烂渗液性皮损、红斑水疱性皮损、干涸结痂性皮损)制定了不同方法的预防措施. 结果:40例患者好转出院无压疮发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提高.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
张露
-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湖南省第九次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对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皮损发生在压疮好发部位为特点的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皮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评分法),从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与剪切力等六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23分,评分15-18分为低危患者;评分13-14分为中危患者;评分≤12分为高危患者.针对不同危险等级(低危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除了常规的定时翻身;减少摩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以为,还根据不同的皮损特点(红斑丘疹性皮损、糜烂渗液性皮损、红斑水疱性皮损、干涸结痂性皮损)制定了不同方法的预防措施. 结果:40例患者好转出院无压疮发生,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提高. 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