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极片

电极片

电极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53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67416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护理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3北京国际粘接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亚洲粘接技术研讨会、第五届(2008)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电极片的相关文献由4324位作者贡献,包括望月宏显、牧野雅臣、三村智则等。

电极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7416 占比:99.97%

总计:367509篇

电极片—发文趋势图

电极片

-研究学者

  • 望月宏显
  • 牧野雅臣
  • 三村智则
  • 周明杰
  • 王要兵
  • 钟玲珑
  • 周红武
  • 彭冲
  • 梁勇
  • 目黑克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杜宗伦; 曹群生; 吕著海; 汪洋; 刘宏毅; 吕文奇; 王梦遥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电场治疗中的电场变化规律,揭示肿瘤电场治疗中组织物理参数、电极片阵列特性、施加电压大小等因素影响大脑内电场强度分布的物理机制。方法通过构建不同的电极片阵元与阵列,系统地分析电极片阵列中电极片数量和电极片特性对电极片阵列间电场分布的影响。采用全波电磁仿真分析方法对健康大脑和带有模拟肿瘤大脑进行仿真。定性分析颅内电场强度的分布特点以及电极片分布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定量分析肿瘤及外周组织区域的电场强度。结果电极片数目变化对阵列间场强有明显影响,电极片阵元特性对阵列间场强影响较小。颅内组织电导率与相对介电常数不同,颅内的电场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大脑白质中靠近脑脊液的部分,往往有更高的电场强度。相对于肿瘤外周组织区域和肿瘤外壳区域的电场强度,肿瘤核心中的电场强度就要更弱一些。颅内电场强度大小与电极片施加电压大小基本呈线性关系。结论颅内电场强度及分布主要由电极片数目、电极片分布、电极片施加电压大小和组织物理参数决定。合理布置电极片位置,可以通过有限数目的电极片在病灶处实现最大的电场强度。
    • 林康; 刘鹏
    • 摘要: 为避免因电极片氧化造成的换能器故障,文章对电极片样品进行了表面打磨和镀银前处理工艺,用扫描电镜对电极片处理前后进行对比,再对电极片进行耐疲劳性测试和焊接点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镀银工艺处理导致电极片的耐疲劳性能降低,而镀银和打磨工艺处理对焊接点的力学性能则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求对不同使用环境的换能器应采用不同工艺处理的电极片
    • 刘树佳; 曹正荟; 武香玲; 张鹍
    • 摘要: 目的 探讨液体石蜡油清除血液病化疗患者电极片黏胶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安置心电监护仪的血液病化疗患者,根据电极片粘贴位置分为对照侧和观察侧.在右锁骨中线与第2肋弓交界处及右肋弓下缘以下部位的区域,常规方法用棉球蘸取酒精清除电极片黏胶(对照侧);另一区域用棉球蘸取石蜡油清除电极片黏胶(观察侧).观察清除电极片黏胶耗时、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侧清除电极片黏胶耗时短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侧清除黏胶时无主诉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液体石蜡油的应用能快速有效、安全清除血液病化疗患者的电极片黏胶,并降低疼痛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辛路
    • 摘要: 据报道,北京多个商场内出现了一种名为“智能健康筛查机器人”的健康检测仪。这种检测仪号称在“不抽血、不化验”的情况下,只需将“双手覆盖手掌传感器上的电极片,面部正对摄像头”,仅几分钟,就能检测出70多项健康指标。
    • 段海梅; 何华云; 邓晓草; 付川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对新生儿皮肤损伤及监测效果的影响,为探索新生儿最佳电极片更换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人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并持续使用心电监护的危重患儿9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每2天更换电极片;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每天更换电极片.观察两组患儿电极片粘贴部位各类皮肤损伤症状发生情况及电极片脱落、粘胶遗留、心电图波形状况.结果 试验组共更换电极片163次,观察到红斑共88次(53.99%),丘疹13次(7.98%),表皮撕脱9次(5.52%),水泡2次(1.23%).对照组共更换电极片382次,观察到红斑184次(48.17%),丘疹42次(10.99%),表皮撕脱39次(10.21%),水泡10次(2.62%).其中丘疹、表皮撕脱、水泡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斑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片脱落、粘胶遗留以及心电图波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每2天更换1次电极片可减少皮肤损伤,不会增加电极片的脱落及粘胶遗留,不影响心电监测效果,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
    • 摘要: 软机器人通常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以拉伸和扭转。这些材料可以制成人工肌肉,当空气被泵入肌肉时,肌肉就会收缩。这些肌肉的柔软性使其适合为辅助服装提供动力。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气动人工肌肉都是由传统的电磁(电机驱动)泵驱动的,这种泵体积大、噪音大、结构复杂且价格昂贵。打造轻巧灵活的泵为软体机器人更柔软创造了可能。近日,由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学家开发的5克电动气动泵就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新开发的泵为信用卡大小和形状,不仅薄而易弯曲,同时价格低廉,易于制造。具体来说,实验装置采取扁平袋的形式,一侧附有空气管。密封在该袋内是一个气囊和少量介质液体。当电流施加到袋两侧(从而在液体两侧)的电极片上时,会发生一种被称为模电泳液体拉链的过程。
    • 张汝超; 陈龙; 张祺岳; 霍昱呈; 范文茹
    • 摘要: 对于碳纤维增强层合板(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oymer,CFRP)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损伤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电极片贴在CFRP四周的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Impedance Tomography,EIT)检测方法。与嵌入式EIT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会对CFRP结构造成进一步伤害,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基于COMSOL与MATLAB研究了贴片式与嵌入式电阻抗层析成像方法的灵敏度矩阵与图像重建效果。
    • 魏绍辉; 李娟娟; 王银燕; 雷晓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因使用一次性电极片致接触性皮炎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损伤处皮肤涂抹碘伏,观察组病人损伤处皮肤喷涂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单次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9,P<0.001);观察组单次操作时间为(14.88±6.20)s、对照组单次操作时间为(24.60±8.36)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9,P<0.001).[结论]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一次性电极片所致的皮肤损伤效果优于碘伏,且操作简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