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6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25798篇;相关期刊466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26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血流感染的相关文献由5888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志东、李静、肖永红等。

血流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6 占比:6.97%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25798 占比:92.85%

总计:27785篇

血流感染—发文趋势图

血流感染

-研究学者

  • 胡志东
  • 李静
  • 肖永红
  • 单斌
  • 王成彬
  • 徐英春
  • 王培培
  • 谢朝云
  • 麻雅婷
  • 嵇金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树坤; 刘建华; 李锐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类型的评估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90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290例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依据培养致病菌种类分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GNB-BSI)129例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GPB-BSI)161例,另取相应血培养阴性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8d生存情况观察,依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液采集当日PCT、CRP、NLR水平的差异,探究PCT、CRP、NLR水平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1)血流感染患者PCT、CRP、NLR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NB-BSI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GPB-BSI组,PCT水平高于GPB-BSI组(P<0.05);(2)生存组患者PCT、CRP、NLR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3)PCT、CRP、NLR诊断血流感染患者28 d预后生存情况的AUC依次为0.858、0.809、0.703,灵敏度依次为91.8%、88.9%、88.7%,特异性依次为80.6%、53.5%、55.6%(P<0.05)。结论PCT、CRP对判断细菌性血流感染血流感染细菌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PCT、CRP、NLR均能够作为预测患者28 d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在临床中需对以上指标进行密切关注,为患者预后良好保驾护航。
    • 湛玉晓; 张俭; 樊彩芳; 樊文娟; 徐岷
    •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革兰阳性菌(29.2%vs 23.7%)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年组缓症链球菌(5.8%vs 0.0%)和真菌(9.4%vs 2.1%)比例较前3年组增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缓症链球菌和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临床需重视。
    • 符冉冉; 符方妹; 黄寒梅; 黄聪; 彭玮; 刘鑫
    • 摘要: 目的考察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多重耐药表型,同时筛选对其有抗菌活性的中药。方法通过实验室体外强诱导方式获得MRSE,测定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确定其具有多重耐药表型,同时对53种中药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MIC为2μg/ml,处于敏感水平,在甲氧西林诱导下表现为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氨苄西林、四环素呈现多重耐药性;中药对MRSE抗菌结果表明,金银花、连翘对MRS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5 mg/ml,败酱草、黄芩、野菊花、一点红对MRSE的MIC为5 mg/ml,大黄、蒲公英、爵床及六月雪对MRSE的MIC均为10 mg/ml。结论MRSE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四环素产生交叉耐药,表现为多重耐药表型,败酱草、黄芩、金银花、连翘、大黄、野菊花、蒲公英、一点红、爵床以及六月雪对MRSE具有抗菌活性。
    • 段纯; 全斌; 王妮; 喻艳林; 张培金
    • 摘要: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资料。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08株,以老年男性为主,主要分布在ICU(17.6%)、血液内科(14.8%)和感染科(13.9%)。患者主要临床诊断为发热待查、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药敏结果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敏感性较好。连续两年检出广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敏感。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23.1%,其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血流感染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传播。
    • 毛颖佳; 王晓红; 李连友; 王原; 李玲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脑钠肽(BNP)对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BS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4月赤峰市医院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80例进行血培养,并鉴别细菌类型,按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阴性组(n=379)、血培养阳性组(n=101),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AL、BNP水平;比较不同血培养结果和不同细菌感染类型BSI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NGAL、BNP对多重耐药菌BSI、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BSI的诊断价值。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480例中血培养阳性101例(21.04%),革兰阳性(G^(+))菌感染者41例(40.59%,G^(+)亚组),G^(-)菌感染60例(59.41%,G^(-)亚组);血培养阳性组患者置入尿管、深静脉置管患者占比及血清NGAL、BNP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χ^(2)/t/P=5.032/0.025、13.582/0.000、26.592/0.000、23.216/0.000);G^(+)亚组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低于G^(-)亚组(t/P=6.987/0.000、8.170/0.000)。血清NGAL、BNP诊断多重耐药菌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66,二者联合的AUC为0.931,优于单独诊断(Z/P=2.820/0.005、2.129/0.033)。血清NGAL、BNP诊断多重耐药G^(-)菌BSI的AUC分别为0.887、0.660,二者联合的AUC为0.893,优于BNP单独诊断(Z/P=3.742/0.000),但与NGAL单独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0.135/0.893)。结论多重耐药菌BSI患者血清NGAL、BNP水平较高,并在多重耐药G^(-)菌BSI患者中更为显著,二者联合可更好地诊断多重耐药菌BSI和辅助鉴别细菌类型,测定血清NGAL、BNP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早期合理用药。
    • 屈元晔
    • 摘要: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9546份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111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菌200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931株(占29.9%),真菌171株(占5.5%)。病原菌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7.0%)、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6.56%)、表皮葡萄球菌(5.60%)和铜绿假单胞菌(5.14%)。送检科室排在前五位的是血液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妇瘤科和介入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分别为41.1%和36.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9%和3.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9%和12.8%。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39.2%和61.8%。结论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 陆雨晴(综述); 王会中(审校)
    • 摘要: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流引起患者全身感染,导致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非发酵型革兰阴性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近年来,由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血流感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的报告显示,2014-2019年每年从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最高[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 陈国芹; 刘丹; 吕水林; 郭坤山; 刘艳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影响血流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3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检测血液中病原菌,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按有无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65)和无血流感染组(n=65),血流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31)。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导尿管及胃管等)、输血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65例,无血流感染患者65例。血流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76.92%),革兰阳性菌15株(23.0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36.92%(24/65)]、肺炎克雷伯菌[24.62%(16/65)]、鲍曼不动杆菌[4.62%(3/65)]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15%(4/65)]、肺炎链球菌[6.15%(4/65)]、金黄色葡萄球菌[4.62%(3/65)]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和感染前3个月内行动脉插管、静脉插管、胃管插管、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青霉素类、应用替加环素、应用碳青霉烯类、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为ICU患者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比值比(OR)=4.127,95%置信区间(CI):1.049~16.227]和感染前3个月内行静脉插管(OR=3.639,95%CI:1.097~12.073)、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OR=8.090,95%CI:2.051~31.901)、应用替加环素(OR=10.089,95%CI:1.834~55.515)、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OR=7.992,95%CI:2.120~30.134)为ICU患者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代谢性疾病和死亡前3个月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为ICU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代谢性疾病(OR=4.208,95%CI:1.056~16.774)和感染前3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其他药物(OR=20.454,95%CI:2.320~180.331)为ICU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有创操作,可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李晓楠; 李柳琴; 迟锦瑜; 杨瑛; 左丽波; 李顺美; 廖江双
    •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血流感染(B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老年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病原菌培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菌种分布及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2 607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4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43株,真菌2株。老年BSI患者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比57.45%(108/1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13.83%(26/188)]、肺炎克雷伯菌[占比9.57%(18/18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7.78%和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6.15%。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达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均达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达10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达100.00%。结论 老年BSI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邓法文
    • 摘要: 目的:了解东阿县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梅里埃配套血培养瓶对7976名患者的血液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1100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32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K-B)法进行。利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9年中,血培养总阳性率13.79%,1100株病原菌中,除20株真菌不在研究范围,革兰阴性菌647株占58.82%;革兰阳性菌453株,占41.18%。其中,肠杆菌科细菌570株(51.82%),葡萄球菌属细菌268株(24.36%),链球菌62株(5.64%),D群肠球菌50株(4.55%),非发酵菌45株(4.09%),厌氧菌36株(3.27%),流感嗜血杆菌4株(0.36%),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株(0.09%),其他细菌56株(5.09%)。前6位分离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53株(41.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04株(18.54%),肺炎克雷伯菌67株(6.09%),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5.82%),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各24株(2.18%),肺炎链球菌22株(2.00%)。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高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丁(粪肠球菌天然耐药)、替加环素完全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0.91%和31.34%,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分离率分别为39.06%和78.28%。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非发酵菌和厌氧菌。多重耐药菌的高分离率使得抗菌药物的应用压力愈来愈大,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已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