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9191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01篇、会议论文411篇、专利文献246391篇;相关期刊946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261种,包括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骨质疏松学学术会议暨湛江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文献由2211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岩、李静、赵春华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01 占比:3.25%

会议论文>

论文:41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246391 占比:96.58%

总计:255103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文趋势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研究学者

  • 金岩
  • 李静
  • 赵春华
  • 刘伟
  • 李强
  • 张磊
  • 付小兵
  • 何惠宇
  • 吴华
  • 张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马牧南; 解军; 桑宇超; 黄磊; 张国栋; 杨晓丽; 傅松涛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有不错的效果,但仍存在归巢效率低、效果欠佳等问题。目的:探讨电针疗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化疗型卵巢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从32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8只做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卵巢功能不全组、干细胞组、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制备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不做处理,卵巢功能不全组尾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干细胞组与联合组尾静脉注射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细胞数为2×106),联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30 min/d,持续7 d,治疗结束后取心脏血与卵巢组织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①与卵巢功能不全组相比,干细胞组及联合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②与卵巢功能不全组相比,干细胞组及联合组大鼠卵巢卵母细胞数量明显增加;③与干细胞组相比,联合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水平明显增加(P=0.0043),CXCR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36);④与卵巢功能不全组相比,干细胞组及联合组大鼠卵巢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干细胞组相比,联合组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284),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364);⑤结果显示,电针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并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 张玉娟; 原一桐; 杜若琛; 田峰; 付媛; 王春芳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但由于细胞在受损伤部位的存活率和迁移率低,从而降低了其疗效。目的:探讨miR-31是否能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方法:培养和鉴定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1 agomir组和miR-31 antagomir组。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6孔板(1×105/孔),待细胞达到50%-80%融合度,将miR-31 agomir和miR-31 antagomir用不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稀释后添加到6孔板,转染24 h后,用CCK-8分析细胞的增殖水平以及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加转染试剂的情况下将miR-31成功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②转染后,与对照组相比,miR-31 agomir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与时间呈正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31 agomir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上调(P<0.05);③结果表明,miR-31可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这为间充质干细胞高效靶向迁移至损伤部位奠定了基础。
    • 冯皓; 张斌; 王建平
    • 摘要: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增加骨保护素水平、促进骨代谢的作用。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所用健康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组、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4只,后2组采用去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干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8 d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FoxO1的表达;AG-IX生物力学万能试验机检测股骨最大载荷和断开裂载荷;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骨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组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②骨质疏松组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值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③干细胞移植组骨小梁明显增粗,排列较为有序,局部间隙较均匀,较骨质疏松组明显改善;④骨质疏松组大鼠骨髓组织中FoxO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大鼠骨髓组织中Fox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⑤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水平,其作用机制与促进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FoxO1的表达有关。
    • 李睿; 刘珍; 郭子歌; 卢瑞杰; 王晨
    • 摘要: 背景:钛作为骨替代材料已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生物惰性会影响植入早期与骨组织形成稳定的结合,因此探索通过表面改性来提高钛的成骨活性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探讨钛表面载阿司匹林的壳聚糖微球与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对体外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纯钛片,表面分别构建聚多巴胺涂层和载阿司匹林的壳聚糖微球与聚多巴胺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检测对改性前后钛片的表面微观形貌和亲水性进行表征,检测纯钛表面阿司匹林纳米微球涂层的体外缓释性能。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纯钛片与两种改性钛片上培养,采用细胞骨架染色观察钛片表面细胞的铺展形态,CCK-8实验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钛片表面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纯钛表面相对光滑,聚多巴胺改性后出现沉积物及颗粒状突起,阿司匹林微球呈圆球形且粒径分布均匀;聚多巴胺涂层组与阿司匹林微球涂层组钛片的亲水性均明显优于纯钛组(P<0.05);阿司匹林在微球的包裹下呈现缓慢持续释放;②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纯钛表面的细胞伸展不充分,聚多巴胺涂层组钛片表面的细胞伸出少量伪足,阿司匹林微球涂层组钛片表面的细胞伸展良好;③CCK-8实验结果显示,3组钛片均无明显细胞毒性,且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阿司匹林微球涂层组钛片表面的细胞增殖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④阿司匹林微球涂层组钛片表面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免疫荧光显示该组细胞中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的荧光强度最强;⑤结果表明,纯钛表面载阿司匹林的壳聚糖微球缓释涂层可以增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黏附,并促进其成骨向分化。
    • 党祎; 杜成砚; 姚红林; 袁能华; 曹金; 熊山; 张顶梅; 王信
    • 摘要: 背景:糖皮质激素诱导骨坏死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氧化应激是重要的机制之一。目的:综述目前已知相关文献,总结激素型骨坏死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了解氧化应激在激素型骨坏死中的发病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中与激素型骨坏死和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相关的文献,并通过阅读摘要进行初筛,最终共纳入96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活性氧将间充质干细胞、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血管之间所形成的信号交流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抑制其成骨和血管生成,从而在激素型股骨头坏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文章分别阐释了活性氧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情况,其主要通过Wnt/β-catenin、MAPK、核转录因子κB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中的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从而介导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骨形成和吸收失衡;(3)由于目前激素型骨坏死的机制比较复杂,其具体机制过程尚未明确;另外由于目前技术限制,抗氧化策略并未对疾病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4)未来应基于现有的相关机制,进一步了解氧化应激在激素型股骨头坏死骨组织损伤中的机制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活性氧参与调控的不同信号通路,从而为临床治疗骨坏死提供治疗靶点的研究方向。
    • 刘文涛; 冯兴超; 杨毅; 白生宾
    • 摘要: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M2型巨噬细胞能够促进成骨分化并呈网络状调控,外泌体可携带大量信息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否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有待研究。目的:探究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鼠源性巨噬细胞系RAW264.7与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系CP-M131,培养至第3代,应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从M2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然后用终质量浓度为0,30,60,90 mg/L的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72 h后收集样本,以及60 mg/L M2型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48,72 h后收集样本,Western blot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因子RUNX2和碱性磷酸酶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检测矿物质沉积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成骨相关因子RUNX2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外泌体质量浓度密切相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 mg/L外泌体组RUNX2、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升高(P<0.05),干预72 h RUNX2、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升高(P<0.05);②茜素红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 mg/L外泌体组钙结节含量较高(P<0.05),干预72 h钙结节含量较高(P<0.05);③结果表明,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 王敏; 尹秀山; 王盈熹; 张妍; 赵龙; 夏书月
    •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多种呼吸系统炎症及疾病损伤模型中表现出强大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将外泌体雾化吸入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模型实验中。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通过雾化吸入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和肺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且明确最适治疗剂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提取鉴定其外泌体。脂多糖联合烟熏28 d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然后给予低剂量(0.5×10^(8)particles/kg)、中剂量(1.0×10^(8)particles/kg)、高剂量(1.5×10^(8)particles/kg)外泌体雾化吸入治疗以及外泌体(1.5×10^(8)particles/kg)尾静脉注射治疗,模型组雾化1 mL PBS,对照组不造模、雾化1 mL PBS。连续雾化或注射治疗5 d,最后一次雾化或注射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检测,使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试各组肺功能指标,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从组织学评估肺组织改变。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椭圆形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呈典型的杯口状,粒径分析提示外泌体的峰直径为91.7 nm,占比为97.3%,颗粒浓度为3.3×10^(9) L^(-1),并且外泌体表面蛋白CD9和CD63高表达;②与尾静脉注射外泌体相比,雾化吸入外泌体显著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切片胶原沉积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且明显降低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且低剂量外泌体治疗效果最为显著;③以上结果表明,雾化吸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性损伤,并且最适剂量可能为0.5×10^(8)particles/kg。
    • 李启程; 邓进; 付小洋; 韩娜
    • 摘要: 背景: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会发生功能的变化,而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缓解细胞缺氧带来的病理性损伤。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钴对成肌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成肌细胞缺氧凋亡和活性氧产生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应用0,50,100,200μmol/L氯化钴干预C2C12成肌细胞1,3,5,7 d,CCK-8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干预5 d,qRT-PCR检测成肌分化基因MyHC、MyoD、MyoG的表达水平,改良吉姆萨染色观察成肌细胞融合情况;干预3,5 d,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干预3 d,使用DCFH-DA染色观察细胞活性氧水平。成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μmol/L氯化钴),氯化钴组(200μmol/L氯化钴),外泌体组(200μmol/L氯化钴+50 mg/L外泌体),NAC组(200μmol/L氯化钴+2 mmol/L抗氧化剂NAC)处理,干预3 d,检测凋亡率和活性氧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呈杯口状结构,粒径分布在30-150 nm之间,CD9、TSG101表达阳性;②氯化钴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且促进了细胞凋亡(P<0.05),高浓度的氯化钴对成肌细胞的功能抑制作用更加明显;③外泌体能够降低200μmol/L氯化钴所诱导的成肌细胞缺氧凋亡和活性氧水平(P<0.05),并与抗活性氧试剂NAC具有相似的作用(P<0.05);④结果表明,氯化钴对成肌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NAC具有相似的抗缺氧凋亡和降低活性氧产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外泌体通过降低活性氧产生的途径而缓解了成肌细胞的缺氧凋亡。
    • 龙燕鸣; 谢梦生; 黄加洁; 薛文利; 荣慧; 李晓捷
    • 摘要: 背景:目前对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on protein-1,CKIP-1)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敲除小鼠来源成骨细胞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鲜见报道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P-1表达的研究。目的:探讨下调CKIP-1基因前后骨质疏松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方法:用维甲酸诱导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骨质疏松组、正常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桥蛋白、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成骨诱导过程中2组细胞中CKIP-1的动态表达;通过基因转染沉默CKIP-1基因,成骨诱导后进行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实时定量RT-PCR检测骨桥蛋白、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定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桥蛋白、Runx2的mRNA水平降低(P<0.05),骨质疏松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P-1基因动态表达水平总体偏高;②与未下调CKIP-1的骨质疏松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下调CKIP-1基因表达后,骨质疏松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定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桥蛋白、Runx2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结果表明,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能力降低,下调CKIP-1基因可以部分提高其成骨分化能力。
    • 杨均; 李澎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纤维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而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和TGF-β3在诱导分化中的作用,目前仍是研究热点。目的:综述TGF-β1和TGF-β3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指导TGF-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纤维软骨细胞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今后的临床上半月板损伤和退化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录的文献。英文数据库检索词:“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3,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iscus,fibrochondrocyte”,中文数据库检索词:“TGF-β1,TGF-β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TGF-β主要分为TGF-β1、TGF-β2和TGF-β3共3种亚型,其中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是TGF-β1和TGF-β3。②TGF-β主要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激活细胞核内的SOX9转录因子进而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③TGF-β1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透明软骨细胞分化,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透明软骨细胞可发生去分化变成纤维软骨细胞;④TGF-β3主要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细胞分化,同时促进Ⅰ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分泌。⑤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和退化的治疗,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案均不理想,组织工程的出现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具体方法是将诱导因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到半月板损伤部位,可以起到恢复半月板功能及再生纤维软骨组织的作用,但是目前实验尚处于体外和动物模型阶段,其在临床上用于半月板受损的治疗和可用性仍需要后续大量的临床研究去研究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