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腰痛

下腰痛

下腰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1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2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00734篇;相关期刊308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推拿学术研讨会等;下腰痛的相关文献由1904位作者贡献,包括宁宁、白跃宏、黄昌林等。

下腰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2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00734 占比:99.30%

总计:101442篇

下腰痛—发文趋势图

下腰痛

-研究学者

  • 宁宁
  • 白跃宏
  • 黄昌林
  • 孙珂
  • 周跃
  • 贾连顺
  • 倪朝民
  • 刘浩
  • 吴闻文
  • 张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尚琬迪; 王兴泽; 危小焰
    • 摘要: 背景:国内外许多学者研发了多种腰痛防护带,经过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一系列实验,并无合适的防护带可以为腹型肥胖人群带来明确的益处.目的:探究不同类型腹部支撑对腹型肥胖人群躯干屈曲角度峰值及腰背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18名成年男性腹型肥胖者,在躯干屈伸(非负重)和屈伸搬重物(负重)过程中,每位受试者均佩戴无支撑、弹性腹带和非弹性-运动白贴三种腹部支撑,采用Noranxon双极表面肌电设备采集多裂肌、腰部竖脊肌、胸部竖脊肌的肌电信号,利用Vicon红外摄像头采集躯干屈伸时的运动轨迹.试验方案经上海体育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102772020RT091.结果 与结论:①多裂肌:在非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和弹性腹带支撑相比,运动白贴支撑降低了多裂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和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支撑显著降低了多裂肌激活程度(P<0.05).②腰部竖脊肌:在非负重-屈曲阶段,与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显著降低了腰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和屈曲阶段,与无支撑和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均降低了腰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③胸部竖脊肌:在非负重-屈曲阶段,与无支撑条件相比,弹性腹带显著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屈曲阶段,弹性腹带和运动白贴均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在负重-伸展阶段,与无支撑相比,运动白贴和弹性腹带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与运动白贴相比,弹性腹带降低了胸部竖脊肌激活程度(P<0.05).④运动白贴支撑时的躯干屈曲角度峰值小于无支撑与弹性腹带支撑时(P<0.05).⑤结果表明,弹性腹带和非弹性-运动白贴均降低了腹型肥胖者腰背部肌群的激活程度,可能会减缓脊柱受压,预防肥型肥胖人群下腰痛的发生,而且弹性腹带不会限制躯干的正常活动范围,适用范围更广.
    • 路筱丽; 常香玉; 陈华; 王萌; 李飞; 张潇
    •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下腰痛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工作的133例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化表格和受试者测试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本研究收集了96例完整的受试者调查数据。其中65例受试者(67.7%)发生下腰痛,31例受试者(32.3%)未发生下腰痛。分析显示,工作年限、体质量指数、长时间位置固定、长时间握持设备、身体过度旋转操作、举升搬运重型医疗设备、推拉重型医疗设备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下腰痛症状比例较高,且与手术中高强度工作和不正确操作姿势等密切相关。
    • 石志宜; 刘玉凤; 王淑靖; 邢丽媛; 张红梅
    • 摘要: 目的构建并验证妊娠相关下腰痛风险预测模型,探讨其在妊娠相关下腰痛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7—10月郑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产检的702例孕妇,根据是否发生妊娠相关下腰痛分为妊娠相关下腰痛组(n=441)和非妊娠相关下腰痛组(n=261),比较2组孕妇一般资料及孕期情况。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及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鉴别效度和校准度,并选取301例产检孕妇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预测因子分别为孕期增重过多、妊娠相关下腰痛史、月经期下腰痛史及工作压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0.165,P=0.25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7,约登指数为0.399,灵敏度为71.2%,特异度为65.9%,阳性预测值为76.3%,阴性预测值为69.5%。模型验证:灵敏度75.5%,特异度为84.4%,阳性预测值为89.0%,阴性预测值为66.7%,预测正确率为78.8%。结论本预测模型在孕期妊娠相关下腰痛发生风险中具有较好的效能,可为医护人员早期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谢丽娜; 李秒红; 李洁清; 李坤; 吴名德; 刘明阳; 粟泽升
    • 摘要: 目的研究生物学教育结合核心肌群训练预防下腰痛(LBP)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LBP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物学教育组(A组)、核心肌群训练组(B组)和生物学教育联合核心肌群(C组),每组30例,每周干预2次,共干预8周。在干预后3、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MD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疼痛、功能及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C组SAS、SDS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C组VAS、RMDQ评分较A组明显改善,且其SAS及SDS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C组VAS、SAS、SDS评分较A、B组明显改善,而RMDQ评分好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学教育结合核心肌群训练预防LBP复发的效果更显著。
    • 葛振民; 郑晓红; 王德广; 李大同; 李文博; 李集慧
    • 摘要: 目的观察腰椎手法复位在海军远航舰艇官兵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海军远航舰艇官兵下腰痛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给予腰椎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电物理治疗,2组均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7、30 d,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查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与腰部疼痛强度。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55±1.33)、(7.42±1.57)分,ODI评分分别为(24.31±6.12)、(23.95±6.01)分。治疗后1、7和30 d: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3.42±1.09)、(4.35±1.36)分,(1.15±0.47)、(1.28±0.55)分,(0.81±0.12)、(1.04±0.31)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13.63±3.17、17.25±3.54,8.47±3.50、12.09±3.48,7.93±1.97、8.17±2.21。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 d,研究组疼痛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7 d,研究组腰椎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腰椎手法复位联合NSAIDs药物口服,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海军远航官兵下腰痛、改善腰椎功能,与干扰电理疗联合NSAIDs口服治疗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 周妮; 王盈
    • 摘要: 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推拿、热敷等保守治疗无效者,小关节阻滞具有见效快、治疗方法相对简单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运用[1]。近年来,随着肌骨超声的快速发展,其在各类介入治疗辅助穿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2]。本研究纳入76例患者,通过与盲穿法进行比较,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关节阻滞治疗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 殷婷婷; 刘月军; 杨孺牛; 许亚春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X线引导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RFA)治疗下腰痛11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临床疗效与患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脊神经内侧支RFA治疗下腰痛1年的临床疗效与术前较低的镇痛药物使用率(38.1%%比56.3%%,OR=0.75,95%CI:0.43~1.27,P=0.048)、术前镇痛药物低消耗剂量[11(2~27)mg比17(9~42)mg,OR=-3.16,95%CI:-8.72~0.59,P=0.026]显著相关。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雌激素使用以及吸烟史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术前使用镇痛药尤其是大剂量的镇痛药会降低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 张益兰; 史讯; 许凤; 张慧丽; 董丛松
    • 摘要: 目的探索ModicⅠ型改变率和相关临床因素与下腰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下腰痛ModicⅠ型改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ModicⅠ型改变率,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体力劳动程度、病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Pfirrman分级等。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下腰痛疼痛程度量化。采用Pearson检验探索ModicⅠ型改变率与下腰痛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度下腰痛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odicⅠ型改变率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3,P1,P<0.05)。重度下腰痛风险值=-0.48+0.31×年龄+0.26×BMI+0.17×Pfirrmann分级+0.33×ModicⅠ型改变率+0.23×体力劳动程度+0.56×病程。重度下腰痛风险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预测效能良好。结论ModicⅠ型改变率联合临床因素与下腰痛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 陈丞; 赵江峰; 沈海燕; 徐小青
    • 摘要: 目的 比较腰椎关节突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地塞米松组,各45例。采用CT引导技术,将穿刺针放置腰椎关节突关节腔内,脉冲射频组给予脉冲射频治疗(<42°C、5Hz、5ms、55V、 360s,2个周期),地塞米松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地塞米松(0.5%利多卡因1ml+10mg地塞米松混合液),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使用VAS评分评估下腰痛的严重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后1周地塞米松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脉冲射频组,而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脉冲射频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治疗6个月后,脉冲射频组疼痛有效缓解的病例数显著多于地塞米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突关节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和脉冲射频均可显著降低下腰痛的疼痛程度,脉冲射频的疗效可以持续至术后6个月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地塞米松注射。
    • 颜宾宏; 牛坤
    • 摘要: 目的:分析下腰痛(LBP)患者经中医推拿治疗后其腰部疼痛(VAS)、腰椎功能(JOA)、肌组织温度及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水平(β-EP)的变化。方法:将64例在本院推拿科治疗的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其下腰部疼痛、腰椎功能、肌组织温度及5-HT和β-E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腰部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上升明显(P<0.01),且观察组肌组织温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5-HT和β-EP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5-HT、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LBP临床疗效显著,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血清疼痛物检测技术,有助于客观分析推拿治疗疾病的确切疗效和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