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0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85867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国际骨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等;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由2868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杞、王拥军、吴小涛等。

椎间盘退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0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85867 占比:98.75%

总计:86957篇

椎间盘退变—发文趋势图

椎间盘退变

-研究学者

  • 施杞
  • 王拥军
  • 吴小涛
  • 刘尚礼
  • 黄东生
  • 叶伟
  • 王运涛
  • 彭宝淦
  • 徐宏光
  • 邵增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叶旭文; 顾勇; 陈亮
    • 摘要: 背景:椎间盘退变机制复杂,炎症通路激活、炎症因子泛滥、活性氧过度积累等均可加速椎间盘退变进程。姜黄素是从中药材姜黄中提取的天然药物,具有抑制炎症、抗氧化应激等药理作用。目的:探讨负载姜黄素的缓释微球局部注射延缓大鼠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①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缓释微球,评估其体外释药和降解情况;②将缓释微球与未载药微球分别与髓核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将3组细胞分别培养于正常环境和氧化应激环境(加入H_(2)O_(2))中,通过CCK-8、活/死染色实验评估细胞的活性与增殖情况,qRT-PCR实验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③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退变组、未载药微球组、姜黄素组、缓释微球组,每组6只,在大鼠尾椎7-8和8-9节段经皮穿刺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未载药微球组、姜黄素组、缓释微球组退变的椎间盘内注射对应的溶液。4周后,通过影像学与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缓释微球可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至28 d时释放姜黄素总量为(84.11±2.71)%;在含有胶原酶的PBS中,缓释微球质量逐渐减小,至第5周时消失。②CCK-8和活/死染色实验显示,在正常环境下,缓释微球不会影响髓核细胞的增殖活力;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相比未载药微球,缓释微球可维持髓核细胞的增殖活力。qRT-PCR实验显示,相较于正常环境,氧化应激环境激活了髓核细胞中多种炎症因子mRNA的过量表达;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相较于未载药微球组与对照组,缓释微球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升高。③动物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未载药微球组4周后的影像学与组织学评估与退变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姜黄素组的椎间隙高度及MRI评分在第1周时较退变组和未载药微球组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在第4周时其影像学与组织学评估均不如缓释微球组。④结果表明,姜黄素缓释微球能够抑制H_(2)O_(2)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其机制与抑制核因子κB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练诗林; 张燕; 蒋强; 张晗硕; 李土胜; 丁宇
    • 摘要: 背景:目前椎间盘退变的富血小板血浆修复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应用中椎间盘修复的富血小板血浆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手工制备一次离心和套装制备二次离心法,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证据不足。目的:通过手工制备、套装制备富血小板血浆以及全血干预猪的原代髓核细胞,对比其效应差异,探讨更适合椎间盘退变修复的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方式。方法:提取分离猪的静脉血,按照手工制备一次离心法及OSP套装制备二次离心法分别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同时留取全血对比,并设立空白对照组PBS。检测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浓度、白细胞浓度,计算富集倍数。富血小板血浆激活后获得激活物并利用ELISA法检测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浓度。培养猪的髓核细胞至P3代,利用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以及全血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对髓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Western-blot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对髓核细胞Ⅱ型胶原、聚蛋白聚糖的促合成代谢作用。结果与结论:①OSP组的富血小板血浆在制备耗时、血小板浓度、白细胞浓度方面均显著高于手工组,OSP组与手工组血小板富集倍数分别为5.6倍、3.0倍,白细胞富集倍数分别为2.21倍、1.36倍;②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OSP组均高于手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中,OSP组的A450 nm值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手工组的A450 nm值与全血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927);④Western-blot检测Ⅱ型胶原合成情况,OSP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01);聚蛋白聚糖的合成情况,手工组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余各组(P=0.0405);⑤结果说明,相对于手工制备方式,以OSP为代表的套装制备法制备耗时更长,所得富血小板血浆的白细胞浓度显著高于手工组,并且促炎因子浓度更高;但同时套装制备法能够获得更高浓度的血小板和生长因子,并且有更好的促细胞增殖效果和促细胞外基质合成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套装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疗效,应在套装制备操作中加强对白细胞的分离。
    • 许大勇; 李云朋; 魏景梅; 刘汝银
    • 摘要: 背景:芸香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血管保护、神经保护和心脏保护等药理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多种疾病,但其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芸香苷对大鼠椎间盘退变的调控和作用机制。方法:(1)从大鼠髓核组织中分离获得髓核细胞,之后用芸香苷(10,50,100,200,400μmol/L)和白细胞介素1β(10μg/L)处理髓核细胞,检测细胞活性、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以及细胞代谢酶的生成、基质降解和细胞凋亡的情况;之后加入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R-spondin1处理髓核细胞,检测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2)36只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26只,用针刺纤维环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1周后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评估,其余10只为假手术组做对照。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椎间盘退变模型组和芸香苷组,芸香苷组大鼠使用40 mg/kg芸香苷灌胃处理8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Pfirrmann分级系统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胶原Ⅱ浓度和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髓核组织中聚集蛋白聚糖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细胞实验:100μmol/L芸香苷能够完全缓解白细胞介素1β造成的髓核细胞毒性,抑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化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13和ADAMTS-5表达,抑制胶原Ⅱ、聚集蛋白聚糖降解和细胞凋亡,R-spondin1能逆转芸香苷的作用;(2)体内研究发现,与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相比,芸香苷组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质量浓度降低,胶原Ⅱ质量浓度升高,caspase-3活性降低,髓核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水平下调,聚集蛋白聚糖蛋白水平升高,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改善;(3)结果说明,芸香苷通过抗炎、抗氧化和抑制基质降解改善大鼠的椎间盘退变
    • 高旭; 邢文华
    • 摘要: 背景: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当脊柱疾患发生时,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外观畸形、背部疼痛、下肢疼痛甚至瘫痪等严重后果。有限元分析法应用于脊柱外科可以进行脊柱疾患的建模及力学分析,为脊柱疾患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了研究方法。目的:综述有限元分析法在各类型脊柱疾患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在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有限元分析法及脊柱疾患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2012-2022年。英文检索词:“Finite Element Method,Spine,Scoliosis,Spinal Fracture,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Osteoporosis,Biomechanics,Review”,中文检索词:“有限元法、脊柱、脊柱侧凸、脊柱骨折、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生物力学、综述”,最终共纳入5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有限元分析法是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单元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2)有限元分析法已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研究的有力工具,使外科医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脊柱生物力学。(3)患者个性化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用于患者病情评估以及术前和术中规划,从而避免神经、肌肉和血管的损伤。(4)由于有限元分析法只是真实条件的数字模拟,它还不能精确模拟体内实际情况,有许多特征无法利用有限元法表示。(5)现阶段大多脊柱模型均以成人的脊柱刚度特性进行研究,而缺乏年轻脊柱的材料属性,这降低了对发育性脊柱疾病研究的准确性。未来研究者们需建立各个年龄段的脊柱模型,研究不同年龄段脊柱的材料属性。
    • 李土胜; 丁宇; 蒋强; 张晗硕
    • 摘要: 背景: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富血小板血浆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复合物表达及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机制,可为预防和及时治疗椎间盘退变继发的神经痛提供新思路。目的:综述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免疫机制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行展望。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维普数据库(VIP),英文检索词为“Disc degeneration、Lumbar discogenic neuralgia、Lumbar discogenicsciatica、sciatica、PRP、Plateletrichplasma、immunologicalresponse”,中文检索词为“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腰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PRP、富血小板血浆、免疫反应”,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最终纳入8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免疫机制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产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各免疫炎症因子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关键递质。富血小板血浆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基于其丰富的生长因子,涉及抗炎及神经保护、免疫调节、促进许旺细胞活化及轴突再生、促进椎间盘退变的修复及血管形成等方面作用。
    • 张皓博; 赵宇楠; 杨学军
    • 摘要: 背景: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促炎性细胞程序性坏死.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有关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Pyroptosis,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Nucleus pulposus,Caspase-1,NLRP3,Gasdermin D,IL-1β",中文检索词为"细胞焦亡、椎间盘退变、髓核、半胱天冬酶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Gasdermin D、白细胞介素1β",经过筛选最终纳入6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典型的细胞焦亡激活途径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多种信号分子刺激椎间盘细胞引起NLRP3的活化,进而激活caspase-1,引起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最终导致细胞焦亡和细胞外基质分解代谢增加,从而促进椎间盘退变.②细胞焦亡过程中的信号分子包括化学刺激(如脂多糖、活性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等)和机械刺激(如机械牵拉).③细胞焦亡过程中涉及多种信号通路,最常见的是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④通过调节不同的作用靶点可抑制细胞焦亡的发生,主要靶向抑制剂包括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Bay11-7082、SN50、NLRP3抑制剂MCC950、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410和褪黑素等.⑤细胞焦亡导致椎间盘退变的详细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细胞焦亡非典型激活途径和特殊激活途径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⑥一些细胞焦亡靶向药物对椎间盘退变的治疗作用已经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但尚未应用于临床.⑦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焦亡研制靶向药物可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提供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 赵宇楠; 张皓博; 孙韬; 杨学军
    • 摘要: 背景:因椎间盘退变而产生下腰痛的患者逐年增多,但手术及保守治疗均存在其局限性,近年来新型的以水凝胶为载体的再生治疗方法为治疗椎间盘退变带来了新的思路.目的:综述各类生长因子及药物搭载于不同种类水凝胶对于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关于椎间盘退变再生治疗及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21年5月.中文检索词:"椎间盘、椎间盘退变、水凝胶、生长因子、趋化因子、药物、再生、修复",英文检索词:"Intervertebral disc,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hydrogels,growth factors,chemokines,drugs,regeneration,repair",共筛选出87篇文献后再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天然水凝胶可在椎间盘组织中逐渐被降解,成为椎间盘组织的基质或者被直接吸收,体现了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其在椎间盘退变治疗早期亦能恢复间盘高度,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②以水凝胶为载体的生长因子及药物等活性分子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大多数研究成果来自于动物实验,如何安全有效地递送水凝胶复合物进入椎间盘,以及在治疗早期能否立即解决患者腰痛的问题等.③复合水凝胶因其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未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方向,富血小板血浆因富含多种生长因子亦是未来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热点.④水凝胶因其材料和聚合方式的多样性将为组织工程和医学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类生长因子及药物搭载于不同种类水凝胶可为椎间盘退变的修复和再生治疗提供新思路.
    • 何冠宇; 徐宝山; 杜立龙; 张同星; 霍振鑫; 申力
    • 摘要: 背景:纤维环是椎间盘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椎间盘力学及生理功能的关键,因此构建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的生物支架对于组织工程修复椎间盘至关重要.目的:以天然丝素蛋白为原料构建取向微通道纤维环支架,评估其作为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聚己内酯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60°取向叠交叉模板,灌注浓度为15%的丝素蛋白溶液,液氮塑型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使用三氯甲烷洗脱沥滤聚己内酯材料,取向微通道纤维环支架制备完成;同时制备普通的丝素蛋白支架作为对照,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将第3代兔纤维环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上,通过死活染色及CCK-8实验分析细胞在支架上的存活能力与增殖能力.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大鼠皮下,4周后取出支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与结论:①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表面有大量规则通道排布且深入支架内部,对照支架表面只有少量裂缝;两种支架的孔径为(152.0±9.3) μm,取向微通道支架、对照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89.0±3.3)‰(73.0±2.6)%;②微通道支架、对照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2.65±0.11),(3.05±0.13) MP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死活染色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两种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在对照支架表面黏附生长,在取向微通道支架可通过微通道迁移至支架内部且分泌大量外基质;CCK-8实验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可促进细胞的增殖;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通道内可见大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照支架仅表面可见大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⑤结果表明,取向微通道丝素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的结构,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细胞可沿通道生长入支架内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构建纤维环支架合适的生物支架.
    • 郭晓鹏; 刘莹松; 尚晖
    • 摘要: 背景:近年来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椎间盘退变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对比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淫羊藿苷与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在椎间盘退变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物理共混法与致孔剂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水凝胶,将水凝胶直接与淫羊藿苷物理混合制备含淫羊藿苷(10 mmol/L)的水凝胶.采用髓核抽吸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兔随机分3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微量注射器向椎间盘内注射PBS,对照组注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水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实验组注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水/淫羊藿苷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正常组(n=12)不建模也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进行X射线片、MRI检查,术后12周进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甲苯胺蓝染色)、RT-PCR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 mRNA的表达)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①X射线片显示,术后4,8,12周时,模型组椎间盘高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实验组椎间盘高度逐渐增加,其中实验组兔椎间盘高度的恢复好于对照组;②MRI检查显示,术后4,8,12周时,模型组兔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呈逐渐降低趋势,对照组与实验组逐渐升高,其中以实验组升高更明显;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髓核组织破坏较明显,髓核细胞显著减少;对照组髓核组织欠完整,中央髓核区可见少量髓核样细胞增生;实验组髓核组织较完整,中央髓核区可见大量髓核样细胞增生;④甲苯胺蓝染色显示,模型组髓核无着色,对照组中度染色,实验组髓深染;⑤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⑥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水凝胶联合淫羊藿苷可促进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分化为髓核样细胞,增加细胞基质的合成,促进退变椎间盘的修复.
    • 何冠宇; 徐宝山; 杜立龙; 张同星; 霍振鑫; 申力
    • 摘要: 背景:纤维环是椎间盘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持椎间盘力学及生理功能的关键,因此构建模拟天然纤维环结构的生物支架对于组织工程修复椎间盘至关重要。目的:以天然丝素蛋白为原料构建取向微通道纤维环支架,评估其作为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以聚己内酯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技术制备60°取向叠交叉模板,灌注浓度为15%的丝素蛋白溶液,液氮塑型后使用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使用三氯甲烷洗脱沥滤聚己内酯材料,取向微通道纤维环支架制备完成;同时制备普通的丝素蛋白支架作为对照,表征支架的微观形貌与力学性能。将第3代兔纤维环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支架上,通过死活染色及CCK-8实验分析细胞在支架上的存活能力与增殖能力。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大鼠皮下,4周后取出支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①体视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表面有大量规则通道排布且深入支架内部,对照支架表面只有少量裂缝;两种支架的孔径为(152.0±9.3)μm,取向微通道支架、对照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89.0±3.3)%,(73.0±2.6)%;②微通道支架、对照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2.65±0.11),(3.05±0.13)MPa,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死活染色与扫描电镜显示,细胞在两种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在对照支架表面黏附生长,在取向微通道支架可通过微通道迁移至支架内部且分泌大量外基质;CCK-8实验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可促进细胞的增殖;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取向微通道支架通道内可见大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照支架仅表面可见大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⑤结果表明,取向微通道丝素支架能够模拟天然纤维环的结构,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细胞可沿通道生长入支架内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构建纤维环支架合适的生物支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